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则怕冷,浑身疼,多汗,十几天不大便的医案

 知止堂999 2016-11-23

一则多汗浑身疼,怕冷,十几天不大便的医案

1,姓名,性别,年龄,居住地

 

   徐某,女,56,河南南阳

2,病史,发病起因,曾经服药情况,有啥反应,以往的药方

   自今年正月开始浑身皮肉疼痛至今,严重时眼珠、尿道、肛门都疼。后发展至头、牙齿、浑身麻木,不能外出整日卧床。怕冷怕风,严重自汗;皮肤遇热或冷疼痛都加重,夜里较白天重,夜睡贴床皮肤感觉烫皮,后背一热似火烧感,虚汗和疼痛更厉害。特别半夜里子时到寅时经常出现疼痛症状加重呻吟不已。头也疼痛麻木,影响入睡。自立秋变天开始,忽感浑身疼痛加重,自汗淋漓,一天换几身衣服。严重怕冷,手脚稍凉,七月天气要穿厚外套,盖两床被子。时常心慌着急气喘,动则疼痛难忍,气喘吁吁半天才缓解过来。(之前腊月就怕凉怕风,另因家父查出癌症,得知消息后有受一些刺激。疼痛发病前曾有感冒)

   病史:从04年至06年开始就有胃病反酸糟杂胃痛,后有失眠,至今服药十余年未愈检查无器质性毛病,大概结论是神经官能症。起因大概是更年期综合症加上饮食不节所致,绵延至今。不爱吃菜等油腻东西,食道和胃里总感觉空,吃了东西像没吃一样,易饥饿。今年二月开始出现时常吐褐色粘液,后发展为红色血样粘液,吐出物放久有腥腐味。眠差眠浅,有时睡着打呼噜说没睡着。十余年间中西药不断未能治愈,曾服用某医陈石灰加生铁药方,可能伤到脾胃。20131415年一直服用西药助眠。后脖子根处有水牛背。多年前因服治胃病中药至嘴唇乌紫至今,前医以归脾汤治疗不效医院检查中度心肌缺血,输液缓解一段时间,未能根治。

 

   近两月病情发展迅速,自汗不断,怕冷,遍身疼痛难忍,呼吸气喘,牙齿麻木不能吃主食,饮食只能喝稀饭营养不及,以至虚弱整日卧床,吃饭需要人喂,皮肤黄枯,胃疼,左腹疼,吐红褐色粘液,头疼,浑身麻木,行走不便。时有心慌着急。有时一个人独处着急,想要人陪护,脚不盖嫌凉,盖着烦躁。最近一月多大便较少且干难解出,目前有13天未解大便,有便意难出。小便长期黄浊,量少,有时有便意但半天才能解出来,小便异味很大,有腐臭味,极难闻,最近有油样漂浮物。之前医生号脉说脉沉细弦紧滑数。后医生号脉微弱。胃口尚可,易饥饿,两三个小时就觉得饿,晨起要喝水,时有口干渴,嘴唇干,嘴巴干粘,有时吐粘液难出。      

 

    8月初经市三甲医院检查发现有胆汁返流型胃炎、直肠结肠炎,轻度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糖稍高(7.87)血脂轻微高,血钾低。浑身疼痛原因没查到。

    曾服用桂枝汤,桂枝五物汤,独活寄生汤,血府逐瘀汤,逍遥散以及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类方等治疗疼痛不效,艾灸命门神阙浑身疼痛也加重。另年前以归脾丸,杞菊地黄丸,真武汤,柏叶汤等治疗胃病和失眠效果也不佳。另据观察,病发或加重多在申年丙年及春季寅月申月寅时等。本次加重在立秋,今天秋分前又加重,具有交节病重的特点。

 

 

    既往治疗:

    6月:

    

第一次开药:生白术20、怀山药15 狗脊15、藁本5、桔梗6、吴茱萸4、川芎5、连翘15

服后吐几口血水。

 

    后来开方:大枣20生白术20夜交藤20山萸肉12丹皮12钩藤15(后下)桔梗6吴茱萸4黄芩6青蒿6(后下),吃了拉肚子三四次

 

    第三次:生白术20生白芍12党参12连翘12丹皮10防风10吴茱萸4钩藤12(后下)桔梗6生姜三片,按气寒血热治的,结果又吐血。 

    

 

7月医生诊治:

黄芪50克,茯苓1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法半夏10克,橘红10克,川椒6克,干姜8克,黄连3克,炙甘草10克,当归10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炒苍术6克,羌活5克,炒杜仲15克,紫菀15

无改善。

    

 

8月治疗:

白术12贝母6乌贼骨12蒲公英12僵蚕6

。服一次后胃满无食欲,停药一天好转。

    

 

后以桂枝人参新加汤加黄芪蝉蜕,服后疼痛稍缓解,人安静,精神好转一天,但吐红涎水加重,再服效果不佳,后加重桂枝,服后诉心慌头疼加重。

 

 

 

    9月治疗:

开始某医生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干姜附子汤,服后未见明显缓解,疼痛阵阵加剧,开始出现气喘。后加生地,服后当晚拉肚,但第二天精神尚可,喘气缓解。

    

 

之后用乌梅丸,短暂缓解疼痛一两天,过后不效,且吐红水加重,服药后气喘加重,二十分钟才能缓解。

 

 

    后另一医生辩为肾虚肝郁久化热毒,热厥,开方:

柴胡10,白芍15克,甘草5克,栀子15克,茵陈12,姜黄15,蒲黄25-35,香附子12,虎丈25克,蒲公英15,克竹茹10,金钱草15,龙胆草5克,生地40克,灯芯1克,桃仁10,红花2克。

 

服后仍喘气,变成动则气喘,疼痛出汗缓解不明显,大便一直没有,小便少,脉搏重取比之前明显且有力,第三天开始胃凉,实满。身上出红色疙瘩。医生说是内毒外透迹象。

    

之后换方:

蒲黄10 姜黄10 桃仁10 琥珀10 赤芍5 泽泻5 白术5 柴胡12,枳实20,白芍12,甘草5,香附子12 郁金20

晚上服第一次后不久,诉心慌着急严重,支持不住。红疹增多,发现发烧37.5度,舌苔变黄。大小便少。此医生说是郁热透出来了。

 

 

    103日另一医生建议开方:

石膏30,知母15,淡竹叶15,天花粉15,桅子15,蒲公英20,白芍15,佛手15,吴茱萸6,陈皮6,茯苓15,黄芪20 党参30,麦冬15,五味子15,生地15,,丹参30,甘草6

服一次,诉疼痛不减阵阵加剧,夜里三点多心慌着急重,第二天量体温升到38.5

     

 

105日处方:

桂枝6g、白芍12g,生姜6g,炙甘草6g、杏仁6g、大黄12g、芒硝10g,大枣6个。服后大便一次较多,便质硬。疼痛发烧不减,因考虑虚汗多不宜再发汗,换方滋阴宣解汤:滑石30、甘草9、连翘9、蝉蜕9、白芍12、生山药30。服后小便增多,浑浊减轻,烧退至36.8度,汗也减少。只是人看着虚弱。

 

 

 

 

 

     107日换方: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忍冬藤30,连翘15,服后胃疼不舒服,吃饭没胃口,吐红涎增多,小便减少。遇凉气身疼更厉害。

     108日换方芳香饮:茯苓15,石膏15,蝉蜕9,白僵蚕9,荆芥9,天花粉9,神曲9,苦参9,黄芩6,陈皮3,甘草3。红参30另煎.服一次后一阵胃疼浑身疼加剧,半小时缓解,第二天精神和脸色稍好点。但吐红褐色粘液增多。

     109日:加麦冬9柴胡6龙骨6大黄2,服后第一次喘气厉害,胃疼有点上不来气,疼痛反弹。小便又变浑浊。

     1010日:玄参30,茯苓10,石膏40,蝉蜕9,白僵蚕9,苦参7,陈皮3,桔梗3,大黄2,柴胡15,麦冬9,龙骨牡蛎各6,人参10,甘草3,神曲9,知母3,山萸肉5

吃一次红涎增多,停药观察。

     1016日另一医生诊断为湿热误治,久治不愈,热灼津液,血液亏极不养神经而痛,病久体弱寒热皆不宜,开方:茯苓15,陈皮10,半夏10,炒*20 太子参20 当归20 丹参10 甘草10 炒白术15 炒山药20 姜枣引。另饭前一勺蜂蜜香油润肠通便,服一剂半,汗增多,疼痛重,精神不如前,语音低微。

 

3,大便情况

a,大便多长时间一次,拉一次需要多长时间

近十三天未解

b,大便形状:干结如球;先干后溏;大便不成形,但是黏腻难解;溏泄

干,之前先干后溏

c,颜色:黑,黄,绿,其他颜色

黑绿

d,气味:气味淡;浓臭,腥臭

 

  

4,小便情况

黄色,红色,清亮无色,涩痛难解;夜尿情况【一次,多次,晚上不夜尿】;尿无力,尿等待,浑浊如膏;喝水多则清,喝水少则黄。其他情况。

小便发黄,浑浊如膏,气味大,放久有臭鸡蛋味。(每顿都是面汤鸡蛋稀饭)

 

胃口尚可,易饿,饭后连续打半截嗝,有时不到饭点就饿。

 

小便每天四五次,每次量不多,黄如茶色,浑浊有分泌物,便盆放半天就有臭鸡蛋味,极难闻

 

前几天化验小便说没有大问题,轻微有炎症和代谢稍差。

 

分析:舌体瘦敛,木火体质。舌质暗红色,前半段无苔,后部黄滑腻,显然是阴血不足而湿热内蕴。

肝属木,体阴而用阳,赖血以濡润,喜条达而恶抑郁。阴血不足,津液敷布无权,气郁化火,肝火扰及周身则或疼痛或迫津液外出而为汗,肝气横逆犯胃则胃疼不适,肝火扰动络脉,则血溢,外发为红涎。

郁热内伏,毛窍常开而不得闭合,故而外邪易袭,感觉怕冷。

胃气不足而胃热内蕴,故而感觉空虚,易饿。

胃阴不足,饮食无味,一吃即饱。

久病必兼郁,久病必入络,久病必兼虚,故而药宜轻灵不宜重滞,要通补不要滋补,要解郁不要壅塞。轻开枢机,缓缓见功,不补之中有大补存焉。

 

宜养阴柔肝,疏肝解郁,利湿化浊,通络止痛。

 

处方:旋覆花,桑叶,浮麦,白芍,石斛,仙鹤草,青蒿,白薇,竹茹,刺蒺藜,大贝母,郁金桂枝,苏子,山楂,罗卜子,白茅根梨一个,莲菜。

梨连皮切块,莲菜切片,煮水,以这种水煎药,食后温服。一日可分多次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