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势为松之貌,松为势之魂 势是外在可见的形势、趋势、气势、神势、拳势,是松出来的外在形象,是外在动作表达出来的内在的偏沉对称劲。魂指灵魂,指空灵的自性,是隐于内在,达于形神,具有内在根源性、支配性、激励性的精神力量。拳势之魂是偏沉对称松,是松出来的身心觉醒。骨肉之魂是心意,是心意对骨肉的主宰作用。偏沉对称松,一方面必须通过心意引导才能发挥其拳势之魂的作用,同时又能对心意进行净化和提升,能把被后天社会化了的识神、意想返回到先天纯自然的元神虚灵状态。偏沉对称松对心意、对拳势双重性、灵魂性的重要作用,通过身松、心松、阴松、阳松,潜移默化地逐步实现。 1、身松则身中生魂 身松就是骨架松正、关节松开、筋肌松长、皮肉松垂;是有力不用,当作无力,化实为虚,实以虚运;是把实实在在的有形肢体淡化到虚无、空无、似有似无的程度,是从有形的肢体动作中体察无形的精神存在,体察“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老子)的有无境界。身松的过程,就是将有化为无、将相融为性、物质变精神、骨肉化灵魂的过程。 2、心松则心魂敞亮 心松是心气沉着、心神升腾、精神松开。心松的作用,一是清除思想障碍,把生活中的物欲、争斗、算计、滋味诱惑、不良嗜好、忧愁烦恼等负面情绪淡化、抛开,把埋没潜在智慧、先天灵性的尘土、杂芜、污垢清除干净,使心境平静、通透、敞亮。二是端正思维方式,开阔思维空间。心松可淡化执着、刻意、认死理等固执性思维,使思维更立体、更活跃、更有创意;可淡化自意为是、主观片面、斤斤计较等局限性思维,使眼界更高远、胸怀更宽广、更有包容心。三是心松得淡泊、宁静、志远之后,能与传统文化走得更近,更有感情,再温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不争而善胜”、“无为而无不为”等哲学名句,更感到亲切、入心、共鸣,更能用于练拳实践。四是心松能使“心死神活”,能消除心志对身体对神情的过多干预,能把经脉气血、神经网络、精神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好对各生理系统和运动系统灵魂性的激励和调节作用,使灵魂变得更纯洁、更正派、更强大。心松的过程就是无中生出有、精神变物质、灵魂运骨肉的过程,是净化灵魂、放飞灵魂、强大灵魂的过程。 3、阴松则神魂含蓄 阴松是从梢节到根节、从皮毛到筋骨、从体外到体内的放松;是气势收合、肢体屈缩、劲力聚蓄;是通过腰脊向下偏沉式放松,引起上半身气向下行,下半身气向上行,左右两半身气向中间行;是眼神从远处收近,通过瞳孔收入眼底;是头部皮肉向下松落,头颈的精气神却水落石出般地向上升起;是指尖像吸管似地将外气吸入手臂;是脚底周边向下松踏,脚心向上提起;是灵魂内聚、休养生息、自我完善。阴松是“气屯于内而外显轻和,柔势也”(陈长兴)。 4、阳松则神魂舒伸 阳松是从根节向梢节、从骨肉向皮毛、从体内向体外放松;是肢体伸展、气势外放、能量四射;是通过小腹向下偏沉式放松,推动下半身气向下行,上半身气向上行,中间气向左右行;眼神从两小眼角向前平行射出、延展及远;头顶似能顶到天,两脚似能踏破地;掌指肥硕、肱股有力、细胞饱满、周身膨胀、气势宏大,神魂如虹。阳松则“四肢发动,气行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陈长兴)。 练太极拳的技艺水平越高,越要通过身松、心松,使物质与精神互变,骨肉与灵魂相融、共荣;通过阴松、阳松,使阴阳相济、开合互换;通过各种的偏沉对称松,使灵魂(松意)在骨肉中游走,唤醒骨肉肢体被后天生活催眠了的先天率性的运动本能,以先天纯自然的运动方式去恶习、改禀性、扬本性、诠释道,回归到生命之初本真、本性、本能的自然状态。 四、意为松之领,松为意之寻 意似缝衣的针,松如穿针的线,意到何处,松就到何处。松似盛开的花,意如恋花的蝶、采蜜的蜂,松吸引意、满足意,意则乐于寻找松、享受松。 行拳用意,主要是用意放松,用意寻求松中生动,寻找松的畅快,享受松的幸福。寻找到了偏沉对称松的感觉,就寻找到了太极拳运动的动之因、劲之根、势之魂,就牵住了太极拳的牛鼻子。心意要寻找松的感觉、理解松的道理、用好松的技法,首先自己要放松:一要把心气沉下去,沉入丹田,沉到脚底;二要把心境放开、放大,放得有普照性、包容性;三要把心意淡化,淡化到似有似无、轻灵活泼的程度。 1、要到规矩中寻找松感 在拳势动作符合规矩的框架内,寻找松中生动、松中生劲、松中生定、松中生神、松中生乐的最佳感觉。规矩是松着练拳的成功经验,是先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内含科学道理,值得我们敬畏、遵守。太极拳运动的规矩分几个层次:第一是外形动作标准,如动作的角度、高度、幅度、弧度等;第二是肢体重要部位的意劲要领,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等;第三是肢体各部位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外三合、内三合、对称用力、节节贯通等;第四是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如阴阳太极、道法自然、无为而为、以弱胜强等;第五是相关的科学知识,如西医的人体解剖、中医的经脉穴位、力学的杠杆作用等。 2、要到慢练中寻找松感 慢练是桩功和架功合一的修炼。慢练则修为得深刻、身心得解脱、求真得状态、醒悟得境界。“快练为伤,慢练为养”(冯志强),慢练不但养身体、养心性、养品德,而且养松柔、养内劲、养拳艺。在慢练中给骨肉细胞一个觉醒反应、拉开距离、松出空隙的过程;给经脉气血一个疏通流动、节节贯串、到达末端的过程;给心意神情一个品味松感、享受舒畅、自我陶冶的过程。每个动作都是装满精华的百宝盒,都有丰富的内容。丰富的内容必须有一个宽裕的过程容纳,必须要一个有序的过程展开。过程蕴含着质量,决定着成败,意味着要慢下来。 3、要到专练中寻找松感 专是专门,是不以会的套路多为能,而是以套路少而精为要,是专门往松柔、往精深处多练,有意识地锻炼经脉气血的舒畅流通能力,神经系统的协调指挥能力,运动情感的激发催动能力,筋骨肌肉的灵敏反应能力。“要练到神经完全听命于意识,运动肌完全服从神经的指挥,进而使随意动作达到自动化”(唐良才),形成身心之间的条件反射,形成一动无有不动的连锁反应,以便心意一动,气血随之涌动,神情随之向往,全身细胞随之振奋,肢体处处随之灵动,拳势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常听人说:宁练一式精,不练百式空;会练的天天练一套拳,不会练的一天练好几套拳。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还要善于随时随地从其他艺术门类中、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借鉴松的智慧,要善于在练拳过程中总结松的方法和规律,应用到以心行松、以松运身之中。 以心行松,就是要消除对松的任何误解和怠慢,真正把松列为行拳用意第一的内容。要明白,“偏沉对称松”是传统文化、思想智慧、修行大法。虽然不能说松是太极拳的一切,但可以肯定地说,太极拳的一切都离不开松。练太极拳对松,要思想上敬重、心态上虔诚、感情上专注、动作上践行,要把松摆在内功心法第一的位置。 以松运身,就是贯彻“偏沉则随”的行拳原则,用偏沉对称松的方法运动身体,让松意在体内如水似气地有序流动,一聚一散,推动肢体按拳势要求运动。以松运身,第一要重点关注偏沉部位,关注每动都应从实脚侧的肩井穴开始,按照肩、腰、胯、膝、脚的顺序依次向下偏沉;第二要留意偏沉部位与则随部位之间对称互动关系,留意全身相随而动;第三应体会松意穿过骨髓之内、骨缝之间、肌肉之中、经脉血管、皮肤毛孔、边角末端的运行过程。松意走到哪里,要肌体有感觉、心中生愉悦、外形有动作、神情有表现。一分松,一分功,十分松,益无穷。 从技术角度说,太极拳运动,就是“偏沉对称松”的运动,是用偏沉对称方法松出来的运动。但是,偏沉对称松又绝不仅仅是拳术小技,而且是智慧、是文化,是洗髓易筋、脱胎换骨、修为处世的艰难功夫、长远功夫。松功修炼能使人精神专注、心情愉悦、思想精深、智慧生发,能除邪显正、除恶修善,使人把自私的功名利禄放下,把利他的伦理道德担起,向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靠拢。太极拳放松的大目标是为了排除干扰,逐渐觉悟。觉悟就是禅,就是道,就是拳,是拳艺和人生的高境界。对待太极拳放松,应有虔诚受教的态度、念念不忘的坚持、身体厉行的意志,要完全信赖、诚心以求、全心全意地投入松,把自己的身心交给松。要明白松的道理,掌握松的方法,练出松的功夫,享受松的幸福。只有挡住其他诱惑,耐住孤独寂寞,专练松功不懈,才是太极拳的修炼正道。
|
|
来自: 昵称29932392 > 《TJ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