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俎豆

 曹国书馆 2016-11-16

俎豆

 编辑
俎豆,典故名,典出《论语·卫灵公》和《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中文名
俎豆
拼    音
zǔ dòu
意    义
古代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
出    处
论语·卫灵公

词目

编辑
俎豆

拼音

编辑
zǔ dòu

基本解释

编辑
(1).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 (2).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1] 

出处与详解

编辑
1、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
俎,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豆,上古时盛食物的器皿。亦泛指各种礼器。
①《史记·孝武本纪》:“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犛牛以为俎豆牢具。”
②汉班固《东都赋》:“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③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张英死后之荣》:“又赐文端祠联云:风度犹存,典礼焕千秋俎豆;师模如在,忠忱垂奕叶箕裘。”[1] 
2、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①《庄子·庚桑楚》:“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
②汉 班固 《窦车骑北伐颂》:“援谋夫于末言,察武毅于俎豆。”
范晔后汉书·祭遵传》:“虽在军旅,不忘俎豆”。
④唐柳宗元《游黄溪记》:“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2] 
⑤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讣闻,上遣官视葬,有司陈祭,博士弟子员乡三老俎豆之于学宫之旁。”
⑥清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故著之独详,亦以见公(袁可立子袁枢)得俎豆於孔庭者非诬也。”
3、引申指崇奉。
沉涛《交翠轩笔记》卷二:“真可为俎豆历下者下一针砭。”[1] 

详细释义

编辑

典源

1、《论语·卫灵公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三国 魏·何晏《史记集解》引 汉孔安国注:「俎豆,礼器。」
2、《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鄹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俎豆以木为之,受四升,高尺二寸。」[1] 

译文

1、《论语·卫灵公》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3] 
2、《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孔子出生不久叔梁纥就死了,埋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东部,因此孔子无法确知父亲的坟墓在何处,是母亲没有把父亲埋葬的地方告诉他。孔子小时候做游戏,常常摆起各种祭器,学做祭祀的礼仪动作。孔子的母亲死后,就把灵柩暂且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慎重没有马上埋葬。陬邑人挽父的母亲把孔子父亲的葬地告诉了他,然后孔子才把母亲迁去防山同父亲葬在一起。[4] 
参考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