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镇江,一个周末最想去的地方

 抹云阁 2016-11-26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要想富,先修路”,中国古代有两条高速公路——一条是天然的,东西方向的长江;一条是人工的,南北方向的大运河。比起翻山越岭的陆路来说,水路真的堪称“一帆风顺”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文化和文明,都沿着这两条高速公路而展开。从这个意义上说,隋炀帝主持修建大运河真是功在千秋。


 

两条高速公路的交点,是在长江南岸的镇江和长江北岸的扬州。镇江扬州之间,有一个江心洲(后来与江北连在了一起),叫瓜洲。这块比瓜大不了多少的地方,南来北往,不知道留下了多少诗词和故事(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怜有些地方,经济发达了,到处搜罗文化遗产,怎么也拿不出可以出手的东西。相比之下,小小的瓜洲,那可是星河灿烂。复习一下,“宝宝念诗”念过的几首诗词:

 

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暑期,我带了江浙沪二十几个小伙伴“跟着李白游徽州”,首先教的就是这首词,是此行第一首会背的诗词吧。

 


还有,因一个“绿”字,经常被人津津乐道的这首诗: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下面这首诗。以前坐长江大轮,晚上看到岸边的渔火,总是想起这首诗:

 

题金陵渡

(唐)张祜(hù)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扯远了。抓紧言归正传。今天其实不是写瓜洲,今天要写镇江。其实上面这两首诗,写瓜洲,也是在写镇江。

 

王安石写到的“京口”,就是镇江。镇江是原来三国时候吴国的京城(刘备甘露寺招亲、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就是在镇江)。等到首都迁到金陵(南京),镇江就变成了“京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和瓜洲隔着一条大河(“一水间”);钟山在金陵(南京),也不远,就隔着几重山。这两句诗很写实的。如果不是最后两句写得太好了,这两句就是顺口溜。

 

张祜诗中金陵(津)渡,不在金陵(南京),在镇江,就是现在的西津渡。因为镇江有时也属于金陵,所以叫金陵渡。小山楼,渡口的一座小楼。今年,偶然的机会,去了西津渡,一下子震撼了。依山临江的西津渡,人文古迹丰富,风景壮阔优美。可惜在上海不怎么知道。渡口遗迹尚在,很有创意的一个景点,把一段道路剖开,用玻璃罩住,一层层的展示出来,叫做“一眼看千年”。


 

镇江是真正的诗词之城。今天要念的不是这三首诗。念一首王昌龄的诗。王昌龄是我最喜欢的唐代诗人,他的诗大气磅礴,有人认为,他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唐诗中排名第一的七言绝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雨,应该就是现在这个季节,秋冬之际的雨水。“吴”,从春秋时候的吴国(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掉的那个国),到三国时期的吴国(孙权、周瑜的那个吴国),大致都指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一带,中心在太湖流域。比起“吴”,“楚”就更加复杂。楚国的核心在现在的湖南湖北安徽,有一段时间直至东海之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灭掉吴国之后不久,楚国就把越国给灭了,楚国公子春申君黄歇从首都寿阳——现在的安徽寿县,那时候上海的首都在安徽——出发,到太湖下游疏浚河道,形成了“黄浦江”——这个词,连同黄歇浦、黄浦、歇浦路、春申路乃至上海简称“申”,都是从春申君黄歇这里来的。


 

写这首诗时,王昌龄在金陵做官,辛渐要回洛阳,王昌龄一直送到镇江,然后在芙蓉楼与朋友告别。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玉做的壶,形容自然虚无之心。“一片冰心在玉壶”,大概是说自己很纯洁吧。

 

纯洁的我,其实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去镇江玩玩。周末,在镇江,带着一群小伙伴赏景、品茶、念诗,真的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