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早期釉里红瓷器市场价值解析

 自华居 2016-11-21

明早期釉里红瓷器市场价值解析

国际艺术品交流交易2016-11-07阅读原文

釉里红瓷器以其难得一见及巧夺天工而闻名于世,但除此之外尚有另一个原因。自古以来,中国人均视红色为吉祥喜庆的象征。据《大明会典》记载,12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皇上诏令,宫廷祭祀所用的金属器物概由瓷器代替。当时,每个祭坛皆有其特定的颜色,而代表朝日坛的正是赤色。话虽如此,由于釉里红瓷器制作困难,再者成品率低,因此其生产制造在中国的陶瓷手工业历史中曾数度中止。正是为此,传世的釉里红或白地描红瓷器益显珍贵。

据传说,洪武帝偏爱釉里红瓷器,从南京明故宫出土的文物看来,此言非虚。于1366年,朱元璋开始在南京(即当时的金陵)东南面动土兴建南京明故宫。约两年后,他终于击退了蒙古人,并于1368年恢复了汉人统治的局面,自此开启洪武之治。中国宫廷的屋瓦及其它建筑用的陶瓷常以色泽艳丽的铅釉作为装饰,外观近北京紫禁城著名的黄琉璃瓦顶。但于1989年,考古学家在明初皇城城墙内,于西掖门至社稷坛一段进行发掘工作时,发现了八件公元十四世纪的白色屋檐勾头及滴水瓦片,其上均绘有釉里红浮雕纹饰。这此圆瓦皆以五爪龙纹作为装饰,而云纹瓦上则绘有凤凰纹饰

近年来在景德镇珠山官窑的发掘工作,为洪武年间的贡品器瓷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这些新的考古发现已证实,青花瓷及釉里红器物的纹饰在十四世纪下半叶的发展路向不谋而合,以珠山官窑出土的一个青花罐为例,此罐与前述上海博物馆藏的一个同类瓷罐便如出一辙。这些洪武年间的彩绘瓷器提供了一些颇耐人寻味的线索,有助填补元代至明永乐期间纹饰演变的空白。

以造型而言,此瓶正处于景德镇玉壶春瓶样式的转折时期。元代玉壶春瓶的造型较为秀丽轻巧,而永乐年间的瓶颈较短,外观较为凝重,而这支洪武瓷瓶正介乎两者之间。与元朝制品相比,此瓶的瓶腹较宽、重心较低,使收窄的瓶颈益显修长,而剖面柔美的s曲线亦更形突出。它的瓶腹重心虽低于元代瓷瓶,但仍有别于其后永乐瓷瓶下移至瓶胫的样式。这支釉里红玉壶春瓶制作规整、造型优美,堪称洪武瓷器的极品。实际上,此瓶造型与1960年在洪武忠臣宋晟(他多番获永乐皇帝加官晋爵,并曾获对西宁侯,他的两名儿子更是永乐附马)墓室出土的一件玉壶春瓶如出一辙。16呈喇叭型的精巧品沿是此类玉壶春瓶的特色之一。然而,这一秀美的造型亦兼有易于破损的弊端,因此在现存的同类瓷器中,多有口沿破损的缺陷。由此可见,此瓶能保存至今而完整无缺,殊为难得。

洪武朝瓷器是上承元代、下启永乐宣德的重要转变时期,总体风格介于元代和永乐宣德朝之间。就釉里红而言,洪武釉里红瓷器是明代烧制最成功的阶段,也是极盛时期。如果说元代是以青花瓷器为釉下彩绘瓷器的代表,那么洪武朝则开始了以釉里红瓷器为釉下彩绘瓷器的新时代。本场北京东正2016年秋拍中,一件明洪武年间的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瓜棱石榴尊惊艳亮相皇家长物专场。

明洪武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瓜棱石榴尊H:51 cm RMB 12,000,000-15,000,000

虽然处在元明之际的转变期,洪武釉里红在拉坯、烧成、釉色等各方面都达到了顶峰。此件明洪武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瓜棱石榴尊,撇口,束颈,丰肩,圆腹,腹部下渐收,圈足。通体装饰釉里红花纹,尊身为十二瓣瓜棱形。胎体厚重,釉面莹润,造型浑厚典雅。花纹纹饰仍然采用分层描法,由口沿至底,分别为如意云头纹、蕉叶纹、折帶雲纹、串花纹、仰俯蕉叶纹,回字纹及卷草纹等。纹饰层次繁复,带有明显的元代遗风。釉里红瓷器以其难得一见及巧夺天工而闻名于世,这种极为敏感的红料,陶匠必须小心谨慎处理釉汁成份、铜红料比例、窑内的焙烧温度和氧化程度,以及瓷胎在炉膛内的摆放位置,以期达预期的颜色效果。如果温度过高,铜料会全部挥发干净,温度过低则彩晦暗。即使工匠极尽能事,不理想的釉里红产品仍是占了大多数。在这样几近苛刻的呈色环境下,诸如本品所呈现出的紫红色并略微泛灰色色调,且发色匀称即是标准至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但明代釉里红的珍贵除去其复杂的烧制难度,尚有另一个原因。自古以来,中国人均视红色为吉祥喜庆的象征。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皇上诏令,宫廷祭祀所用的金属器物概由瓷器代替。当时,每个祭坛皆有其特定的颜色,而代表朝日坛的正是赤色。御窑厂、府邸等这些考古埋藏属性明确证实洪武釉里红属官窑器,这与明初景德镇民窑和墓葬中没有发现釉里红的现象也是相互印证的。这种宫廷专用的作风,与元代瓷器以外销为主、随意性很大的特征是截然不同的。

数量稀有之外,本品的花卉纹饰也颇有特色,瓜棱上的“串花纹饰”明顯突出了縱向伸展,在視覺上散發出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其實“串枝花卉”,即長串花卉加底部配有洞石的畫面結構,已是宋代宮廷繪畫中的傳統之一,只是當用在造型穩重之中見修長美感的石榴尊之上時,為配合瓜楞所構成的空間,加以調整誇張而已。出生於洪武晚期的宮廷畫家戴進(1388-1462),作品有《蜀葵蛺蝶圖》,正恰似是脫胎於本石榴尊之上。十二串品類各不相同的花卉,串串之上含苞的花蕾與怒放的花朵同在。這既象征着一年四季,月月好景的常駐,也借待開的花蕾表達了子嗣之興盛,以及繁華之連綿不絕的美意,在在都是對大明昌隆國運的憧憬。

以现代人的审美力与亮丽而工整的明清青花官窑器相比,明洪武釉里红或许有些黯然失色,再加上洪武朝遗传世品不多,书写款识甚少,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把釉里红中的粗笨器归为元代,秀巧器物归为永宣时期,洪武釉里红非元即永宣,认识相当含糊。直到近三四十年来,随着南京明故宫遗址、北京明代司钥库旧址和江西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的考古发掘,数千件洪武瓷片被辨识分离出来,经过与纪年墓出土实物和传世品的相互对照,明洪武釉里红的面貌最终被揭示出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世界艺术品市场掀起一股“洪武釉里红”收藏热潮。2006年春,香港佳士得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拍出了8000万的高价,2011年4月香港苏富比又以4000万港币的价格售出明洪武釉里红开光式‘寿鞠图’棱口折沿大盘。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瓜棱石榴尊明洪武(1368-1398)是景德镇制瓷业承前启后的发展时期,文献记载“洪武二年,设厂于(景德)镇之珠山麓,制陶供上,方称官瓷,以别民窑”明宫廷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标志着宫廷陶瓷生产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之后开始走上正轨。

洪武官窑瓷器不书纪年款,瓷器生产继承了蒙元时期的遗风。以尊、罐、瓶、碗、盘等大型器物为主。青花瓷器和釉里红瓷器的烧制是这一时期瓷器生产的一大亮点。石榴尊为明洪武时期烧制的典型器物之一。因其造型酷似石榴,故形象地称其为“石榴尊”。石榴尊多以花卉纹作为腹部主体装饰,上下分别以如意云头纹,莲瓣纹、回纹,朵云纹为装饰带,纹饰层次可达十层,尽管层次繁多,却繁而有序,主题鲜明。器物整体气势雄浑,反映出明初瓷器粗犷的艺术风格。

此件石榴尊敞口外撇,短颈,丰圆肩、肩部以下渐敛,近足微外撇,厚圈足。通体以铜红料绘画纹饰,下凹的棱线将器体自然凸起呈十二花瓣形,自上而下装饰十层,分别为回纹、如意云纹、上仰莲瓣纹内绘折枝花纹,朵云纹;腹部主题纹饰是在十二个花瓣形内配置十二组串枝花卉纹,有缠枝莲花纹、扁菊花、牡丹和茶花等纹,其上又绘制一组如意云头纹,内绘折枝莲花纹,云头形纹饰如同飘带盘转围绕,既将二组纹饰区别开来,又使得纹饰不致过于呆板,增添了纹饰的动感;下部为仰覆莲瓣纹,间以回纹装饰,莲瓣纹内分绘朵云纹及折枝花卉纹,足边为卷草纹。整体装饰虽然层次繁多,但主题纹饰鲜明。器物胎体厚重,型体饱满、硕大,为明洪武时期的重器之一。

此类花卉纹石榴尊存世品不足十件,多藏于国内外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见图1)、上海博物馆(见图2)、日本大阪东洋陶瓷馆、日本梅泽纪念馆、大英博物馆、瑞士保尔艺术馆等,鲜有个人收藏。此外,天津博物馆还藏有一件釉里红松竹梅纹罐,亦属此类风格。

图1 釉里红花卉纹石榴尊,明洪武时期(1368-1398年),故宫博物馆藏

本内容由本平台作者整编而成,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本平台作者删除,最终解释权归国际艺术品交流交易。

国际艺术品交流交易(R-hgj-Ys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