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下廿八)

 timtxu 2016-11-15



99.尿潴留案

    王某某,女,72岁,农民。2009312日就诊。

患者曾因“膀胱尿潴留”而进行膀胱修补术,术后不但病情没有减轻,反而尿潴留症状更加频繁,经过中西药物治疗后,病情仍然不能缓解。B超报告:膀胱残余尿量增多,膀胱收缩功能差。现症见:小便频繁,每天约20~30次左右,而且每次排小便之后,总有排不完的感觉,往往是刚立起又想下解小便,以至连续下蹲反复无法起身,胃脘胀满,纳呆腹胀,平素畏寒肢冷,气短懒言,小腹胀满,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双手沉细无力。证属阴盛阳衰,气化不及,治宜温中行气,活血通经,方用强中汤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党参30g

苍术30g,白术30g,桂枝30g,肉桂30g

丁香15g,草果30g,厚朴30g,青皮15g

陈皮15g,丹参30g,檀香10g,降香10g

三七10g,砂仁10g,乌药10g3付。

二诊(316日):服药后,上部胃脘胀满消失,纳增神振,下部小便频繁明显减少,已能控制排尿,不再反复下蹲,仍有轻微小腹痛感。原方药有效,再进5付。

三诊(46日):今天来看外感,自述尿频消失,小腹胀痛也消失,现完全恢复正常排尿功能。现恶寒发热,口苦咽干,脉左手浮滑有力,右手脉浮弱。证属风寒外感,内有郁热,脾胃虚弱,治宜解表散寒,兼清郁热,方用柴胡桂枝白虎汤加味,3付。

【按语】膀胱尿潴留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病证,而手术之后并未好转,表明病情比较复杂。《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出焉”。表明排尿过程是一个肾中气化功能的作用,此例病人一派阳虚气滞状态,故而辨证选用强中汤合丹参饮,温中活血、助阳行气,同时加二桂以通阳化气,固摄津液,加用乌药有缩小便之功,方药合证,故而临床疗效显著。

 

100.儿童久病菌痢案

李某某,男,8岁,学生。2009411日就诊。

患儿患“细菌性痢疾”已有20余天,每天便次7~10次,脓血样便,曾经西药打吊针、小针等方法治疗,不但不能减轻,反而呈进行加剧,无奈经院内专家介绍求治。现症见:腹痛欲泄,泻下不多,均为不消化之物,伴有脓血样物,患儿精神疲惫,四肢冰凉,纳差腹胀,舌淡,脉微浮,重按尺部略滑。证属湿浊蕴结,瘀血阻滞,治宜活血化瘀,温阳化浊,方用少腹逐瘀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味,药用:

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吴茱萸10g

元胡10g,五灵脂10g,肉桂10g,蒲黄10g

丹参10g,三七10g,生龙牡各30g

山萸肉30g,血余炭30g,桃仁10g,红花10g

大黄6g,附子10g,细辛10g,土元10g

生麦芽30g2付,按3天服用。

二诊(417日):服药后,大便每天1~2次,便色正常,无脓血样物,一般情况良好,要求巩固治疗。同上方药2付,服用3天,以资加强远期疗效。

随访:半月后,因腹部不适而再诊,害怕上病复发,经化验大便常规正常,嘱咐其饮食要注意。

【按语】“慢性菌痢”一般都比较难治,特别是长期应用抗生素者,病情更为复杂化。中药治疗此病若按图索骥,也难以取得效果。针对患儿脓血样便以血为主,出血便是瘀,瘀血内蕴,便是菌痢难愈的根本原因。故此,治疗选用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专事温通化瘀,合用《伤寒论》中的大黄附子汤,以温阳化浊,并用张锡纯之补络补管汤以宁血止血、收敛止血,加用下瘀血汤以加强活血化瘀之用,多方共用,大方复治,临床才得以取得良效。

 

101.下口唇溃疡案

    冯某某,女,40岁,农民。2009418日就诊。

患者反复发作性“下口唇溃疡”已有10年余,曾经服用中西药物,病情时好时坏,始终不能根治。现症见:下嘴唇内侧多处溃疡,溃烂,烂处黏膜色苍白、淡红,舌淡胖大、苔水滑,脉沉细无力、尺部略滑。证属虚阳上越,治宜温阳潜镇,引火归元,方用潜阳封髓丹加味,药用:

附子60g(先煎),龟板10g,砂仁10g,炙甘草10g

黄柏30g,蜂房30g,肉桂10g,三七10g

灵磁石30g,紫石英30,生龙牡各30g

二诊(422日):服3付药后,溃疡已愈合,喜出望外,要求巩固治疗,上方加骨碎补、牛膝,以引火归元。3付,强化远期疗效。

【按语】下口唇溃疡10年余,依据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及肾的三个观点,结合学习火神派认识,证明了火神派大家范火神、范中林先生所说“口内少实火”之理论的正确性。即口腔内的溃疡、溃烂,多源于虚阳上扰所致。故此,治用郑钦安推崇的潜阳封髓丹,潜阳入下,引火归元,重用附子引阳归位,3付而病愈,可见火神派学术理念重用附子,以治三阴寒证之神效也。

 

102.头痛案

代某某,女,60岁,农民。2009430日就诊。

患者有“头痛”病史20余年,长期服用中西镇痛药,只能缓解一时,近阶段有加剧的趋势,再服前药无效。现症见:头痛剧烈,遇寒加剧,伴不时呕吐清水,平素畏寒肢冷,纳差腹胀,头痛身困,气短懒言,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证属阴盛阳衰,浊阴上犯,治宜温阳活血,方用大回阳饮合清震汤加味,药用:

附子6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肉桂10g

荷叶10g,升麻6g,苍术10g,白术10g

石菖蒲30g,白芷30g,威灵仙10g,桃仁10g

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0g,三七10g

丹参10g3付。

二诊(55日):服药后,头痛顿减,自感减轻七成之多,要求再服,以强化疗效。再服上方药3付。

【按语】头痛一症,病虽小而颇为难治。此例患者久病绵绵,阴盛阳衰,浊阴上犯,上干阳位。治宜重在潜阳,扶阳抑阴,方用大回阳饮加清震汤,上走下达,同时加用活血化瘀之品,方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化裁,共达温阳活血之用,阳气升,浊阴降,血脉通,瘀阻消,故临床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