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丧礼文化里的那些事:守制、五服、丁忧夺情和三年之丧

 gudian386 2016-11-29

1、守制

守制,指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旧时,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后,儿子或长孙需在家守孝27个月,期间不得婚假、应考、上任,现任官员需离任。

古代丧礼文化里的那些事:守制、五服、丁忧夺情和三年之丧

父、母去世,正在穿孝期间须遵守儒家的礼制,谓之“守制”,俗说“守孝”,亦称“读礼”。其家门门框的“堂号”上贴一蓝纸(或白纸、或米色纸)条子,上书“守制”字样。守制期间,孝子须遵礼做到如下几点:

(一)科举时代,不得参加考试。(二)不缔结婚姻(不娶不聘),夫妻分居不合房。(三)不举行庆典。如不能庆寿(办生日)、给小孩办满月或百日等。(四)新年不给亲友、同僚贺年,并在门口贴上“恕不回拜”的字条

二、丁忧与夺情

丁忧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后世往往指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

古代丧礼文化里的那些事:守制、五服、丁忧夺情和三年之丧

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三、五服

是古代的丧服制度,根据亲疏关系穿不同丧服。,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

古代丧礼文化里的那些事:守制、五服、丁忧夺情和三年之丧

斩衰(音摧),丧服名。衰通“缞”。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齐衰,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断处缉边,缘边部分缝缉整齐,故名“齐衰”。大功,亦称“大红”,是次于“齐衰”的丧服。用粗熟麻布制做。小功,亦称“上红”,是次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缌麻,是次于“小功”的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功也较“小功”为细

四、三年之丧

居丧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居丧制度对亲人去世后的服饰、言容、居处、娱乐、饮食等都有详细的规定,特别是还有“居丧三年”不能外出工作的规定。

古代丧礼文化里的那些事:守制、五服、丁忧夺情和三年之丧

为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为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出自《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左传·昭公十五年》:“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 杜预 注:“天子绝期,唯服三年,故后虽期,通谓之三年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