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医病例】布鲁氏杆菌致腰椎硬膜外脓肿一例

 渐近故乡时 2016-11-16
导语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脾脏和淋巴结肿大为特点。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国际贸易中是牛、羊、猪布鲁氏菌病检测的指定试验,在我国也用于人布鲁氏菌病监测的初筛。

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及以上,或半年内有接种史滴度1:100++及以上者应确诊布鲁菌感染。


【一般资料】患者男,50岁


【主诉】腰部疼痛伴间断发热1月


【现病史】

患者近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酸痛,午后为重。伴发热,多于午后升高,最高可达39℃,服用退热药后不久大汗而热退,发热为间断性,持续近一个月。有少量咳痰及盗汗等症状。自觉乏力,体重减轻。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既往曾在阿尔及利亚工作数年,有牛羊接触史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示明显的腰背部压疼和腰部活动受限,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感觉功能减退,其余肢体感觉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6.1*10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7.8%,C反应蛋白8.1mg/L,血沉30mm/h,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2.0pg l.虎红平板凝集实验。试管血清凝集试验="">1:160.影像学检查:腰椎X射线片检查提示腰椎退行性病变,椎体边缘骨质呈多灶状、虫蚀状改变,未见死骨(图1A)。腰椎MRI示L5——S1椎体旁可见大片状异常信号影,邻近L5——S1水平椎管内可见不规则条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扫描病变椎体中等强化,L5——S1椎管内病灶呈多发环状强化,椎旁见环状软组织肿块;L4——L5椎间盘向外膨出,L5——S1椎间盘向后突出,致硬膜囊受压(图1B)。腰椎CT检查提示L5椎体后下缘、S1椎体后上缘可见不规则低密度骨质破坏影,L4——L5椎间盘向后膨出,L5——S1髓核向下脱垂(图1C)。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仍出现反复午后低热伴腰部疼痛,发热多可自行消退,给予头孢西丁治疗,症状无缓解。

相关影像学提示椎管内巨大异物压迫神经,有手术指征,遂行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并行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术中探查:常规暴露病变椎体棘突、椎板、关节突及病灶上下一个椎体,行椎板减压,见L5椎体后方椎管明显受压,轻轻拨开硬脊膜可见大小3.0CM*4.5CM左右的包块突出,尖刀刺破包块,可见黄褐色、黏稠样脓性物质流出,留取标本送病理学检查及细菌学培养,并刮除椎体后缘骨破坏区;然后切开L5——S1间纤维环,刮除椎间隙感染的椎间盘组织及破坏的软骨面和死骨,直至骨面有渗血,用双氧水、稀释碘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病变椎间隙内植骨,放入椎间融合器。术中标本细菌学培养提示布鲁氏杆菌生长,病理学结果提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伴出血及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考虑炎症脓肿的可能。再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故确诊为布鲁氏杆菌脊柱硬膜外脓肿。给予患者多西环素和链霉素治疗,第14天患者临床症状缓解,C反应蛋白下降,无发热。治疗3个月后,复查虎红平板凝集实验和试管血清凝集实验均提示为阴性,复查腰椎X射线片提示骨性融合良好,内固定在位良好(图2),患者远期恢复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小懿温馨提示:
1.本病急性亚急性感染应注意与伤寒、结核、类风湿关节炎、淋巴瘤、胶原病等鉴别,慢性感染要与慢性骨关节病、神经官能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等鉴别。

2.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特别需要关注心内膜炎、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等严重并发症,可致死。

3.遇到有牛羊接触史、生牛羊奶饮用史,且长期发热的病人,应特别注意动物源性传染病,比如布病、包虫病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