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春红专栏】生命最初1000天免疫成熟的驱动力

 临床营养网 2020-10-24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张春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读博士
一直从事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及特殊医学用途类食品的研发及检测相关工作,并发表相关中英文论文数篇.

电话: 010-83132383  

邮箱:

956308151@qq.com

生命最初1000天免疫成熟的驱动力

国际慈善组织于2012年5月出版的《最初1000天的营养》,标志着生命初期1000天观念和理论的确立。科学研究证实,早期的儿童营养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因此,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提出了要特别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的理论。生命最初的1000天包括孕期、哺乳期和辅食喂养期,即从怀孕到2岁约为1000天,这期间的母婴营养将影响婴幼儿一生的健康。

这一时期的营养不良,给儿童带来的近期和远期危害是不可逆转的,并且不可弥补。近期危害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危害表现为智力发育滞后,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因此致力于改善生命初期1000天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免疫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保护身体的第一道防线为:皮肤、粘膜及其分泌液、细胞膜、呼吸道、胃肠道、尿道及肾脏。第二道防线为:体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与成年人的免疫系统相比,生命早期的免疫功能是不成熟的,它表现为先天免疫力低;形成免疫记忆能力低,获得性免疫力发育不全,表现出减弱的疫苗接种效果;产生细胞因子不平衡,对感染原更为易感等。科学研究发现,生命早期免疫成熟的驱动力主要有两大因素:母乳喂养和肠道菌群的刺激。

母乳喂养可以促进新生儿免疫系统的理想发育表现在它可以降低婴儿的死亡风险,降低急性腹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中耳炎患病率,喂养宝宝母亲母乳的早产儿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更低。

母乳中丰富的营养成分也是免疫成熟的驱动力,它包括产能化合物和非产能化合物。产能化合物含有甘油三酯、乳脂肪球膜等脂肪成分;酪蛋白、α-乳清蛋白、生物活性蛋白等蛋白质;乳糖、低聚糖、糖复合物等碳水化合物。

非产能化合物包括人体所必须的全部矿物质和维生素;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乳铁蛋白、溶菌酶、白细胞等抗菌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牛磺酸等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等细胞因子;淀粉酶、脂肪酶、过氧化氢酶、胆汁酸刺激酶等消化酶;胰岛素、催乳素、皮质醇、甲状腺素等激素;乳铁蛋白、叶酸结合蛋白等转运蛋白;DNA、RNA等其他各种各样的物质,它们中的很多种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以直接刺激新生儿免疫系统趋向成熟。


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含有约70%的机体免疫细胞,肠道黏膜表面有一个30-40m2羽毛球场的大小,每天可以产生多达6g的免疫球蛋白A,而胃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乃至其他免疫器官的发育主要取决于肠道菌群的刺激。

婴儿肠道菌群的发育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妊娠期,胎儿通过胎盘和羊水接触到来自于母亲肠道的细菌组分;第二阶段在通过母亲阴道的顺产过程中获得母体的细菌;第三个阶通过母乳喂养来优化婴儿的肠道菌群构成,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成为优势菌群。婴儿经过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1.5年的母乳及辅食喂养,待到两岁时肠内菌群的构成已经趋向于成人。

可以说婴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始于出生并在生命头两年不断演替,婴儿的出生是从深度保护的子宫内环境到充满各种细菌的外部世界的一种转变。妊娠期内胎儿接触到有限的子宫内环境菌群,随后经过阴道的分娩来到外部世界,通过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进行菌群种类的丰富,在18月龄-2岁的阶段完成全面的成人化菌群定植。

同时,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宝宝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占优势,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母乳的优势所在。很多科研团队也证实了母乳并非是无菌的,正是基于此,母乳成为了活菌的来源,这种来源的菌群可以促进新生儿肠道的良好发育和成熟。

总而言之,人类的免疫印迹始于宫内,新生儿免疫系统的成熟与功能完善需要出生后的训练,母乳中除了含有多种免疫调节因子,还含有可训练免疫系统成熟的细菌;每个发育阶段接触的微生物可给予这方面的训练,而肠道菌群的建立在生命早期的1000天内非常关键,母体健康的肠道菌群构成、阴道分娩、母乳喂养等每个环节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推荐您看:

【张春红专栏】孕期有关叶酸的那些事儿

【张春红专栏】我们为什么要喝酸奶?

【张春红专栏】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注: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王璐璐

本站动态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