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小看“太极操”了

 昵称30937063 2016-11-18

别小看“太极操”了,为“太极操'喊冤”


作者马权友


太极拳博大精深,即属传统文化的范畴,又是武术的拳种之一,具有健身养生、修身善性和防身自卫的功能,深受世人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身意识增强,加之国家注视,大力推广,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公园健身的老人和妇女,他们大多练的是国家推广的太极拳套路,有一部分是练传统太极拳的。本来百花齐放是好事,但是却有人把练传统拳的和练国编拳的区别对待,认为练传统拳才好,才是太极拳,而认为中老年人,特别是广大妇女将太极拳练成了“太极操”,瞧不起这些人,强调传统太极拳才能养生,才具有武术技击含量,甚至把练伤膝了归结于练太极操练的。其实,能不能养生健身或是实战自卫,不在于练的是传统的,还是国编的24、42、56式等拳,只要练对了,二者有同样的功效,练不对二者都会伤膝。国偏拳也来自于传统拳,只是因比赛、表演需要等原因,使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如果国编套路仍按传统练法,或加遍数,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同样能收到好的效果。


真为被诋毁为练“太极操”的朋友喊冤,其实他们大都是练很多年太极拳老手,练的身体已经放松,没有了拙力和僵劲,身体柔韧,只要有“明师”微加点拔,就能成为太极高手。反倒是刚练传统拳的人身体硬棒棒的,应该向练多年国编拳的人学习。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不分练传统拳和练国编套路,只要练拳直来真去,没有内在东西的都可谓是太极操。我马权友曾在国家级杂志巜中华武术》上发表过“不要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之文,今再提拳操区别,以提示自己的弟子,也供与我有太极缘者参考。


一是练太极拳讲究意念在先,用意不用力,内动带外动;而太极操没有运用意念,心不在焉,用力不用意,只是外表肢体动作,没有内在以气运身。


二是练太极拳不仅讲究手脚、肘膝、肩胯相对应相合劲的外三合,而且更讲究意、气、劲相统一的内三合,且内外相合,内不动外不发。而太极操不讲究内外三合,没有合劲,身体松散,初学者易耸肩、扭膝、跷臀、倾身、跪膝。


三是太极拳练筋骨劲,越练越觉骨粗骨升而肌肉化无有弹性,虽无大块肌肉,但觉气力很足,身体健康。太极操练“肌肉”,或什么也练不成,练多年拳跟不练一样。


四是太极拳发劲,充分利用根劲、胯劲、整劲。劲从根起,及腿及腰,劲达未梢。太极操不会用根劲,是局部肢体发劲,发散劲,顶多会发肩劲,但与根劲脱解。


五是太极高手练太极拳走圆走气,以意行气,气沉丹田,以气催形。太极操直来直去,不懂行气,既使用气,也不会用意,横气填胸而气滞,故有'在意不在气'之说。


习练太极拳之人都想把拳练好,既然大家都是同道中人,就应相互尊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为太极拳的传承和推广共做贡献。练过传统拳的人要少一些杞人忧天,少一些瞧不起,多些敬意,多些奉现指导,敬人相当敬己。练所谓'太极操'的人,也不要气馁,要明确所练的拳已包含了太极拳的内涵,只是表现方法需要完善,要么以为形软是柔,其实柔是内劲体现,要么为了比赛表演,架子过低而失去了合劲,要么为显示而使假劲,结果不会用真劲。只要练'大极操”的人肯下功夫苦练,在明师的指导下加以改进,就练原来的拳,照样可以练出一定的太极功力,如果这些人改练传统拳很快成高手,会让人刮目相看。


总之,不管练什么拳,只要不伤身就行,只要能让自己快乐就行,既使'太极操'。正如书法家是少数,大家只要写对中国字就行。


(本文作者马权友)




 


马权友,天津市宁河区人,大学文化,全国公安文联作家会员、天津作家会员、天津滨海摄影家会员,中国武术七段,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师承王西安,至今已习武三十多年,有深厚内功和高超武技,多次在天津和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中摘金夺银,多次在国家级杂志《中华武术》上发表有关太极拳论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天津滨海电视台、宁河电视台、《今晚报》、《渤海早报》、《天津政法报》、北方网等媒体曾报道了马权友传授太极拳的事迹。

传授太极真功:          

马权友电话:139021848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