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致命的人类情感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16-11-26


我的一生充满羞耻。我甚至都猜不出正常人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太宰治

羞耻感:致命的人类情感

最致命的人类情感是什么?通常的回答是愤怒或恐惧。但事实上,羞耻感才是最知名的人类情感。羞耻感是残忍暴力行为以及破坏性关系的源头,也是很多成瘾行为问题的核心。在所有情感中,唯有羞耻感会破坏我们对自我的评价,认为自己肮脏丑陋、低人一等、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受羞耻感的折磨,他会厌恶自己,从而不惜自虐甚至自杀。羞耻感会渗透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控制你的身体和大脑,潜伏隐藏,难以辨别。当你感到羞耻时,就好比有人用针猛扎你的心脏,取走所有氧气,让你无法呼吸,只觉得灰心丧气、浑身虚脱。

有人说羞耻让人欲火焚心,有人说羞耻让人面红耳赤、四肢无力,还有人说羞耻让人恶心作呕、暴跳如雷。大多数人在面对羞耻时,都难以启齿或头脑空白,只想逃离。

羞耻是暗藏心底的一种被洞穿感和无价值感。感到羞耻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逃避。我们的身体会率先作出反应:低头、弯腰、身体内曲,以便让他人看不见自己。除此之外,还会伴随着诸如“我输得彻头彻尾”或“我蠢得无可救药”的消极思维。深感羞耻的人都会抱有一种渗透性的潜在观念,认为自己天生就有缺陷,本不该被人接受。在他们眼里,自己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惹人厌弃。

羞耻感也会让人觉得孤立无援。历史上,有很多文化都会驱逐违反社会准则的人。而羞耻感也能将人放逐,让人觉得自己不配与他人为伍。

羞耻感也会让我们失去自我。我们戴上精心伪装的面具以作护盾,为了掩饰自我和美化旁人眼中的自己,假装成亲和讨喜、自信满满的样子。格森·考夫曼(Gershen Kaufman)在其经典著作《羞耻感:关爱的力量》(Shame: The Power of Caring)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羞耻感是屈辱、失败、罪过、自卑和异化的产物。”

羞耻感与罪恶感的区别

羞耻和罪恶带给人的感觉很相似,都会让人自我感觉不好。但罪恶感源于违背了核心价值观或重要行为准则而产生的失望,羞耻感虽然也会带来失望,却不涉及对价值观的侵犯。格森·考夫曼解释道:“羞耻感与罪恶感的区别在于,前者源于无能为力,后者来自道德败坏。”

有人对羞耻感与罪恶感的区别解释如下:感到罪恶,通常是因为对自己的所为或所不为心怀愧疚;而感到羞耻,通常是因为对自己的不满。换言之,有罪之人害怕受惩罚,羞耻之人害怕被抛弃。因此,感到罪恶,就要学着允许自己犯错;而感到羞耻,就要学会坦然做自己。

罪恶感与羞耻感的另一个区别在于,羞耻感源于暴露了自己的脆弱无助,而罪恶感则跟暴露与否无关,它来自未能达到自己内心标准的挫败感。当他人发现或知道自己的无助时,我们觉得自己好像赤身裸体,无比羞耻。但如果将责任归咎于自己,我们便觉得能掩饰自己的仓皇无措。这也是为什么遭受过虐待的受害者常常选择责怪自己。与由羞耻感带来的脆弱无助相比,罪恶感反倒让人轻松。

还有一个区别在于,有罪恶感不会让人感觉不好,反倒常常被视作一个好迹象,尤其是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时候。如果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罪恶感,他人就更有可能原谅你。但是羞耻却让人讳莫如深,我们甚至会为怀有羞耻感而感到羞耻,因为羞耻感和自卑感之间具有微妙而紧密的联系。我们认为,应该隐藏羞耻感,尤其是在重视成就和成功的文化背景下。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人的羞耻感是在婴儿后期(1~3岁)发展出来的。他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面临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危机,这里的危机不是指一种灾难性的威胁,而是指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婴儿后期属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的第二个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心理社会危机就是自主感对羞耻感的冲突。在这个阶段中,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如果父母在此阶段对儿童过分溺爱或使用不公正的体罚措施,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耻。关于羞耻,埃里克森说:“羞耻意味着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被暴露无遗,在光天化日下被人审视。一句话,它是一种自我意识,一个人被他人识破,并且在毫无准备之下被人识破……”

由此可见,人类的羞耻感起源于儿童时期,尤其与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漠视、冷漠)、体罚甚至虐待有关。但直面羞耻感给生活带来的各种问题,似乎令人望而却步。该如何克服在儿童时期因遭受父母漠视、体罚或虐待产生的羞耻感呢?对此你可能束手无策。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并非孤军奋战,千千万万个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再告诉你一个更好的消息:我们有办法帮你克服这种羞耻感。《这不是你的错》将会带你踏上逐步克服羞耻感的旅程,教你用一双不同的眼睛看世界——一双不被“我低人一等、残缺不全、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的观念所蒙蔽的眼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