分享

探秘“肚包鸡”百年传承,揭示“煲宫”锅底的前世今生!

 迷茫的星空610 2016-11-06

前段时间在上海吃了一顿【煲宫】火锅就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同样都是火锅,煲宫火锅会如此“汤鲜味美”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秘制锅底中,今儿咱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看看他们的这道“招牌锅底”究竟为何如此之鲜!Go!

要说这“猪肚包鸡”,那可是源远流长,小伙伴们知道它的来历吗?猪肚包鸡,又名猪肚包鸡火锅、凤凰投胎。是广东省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粤菜系。流行于广东的惠州、河源、梅州等粤东一带。

此菜在广东客家地区是酒席必备的餐前用汤,汤里浓中带清,有浓郁的药材味和胡椒香气。传入魔都地区的时间虽然也很长,但是真正将这道菜发扬光大、尽人皆知的原因,还开创的全新火锅吃法

探秘“肚包鸡”百年传承,揭示“煲宫”锅底的前世今生!

【猪肚包鸡诞生的传说】

当然啦,一道经典美食的诞生,怎么能没有一则动人的传说,作为粤菜经典,“肚包鸡”自然也是“根红苗正”!

相传在清朝,乾隆爷的宜妃刚生完太子,因为宜妃有胃病,产后身体虚弱,乾隆吩咐御膳房炖补品给宜妃吃,可是她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凤体日渐消瘦。

宫里的太医想尽办法做各种补品给宜妃吃,还是无济于事。乾隆召集太医和御膳房,把旨意传下去,无论用何办法,都要医治宜妃的病。

此时御膳房的一位大厨想到“药补不如食补”的方法,于是把民间传统坐月子吃鸡汤的做法加以改良,把鸡放进猪肚里加上名贵药材炖汤,真正意义上的“猪肚鸡”开始出现了!

宜妃吃了后果然胃口大开(看来宜妃也是个挑嘴的吃货)!经过一段时间饮食调理,宜妃的胃病已痊愈、而且肤色也红润有光泽,美艳动人。

作为药膳的一种,这道菜不仅去病强体,也有养生保健之功效,从此乾隆把这道菜叫做“凤凰投胎”,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涨姿势!猪肚包鸡的正确食法】

“猪肚鸡”做法讲究,吃法也特别讲究,要分步而食,可谓一步一味,一锅多吃,口味多样,口感层次相当丰富。

“猪肚包”的吃法是将“猪肚”和“鸡”斩件后放入汤中继续煲5~10分钟,喝原汁原味的老火靓汤,继而吃猪肚和鸡肉,猪肚爽口异常,鸡肉鲜嫩可口

探秘“肚包鸡”百年传承,揭示“煲宫”锅底的前世今生!

猪肚和鸡肉吃得差不多了, 再往汤里加入极品靓野生菌等配菜,吸收肉味,汤味变得清甜,汤的颜色和味道都会随之变化,滋味相当丰富。

最后加入肉丸、鲜鸡什、竹肠等肉类,汤水越加浓郁美味。

【“鸡”之鲜】

要说【煲宫】的锅底为何如此之鲜,那“第一功臣”自然就是鸡!食材好、味道当然好,所采用的鸡种全部来自标准化养殖场,【煲宫】总负责人也专门探寻了这鲜味之源!

探秘“肚包鸡”百年传承,揭示“煲宫”锅底的前世今生!

用崇明优质地方品种'本地鸡'为母本,精心选育而成的的优质土鸡品种.大面积的林地放养,严格控制养殖密度,优良的生态环境,精心选育的品种,为了保证品质仍然以农家饲养本地土鸡的传统饲养方法殖养。

有好的鸡肉来源,咱的猪肚鸡不仅美味而且更安全!!O(∩_∩)O

【“肚”之鲜】

猪肚原料,可是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小伙伴们知道吗?煲宫的猪肚可都是洋猪呦,从开店伊始至今,【都是直接从航运进口猪肚的,为的就是口味和安全!

探秘“肚包鸡”百年传承,揭示“煲宫”锅底的前世今生!

【“汤”之鲜】

有了上述两味好料的相助,再加上引以为傲的浓醇药膳骨汤,这就是【猪肚包鸡锅底】的“终极奥秘”!

探秘“肚包鸡”百年传承,揭示“煲宫”锅底的前世今生!

以大骨头熬汤原料,加上十几味中草药辅之,经六百度以上猛火长炖几小时至骨髓渗入汤汁,肉松散如泥,再经多钟葱姜等料黄金比例调制,汤汁呈现诱人的“奶白色”,轻闻之下,香浓沁入肺腑,入口后顿感世间未有。

一锅养生高汤就算是完成了,尝一口汤鲜味美,吃一口爽嫩弹牙!

至于说常喝骨汤都有哪些好处,现代科学已经给出了明确定义!骨汤中除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磷酸钙、骨胶原、骨黏蛋白等。

中医学上也说讲:猪骨性温,味甘、咸,入脾、胃经,有补脾气、润肠胃、生津液、丰机体、泽皮肤、补中益气、养血健骨的功效。

儿童经常喝此等骨汤,能及时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骨胶原等物质,增强骨髓造血功能,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成人喝可延缓衰老哦,所以也是女神的“必备良膳”呦。

探秘“肚包鸡”百年传承,揭示“煲宫”锅底的前世今生!

结语:说了这么多,大家也该对【煲宫】的锅底有个详细地了解了吧?“鲜”的没话说!“养”的有道理!养生+美味、就是追求的终极理念,天气渐凉,又是到了吃火锅的旺季,俗话说:今冬进补、来年打虎!让一锅沸腾的山珍海味、伴您健健康康走过秋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