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官窑青花瓷如何鉴别? 艺术品交流欣赏2016-11-08阅读原文 明宣德(1426-1435)是青花瓷生产的鼎盛时期,历史上对宣德青花的评价很高,明朝人就认为“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胜。”清代官窑青花也以仿宣德青花瓷为荣,足见宣德青花瓷的声誉。宣德官窑青花器传世的数量也相当大。 (1)器型特征 明宣德官窑器型有梅瓶、玉壶春瓶、天球瓶、贯耳瓶、折方瓶、葫芦形扁壶、抱月瓶、僧帽壶、玉壶春执壶、方流执壶、梨式壶、大罐、大缸、钵、盖罐、八角烛台、豆、高足碗、花浇、渣斗、鸟食罐、蟋蟀罐、漏斗、洗、炉、盘、盆、碗、杯、盏、碟以及笔管、笔盒等等。 明宣德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 (2)青料特征 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与国产青料。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结合使用的。最有代表性的宣德青花,呈蓝中泛绿,对花、叶、莲瓣等块面较大的纹饰用笔勾勒后填色,填色时采用小笔,因而有浓淡相间的笔痕。 国产青花料呈色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色泽蓝中带灰,并且没有黑色的铁锈结晶斑点;另一种是发色清淡,蓝色不稳定,时有流散、晕散的现象出现,但极为幽雅,特别是浅色的青花色料常与釉面混淆,致使纹饰模糊不清,但没有黑色的铁锈结晶斑点的出现。 国产料与苏麻离青混合使用,发色明快,浓重与淡雅相间,结合了两种青料的特点,常以进口料渲染为主,辅之以国产料的轻描淡写。浓者,色泽黑蓝或深蓝;淡者,色灰幽暗,犹如隐身在云雾之中,极有层次感。 明宣德 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 (3)胎釉特征 胎体比永乐青花厚重一些。胎质均洁白坚致。釉以白中含青为多,少数釉色莹白。宣德瓷釉泡大小不同而疏散。 如梅瓶、扁壶、大罐等琢器类的器物,成形、修胎均系分段接合而成,在器身也可摸到甚至看到接痕,但较之前代则浅显、少见得多,主要是工艺进步了,并且又讲究修胎的缘故。 明宣德 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杯 (4)纹饰特征 纹饰以缠枝花和折枝花为多。主题纹饰有龙凤纹、莲托八宝、松竹梅、竹石芭蕉、莲池鱼藻、灵芝、狮子绣球等。 宣德官窑青花瓷还有白釉青绿花、黄釉青花等新品种。是在原白地青花上加施黄釉后烧烤而成。以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都有黄釉青花。 明宣德 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 (5)底足特征 器物底部分釉底和砂底两种,大部分是釉底,一小部分不施釉的砂底。碗盘之类的小件瓷器,多为圈足,足根较矮,内多施釉。 大型器物的底部不施釉,显露出砂底,手感极其细腻润滑,但有时可见杂质,呈黑褐斑点(铁元素还原所致)。以矮圈足为多,底足部无旋削痕迹。如大件的天球瓶、大盘、梅瓶、大缸等;小件器物有深腹圆洗、花浇、三足炉、鸟食罐等。凡底部露胎部位,或为白胎色而有火石红,或有一层烧成后呈浅红色的护胎涂抹釉料,但均无施釉痕。少数无釉及底足露胎处的色皮呈奶油黄或米汤黄。 明宣德 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 (6)款识特征 宣德青花瓷写款多,有所谓“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多为六字,少有四字与篆书。有的款识写于盖里与器内底或器里中心,有的书于器物外口边或器里口,均六字横书,肩部的为四字或六字横款。写于器底面的最多见,六字为“大明宣德年制”,四字为“宣德年造”。 明宣德 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 点击展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