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球访谈:谈恒生银行、汇丰控股及银行投资思路

 佳歌3 2016-11-14

  题记:师夷长技,洋为中用,了解境外、香港银行业的发展,对了解大陆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大有裨益。笔者研究了恒生、汇丰,以及富国、合众、花旗、美银、摩根大通、美国运通、渣打等银行。本次接受雪球的邀请,以恒生、汇丰为话题谈论了银行业的发展及投资思路。问答如下:

    雪球访谈地址:http://xueqiu.com/talks/item/20120595

    问:请问这么多年来恒生的ROE 都很高,(十年平均应该是高于汇丰不少吧?),原因是否是1.高分红2.高利差生意(这点我不知道细节,请指教)。人的角度那就是郑海泉了。能说说郑大班的事迹吗?谢谢!

   答:
 
    1、原先偏低的杠杆倍数提升,推动ROE走高。
    2、依靠低负债成本率,而非高资产收益率取得高净息差
    3、适时的零售战略转型及非息收入占比的提升。
    4、资产质量佳,信贷成本低
    5、极低的成本收入比。

    高分红:高分红是恒生高ROE的结果而非原因,香港这个地方,传统银行服务的空间其实并不很大,汇丰香港与恒生已经占据了大半空间,除非恒生也走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否则利润所得不分红躺在账上,只会降低股东回报,若恒生用这些资金去搞广义上的多元化扩张搞金融控股,复合回报未必有今天这么高。

    管理层:汇丰控股收购恒生银行后,不干涉其日常管理,由华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优秀的企业需要优秀的管理人员,但更需要优秀的基因。一家银行早期可能会依赖于个人管理者,但优秀的管理层着重建立机制,一定程度后企业就可依靠机制发展下去。恰如人的成长,成熟后,是身上的基因以及后天养成的教养,决定其发展,而不再是父母的谆谆教诲。
 
    问:
 
    对恒生的高分红,不可避免要谈到的就是汇丰和恒生的特殊关系。(1)作为大股东,恒生的高分红自然反映汇丰的偏好;(2)作为本地市场的竞争对手,汇丰也会有意压缩恒生的发展空间,缩小了再投资的需要。
 
    答:
 
    所言不假。不过从汇丰自身向全球扩展来看,实际上也有不得已的原因,因东亚特别是香港市场本身容量也有限,也不可能独汇丰和恒生两家,但汇丰香港和恒生两家联盟,盈利能力又这么强,不免多出了富余的资本金,作为小投资者可以用分红再投资,但大股东得到分红也得另谋出路,所以说汇丰的全球扩张也是必然的。所以恒生的高分红,不只是汇丰的偏好,恒生的富余资本的出路也只能是分红。
 
问:
也可以谈谈如果放弃2009年配股的话,对长期回报的影响。2009年时大部分散户都放弃了配股。
答:
嘿嘿,如果2009年散户放弃低价配股,长期回报的确会大打折扣,雪上加霜。具体的数字我没再算了。
 
问:
能不能谈谈汇丰 or 恒生这些年的权益融资情况?这点对于现今大陆银行应该借鉴意义最大了
答:
恒生无权益融资,汇丰从东亚走向欧美,包括收购英国Midland,法国第7大银行CCF,美国HI,多数是通过股票支付(增发)、或发行优先股的方式进行的,这摊薄了汇控的eps,所以汇控的业绩成长速度比恒生高,但eps并没有跑赢恒生。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是好事,从投资者的角度则未必了。

尤其是,即便汇控基本都是选择了经济危机的时候伺机收购的,但也付出了2-3倍PB的对价,当中有些资产的质量并非很好。

大陆银行近年的权益融资乃监管要求的提高,以及部分银行风险资本收益率低,高速成长不可持续。我认为风险资本收益率高的银行才是有价值的银行。
 
问:
正如你所说,过去23年,汇丰、恒生给投资者带来很不错的回报,那现在你还看好它们俩家吗?当期估值贵还是便宜?另外能否评价下汇丰、恒生在大陆的布局?
答:
首先,恒生与汇控,我认为恒生胜汇控,因一个专注、一个多元,一个本土,一个全球。我喜欢集中精力做好事情的。
其次,当前的估值,偏贵。如恒生,当前的价位收收股息不错,但要获得超额的收益,还是得在此前低估的价位买入。
两者在大陆的布局是正确的,实际上,早前他们就在大陆购入平安、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的股权。更直接在大陆开分行,当前在布局方面付出的成本要高一些,但同属华人圈子加上他们的经验,两地联动,我相信两者特别是恒生以后在大陆会经营的更好。
 
问:
之前看朋友提到,恒生的成功不可复制!恒生roe极高原因之一是因为极低的成本收入比,而极低的成本收入比又是因为有汇丰的支持。你怎么看着点?
答:
的确有这方面的原因,甚至,因为恒生与汇丰香港,已经占据了香港传统银行服务的半壁江山,具有很强的市场地位,有规模效应,广泛的网络分布容易获得低廉的负债。
但仍然有不少可以复制的东西,那就是银行应该致力于获取低廉的负债,打好负债端基础,不应盲目只看到眼前高收益资产。恒生的发展证明,不用最高的贷款收益率,若有低廉的资金,也可以获得很高的净息差,而多余的低廉负债还可以用于低风险的同业拆借及债券投资,在选择资产端客户方面也可以留有余地。
另外一个就是恒生的零售战略转型,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大地产企业,保证了后续的发展。尤其零售带来了诸如财富管理、信用卡、证券经纪等非息收入,这些非息收入占用很少的风险资本,使得恒生的风险资产收益率很高,资本内生能力强,资金可用于分红。
我想后面这两点应该不是特殊的,是可复制的,是优秀的传统银行应该坚持的方向。
 
问:
如何看招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这个案例?中资银行海外扩张,是不是用收购的方式更好?借助被收购对象渠道、平台,再推广更多产品和服务?
答:
招行收购永隆,3倍的PB,还是偏贵了。两地联动,目前仍看不到太大的好处,但可能长远看会有协同效应。
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我认为最大的要点应该是服务走出去的企业,以及走进来的国外大企业,实际上中行除港澳地区之外,海外网络正是发挥这个作用。工行除收购香港的银行、南非标准银行外,在其他地方的海外布局,也是自建渠道。
我想我们的银行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在海外特别是华人圈子外开银行做本地生意,至于财务投资型的部分股权收购,看准了未尝不可。
 
问:
杰晟老师能否就这两家银行的发展历程谈下对银行多元化与专业化的看法,这俩可以算比较典型的例子,恒生是本土经营传统业务、稳扎稳打,而汇丰则非常多元化?在这里汇丰的多元化是如何控制好风险的?
答:
传统银行服务的需要规模效应,而且银行本身需要适应当地的监管,因此我认为传统银行还是专注本土为佳,恒生、富国、合众银行这些长期优胜者都是如此。
像投资银行、国际支付结算、信用卡会员服务(美国运通)这些适合全球化。
银行的多元化需谨慎,特别是,银行的多元应该以轻资本低突发风险的业务为主,轻资本比如财富管理、信托、证券经纪、基金、信用卡(着重中间业务),而重资本如人寿保险则没有必要,要同时经营两个重资本业务单元实非易事,且协同方面可以通过协议销售解决。另外类似证券自营业务由于突发风险大容易伤害到银行的资本金,也不应混业。
汇丰的多元化实际上并没有控制好风险,次贷危机导致其内部风险串联,资本拨备的不足使得其伤害都银行的资本金,很容易引起储户信任危机。另外汇丰的全球化是平滑了风险,而非控制了风险,正像我们看到的,拉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汇丰无一幸免,但由于汇丰是一个银行组合,所以整体上无大恙,但注定是一个相对平庸一些的组合。
 
问:
汇丰和恒生银行经过这次金融危机,能恢复到金融危机前么?汇丰貌似不断在剥离非主业零售业务
答:
恒生实际受次贷影响不大,业绩也很快恢复正常,即便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地产泡沫破裂,恒生也是受伤不深,恢复很快。
汇控经过千亿再融资输血,即便大额减值,资本金方面也没太大问题了。以账面净利润计,也已经解决恢复正常。但汇丰的问题在于全球化的组合平滑风险的同时降低了整体收益率并可能常面对各地的风险。多元化的组合则使得其可能出现风险串联,比如投行类业务的大额损失可能伤及资本金,引起传统银行储户的信任危机,进而需要再融资充实资本金,因而大大摊薄股东权益。
剥离这块暂时没有太关注。
 
问:
恒生的大股东是汇丰,汇丰不希望股权被摊薄,所以恒生一直只能靠内生增长。我一直很怀疑银行金控集团的模式,比如花旗、汇丰这种,兄怎么看?平安的金控集团是否也有这种可能?
答:
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平安银行会否成为另一个恒生?
但两个一模一样的东西不会出现。
平安银行一个优势是平安集团的各类协同支持,但由于平安银行现在的规模及网络分布,它还需要扩张发展,与当初恒生汇丰香港的强强银行联盟有较大不同。不过,个人认为,至少,未来平安银行从平安集团得到的好处,不会比平安集团得到的好处少。
 
问:
再请教下,汇丰现在是全球第四大银行(前三位应该是工行、建行、中行),但香港好像仍是汇控集团中单一最大盈利地区及最多股东地区,占全球投资者人数大约30%。2011年汇丰银行税后收入超过675亿港元,占集团全球总盈利1300亿港元的一半以上。怎么看这个事情?
答:
的确如此,东亚或者说新兴市场是汇控最大的盈利地区,早前几年,汇控新兴市场以30%的资产,获得50%的盈利。
以前汇控认为新兴市场波动大,但从次贷危机来看,成熟市场的波动可也不小。
 
问:
请问嘉宾觉得中国的哪几个银行也能几十年都能持续健康发展?
答:
我认为未来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银行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低廉的负债成本,这可使其在选择资产端客户方面留有余地,保证资产端的高质量并同时获得高的净息差。不过我也不否认资产端很强的银行也能胜出,阿三国的HDFC银行就是一例。不过从更容易理解的角度来看,低负债成本显然更容易理解、更可靠。
2、向中小企业及零售业务的转型。必须摆脱对大企业的依赖,金融脱媒,除非传统银行也能在经纪顾问类投行业务中分得一杯羹,像摩根大通那样,不然必须向中小企业、零售业务转型。
3、提高非息收入,这个对摆脱资本金以来提高风险资本收益率大有裨益,也是提高ROE,甚至提高PB估值的关键。发展轻资产类业务,特别是财富管理相关的。这个过程不会很快,因为只有金融业的发展更加深化以后,才有这个条件。当前不少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其实已经不低,不过也鱼龙混杂,需要分辨是否是真实的非息收入。
4、成本效益的提升。不过也要注意到当前有些银行是因向零售业务转型而带来的相对高一些的成本收入比。实际上零售银行当前的门槛正是相对高一些的成本,跨过了便成功了。

四大行会有一点小问题,其次发达或落后地区因管理水平差异,当前虽然歌舞升平,但以后潮水退去,难保还会如此好看。且管理层可能追求大,未必看重的是股东回报。不过其中我认为工行现在看起来不错,但要注意估值。
城商行和农商行,要细细分辨,我认为除非估值上有优势,不然不是好的选择。
股份制银行由于所处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客户质量还是管理水平,还是从现在看到的整体不良率,都是最好的。其中以招兴民表现较好,但具体还是各自分辨了。
 
问:
招行,民生等优秀银行,未来某个时间,会不会有像恒生这样高的分红比例呢?
答:
有可能,此轮融资还是因为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提高了。
需要关注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风险资本收益率(可以RORWA加权风险资产收益率来衡量)、ROE、不良率等指标。尤其风险资本收益率高的银行,业务发展所需的增量资本较少,可以支持高分红率。真实非息收入占比高是风险资本收益率高的一种途径。问:

恒生为啥能玩得转混业经营?是公司历史基因决定的么?

答:

恒生的混业,主要还是轻资本的,如财富管理、信用卡、证券经纪,这些业务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金,并且,恒生的网点优势有利于其零售战略转型,利用客户优势,向相关的客户服务型轻资本业务混业,对恒生来说并不难。另外,恒生的确还有人寿保险,此前与汇控各占50%股权,后来恒生剥离财险给汇控,汇控剥离50%恒生人寿还恒生。由于恒生本身的资本充足率很高,所以混业重资本的恒生人寿,也没有什么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