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情意,书法安能成为艺术?

 阿丁480 2016-11-16

作者:陈相国  来源:中国艺术报

  就书法而言,性情是书者作品所显示的一种精神面貌、气韵意境,它是书法家性格和情感的表露。书法把蕴藏在个人身心的思想感情,化做了一种有形有色、有声有歌、有节奏、有韵律、有神采、有艺术震撼力和浓重感情的结晶体。几千年来,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他们不管是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还是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都在不经意地宣泄和抒发他们的情感,流露和张扬他们的性格;都在自然而然地把书法的基本规律与自身的性情融为一体,使书法的造型风貌和精神内涵达到美的升华,进而成为书法艺术美的精湛之作和艺术之花。


王羲之·兰亭序


  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在兰亭雅集的过程中,群贤毕至,情绪高昂、酒过微醺的特定情境中创作出来,一气呵成,性情使然,不可而再。唐代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也是在怀念亲人的悲痛情绪中,虽涂抹更改但浑然天成。更有颠张醉素,处于醉酒或癫狂的状态下,任情挥洒,真正如“惊蛇入草,乱鸟出林”般合自然之象,把自我狂放不羁的性情表露在书写的过程之中,令作者和观者皆痛快淋漓。而八大山人和弘一法师,都乃皈依佛门之人,深修佛学,洗涤心灵,我们从其作品中则可观其心,会其性情。不激不厉,温和空灵的精神内涵尽收眼底。还有无数的古贤书家的诗文信札,或庄重或洒脱,或从容或疾速,或劲健或秀雅,毫无拘束,自由自在,都是作者内心感情的自由抒发,当时情绪的自然流露。


颜真卿·祭侄稿


  历代书法家无不重视书法艺术的情感表现。汉蔡邕《笔论》中提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唐孙过庭《书谱》中指出:“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元陈绎《翰林要诀》中强调:“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当代陈振濂《书法美学》中更是直白:“真正的‘书法’ ,是包含着作者抒情、泄意、在形式中融入有个性的审美意念的一种绝对强调主体精神的艺术” ……可见书法作品中的性情成分。如毛泽东的字大气磅礴,周恩来的字儒雅含蓄,郭沫若的字才气横溢,齐白石的字质朴倔强,吴昌硕的字浑厚老辣,于右任的字圆融端穆,李叔同的字淡定出尘,张大千的字豪迈奇险,皆是作者性格、性情、气质、学问、修养、胸怀的自然外化,毫无矫饰,所以纷呈异彩,各具魅力。


苏轼·寒食帖


  古人云:“学我者死,似我者俗” ,其精神就是书法者要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感受来写,而不是永远跟着古人走。就像一个舞蹈家,既能善舞,又要善表情,一举一动都得有情感才有神韵,才能感动观众。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学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云点画,犹可记文” 。可见真正的书法都是以情意为本。想起一位书家一句很朴实的话:“在你写书法的过程中,你因为写书法而感受着痛苦,即使写得好看也不能算一件优秀的作品,若在写的过程中你体会了情绪的宣泄,心情享受了愉悦,即使是别人认为有点丑的作品也应该是一幅成功的作品。 ”

没有情意,便没有艺术的活力和神采;

没有情意,白纸黑字安能成为艺术?



史上最动情七幅书法背后的故事


最悔恨之情

王献之 《奉对帖》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姐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姐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王献之被迫与妻子离婚,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这封写给原配郗道茂的信才会写的如此悲惨。王献之笃信道教,临终的时候,要写上奏玉皇的表章,忏悔一生过错,王献之回答说: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最悲愤之情

颜真卿 《祭侄文稿》

        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的故事。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最爱慕之情

杜牧 《张好好诗并序》

        杜牧和湖州名妓张好好是在南昌沈传师的府上认识的。当时的的杜牧尚未成家,风流倜傥,而张好好美貌聪慧,琴棋书画皆通。参加宴会时两人经常见面,张好好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爱上张好好的色艺双绝。他们湖中泛舟,执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无限美好。本应该留下一段佳话,让人没想到的是,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上了张好好,很快纳她为妾。张好好作为沈传师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杜牧亦官位低微,只好任落花流水空余恨,就此互相别过。

        张好好出嫁时留下此诗,从此一入侯门。后杜牧在长安抑郁而死,张好好闻之悲痛欲绝,瞒了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相爱与别离的万般凄楚,竟自尽于杜牧坟前。


最惆怅之情

苏轼 《黄州寒食帖》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最敬仰之情

赵孟頫 《兰亭十三跋》

        该跋是赵孟頫57岁时,奉召赴京的乘船途中书于《兰亭序帖》后的跋文。因途中寂寞,故于帖后一跋而至十三跋之多。题跋内容很多,其中,“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乃赵孟頫论书名言。这是要有多喜欢《兰亭序》,多敬仰王羲之才一跋再跋。


最狂喜之情

米芾 《珊瑚帖》

        米芾画迹不存于世。今天我们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 《珊瑚帖》,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此帖充满着收得名画宝物的狂喜之情,线条流走跌宕,神采飞扬。写到'珊瑚一枝',不禁加重笔画,继而米芾突然以画代笔,似乎还不尽兴,再补之一诗'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愉悦之情,跃然纸上。


最悲伤之情

王献之 《不谓帖》

        此帖首行有“不谓”一词,故名。不谓,犹不道、不料、想不到之意。帖文大意为:想不到我家在鄱阳的一支竞困顿到如此境地,追想起来,悲哀得使我无法承受。我是坐视其灭尽,这使我悲伤到了极点。赖子高尚在此,不然的话,此函难成。 这通尺牍是向对方诉说因其家门不幸所带来的巨大悲伤。并非哀悼他人之丧亡。故用词遣句极为悲戚,而且是反复倾诉自己内心的哀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