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十一”感想

 INIGLOO 2016-11-12

“双十一”感想

 

/沈阿瑟


阿瑟按:昨天上午,我写了一个小文《“双十一”感想》,不料过了半天即遭删除。我想不出哪个说得敏感了。再细读一过,可能是杯弓蛇影的一个句子。好吧, 我把该段改写了一下,现再推送。2016-11-12


 

11月11日零点开始,2016年天猫双11拉开帷幕。阿里数据中心显示,用时52秒,天猫交易额就破了10亿,用时658秒时,竟已经超过了100亿。截至凌晨1点,天猫双11交易额突破353亿。1个小时就超过了2013年的全天。截至12日零点,2016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交易额冲破1207亿元,超过去年“双十一”全天交易额912亿元,昂首迈入“千亿时代”。



这不是神话,而是实实在在有大数据支撑的真实交易。而且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的成交为无线交易,说明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商,已经独占鳌头,势不可挡。

 

与此消息相对应的,是关于中国第一大商业城市上海的,淮海路、南京路上商铺纷纷出空。五六年前寸土寸金“扛把子”的地方,现在纷纷关门。太平洋百货已经提前公布明年将关门的消息,而中信泰富广场内的几十家高端商户,则不打招呼,径自纷纷关门,人去楼空了事。遥想当年(16年前),中信泰富广场刚建成时,与一街之隔的恒隆广场,被称为奢侈品零售商场的“双子星”,此地人潮涌动,交易忙碌,也是潮人必到的打卡之地。如今,萧索冷清,光环不再。依我看来,集世界奢侈大牌于一处的恒隆广场,也很快轰然倒塌。

 

背后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商业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从事消费品生产、销售的厂商,在这波移动互联网电商大潮中,如果不闻不问,如果还是死守传统的实体店销售模式,那就可能将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大家一定还记得,十多年前,有个叫“李宁”的品牌,在全国各地城市(主要是三四线城市),在繁华的临街面地段,以高出常理的租金,赶走了原来的众多小商家租户。正是这批被赶走的小商家,经商无门,成了马云淘宝C店的第一批入住者。正是这批当年如丧家之犬的小商家,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如今大多已成为淘宝C店或天猫商家的佼佼者。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现在,李宁老矣,不知尚能饭否?

 

实体店销售的衰落,根本原因其实是商业地产这个毒瘤。笔者从事皮具箱包行业的制造和销售,对此深有体会。

 

如果你去杭州大厦或上海的恒隆广场这类地方看看,以奢侈的鳄鱼皮具为例,可以得出非常荒唐的结论。我不说世界名牌爱马仕售价人民币83万元的包包,就说国内的知名牌子。某个牌子的鳄鱼腹皮包,标价多少打几折这些噱头忽略不说,最后的实价是5.6万,但做此行当的人都知道,此包卖1万元就一定能保本了,卖1.2万元已经很不错了,那么,恒隆广场里商家,难道这么黑心,要多卖、多赚几万元?不是的。恒隆广场里的商家要卖这么贵,也是很无奈的选择,是因为这个地方的租金实在太贵了。高昂的租金 恒隆广场36%左右的扣点 营业员工资提成 运营杂费,最后,这个包只能卖5.6万元的高价了。其中,租金是最大的成本。

 

电商的兴起,无情的抛弃了商业地产这个毒瘤。不需要实体店面后,卖家们的出价已经没有了店面租金这个成本,所以商品卖价与传统门店销售相比,会便宜这么多。提供买得起的好东西(Affordable Nice Items),已经成为这个商业社会的主流共识。

 

如果再顺藤摸瓜,就会知道,高昂商业地产租金的原因,是业主缴纳了很高的土地出让金,而且土地出让金的出让年限只有40年,因40年后要过期了,所以只能折算成极高的租金,每年加到租户头上。现在电商兴起,等于是戳破了商业地产这个大气泡,所以,撼动举国的,即不是某些伟大的政治家,也不是杰出的科学家,引发这次革命的,是马云这样的人物,马云的确有资格当上亚洲的首富。

 

如果您有商铺店面之类的不动产,也请不计血本,赶快卖了吧,因为,接下来还要不值钱。哈哈

 

20161112日星期六,于浙江海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