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育在行动】为儿童设计一所未来学校

 jinjin1698 2016-12-02



教育是塑造孩子未来的重要过程,结果在自然中产生。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变革的时期,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在随之改变。在全球范围,大家都必须要做好应对21世纪需求的挑战。要适应二十一世纪的迅速变化,我们需要掌握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包括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协作、交流。


当今儿童,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儿童是天生的数字公民,数字原生代(第一代能流利使用数字技术语言的儿童),因此我们的儿童教育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那么,我们的孩子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来适应未来的社会?


为未来奠基的四个能力


知识(knowledge)


无论教育形式怎么发展、变化,根基依然是知识。但是我们新的教育形式要求在知识之上一定要有所创新,并且去通盘地考虑如何让它适应今天的时代。因此,我们这里的“知识”主要由以下五个重要组成部分构成。


系统性思维(systems thinking)

像数学家一样思考,具备历史学家的眼光,专业的系统性思维,必须建立在跨学科构建学习模型上。芬兰两年前开始了一项很勇敢的尝试,它开始真正地设计跨学科的课程。这样的设计并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政策目标当中,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设计出具体的项目来落实这些想法。

我们还不知道设计这种项目到底是不是能够成功,但是它至少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尝试。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今天人们所重视的创新与创造力是不完全相同的。创造力是创新的一个部分和基础,创新要比创造力要大得多。比如说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设计思维来使得自己的学习或者是认知形成体系和系统,这个本身也算是一种创新。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素养也非常重要,它使得学生可以了解到究竟这么多知识和学科当中什么是它的基础,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为自己所用。


全球化素养(global literacy)

今天的教育要求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国际性的视野,要让他们懂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用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个是全球化素养的一个深刻的内涵。


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

今天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概率性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要具备数字素养。


技能(skills)


技能也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石,技能包括创造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创新、协作、收集数据、沟通等。



创造力、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批判性思维就是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同一个问题;协作在今天也被当做一种技能来看待,因为跟别人一起合作去共同解决问题本身就需要高度的技能。 



品格(character)


除了技能之外还有软实力方面的技能——品格,对于人的一生影响非常大。品格包括同理心、韧性、专注力和心智觉知、包容、好奇心、伦理道德、勇气、领导力等。



同理心意味着一个学生是否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来体会另外一个人深处的情景。韧性,就是学生在失败以后是否可以继续前行的能力



你想让一个学生变得有创新能力的话,你必须要让他经常去冒一些风险。只要冒风险就会犯错误,犯错误承受失败以后是否能够从原地继续前行,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品格”非常难以捕捉,但是世界上很多成功的学校都是非常注重学生品格培养的。而且我们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的认知技能高低与他们的快乐感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他们的社会情感技能则和他们是否感觉到快乐关联度很高。


但问题是,我们如何能够使得每一个校长、每一个老师真正地在自己的学校课堂当中将相关的理念进行落实呢?这确实是一个难题,PISA国际测试实际上也正在探讨和改革要更加地注重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的项目。


元认知(metacognition)


最后一点,新教育形式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所谓元认知就是了解自己的能力,比如说要有相关的自我意识,要懂得去自律,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要经常进行相关的自我反思。具体包括自我意识、自律、自我反思、自我适应、终身学习、学习策略等。


所以,一个真正的成功的校长和老师并不是说在你的学生毕业的时候他的成绩有多好,而是要看在他毕业的时候他是否可以成为终生学习的意识者,在未来的社会里面更加地发展自己。


自2000年起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开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以来(PISA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芬兰因其学生名列前茅的成绩以及独具特色的基础教育形式广受全球教育工作者关注。

当《芬兰将颠覆学校教育,成为世界第一个摆脱学校科目的国家》的文章被疯狂转载时,我们想到了什么?虽然芬兰教育委员会很快在官方网站进行了辟谣,否认了芬兰学校将废除分课教学的说法:“芬兰取消分科”事件虽然是误读,但从各国教育界人士对此事的关注程度和传播速度来看,全球教育界都在期待着颠覆传统教学关系的时刻,都在探索怎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在芬兰,学校是没有围墙的。

芬兰的教育理念也是开放式的,提倡张扬个性,因材施教,教学方式也没有局限,社会就是大课堂。” “学生、老师、学校统统没有排名。每个学生的竞争对手不是亲密的同学,而是自己的过去。与自己比,成功率高,有利于激发自信、自强和自我挑战的勇气。同学之间不是剑拔弩张,也没有暗流涌动,而是团结合作。”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1992年就在《哈佛教育评论》中发表的《组织化的新社会》中谈到:自二战以来的50年里,从没有哪个组织中出现过像美军那样彻底的变化。军服未改,军衔依旧。但武器装备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点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军事观念和概念的变化则更加激烈。


我们现实的学校教育还在19世纪的体制下,教授20世纪的知识,我们究竟如何从标准化测试这样的困境当中走出来,为儿童设计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


第一、取消因“分科”导致的教育体系“碎片化”“分科”教学让知识体系变成一种与世隔绝的“纯粹知识”,与生活关联度很低,学生无法将学习与实际生活连接。学与用的脱节让知识成为记忆的载体,而非实际应用的工具,更无法在应用中裂变成创造的智慧。


第二,设计高质量的课程模式。以游戏化(互动),主题性(结合现实),进阶型(知识体系构建)为课程设计要点,创设包含问题的游戏情境引入“主题”,在教学与游戏之间搭建桥梁,点燃学习兴趣,引发儿童持续的学习热情。


第三,调整教学方式。自由选择、小组活动的项目型(PBL)方式可以促进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因而孩子的自主活动和有目的的教学需要调和。将教学与真实生活连接,从【启发—发现—提出—解决—实践—讨论—创造】形成课堂教学的七个循环往复的流程,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当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传递者,而是帮助孩子自主建构知识的人。


第四,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培养儿童兴趣,好奇心,配合新型的技术手段和教学形态,如编程游戏、3D打印、动画、戏剧表演等,增强学习体验,并鼓励儿童之间的协作,分享,讨论、互动。

第五,调整教学评估。评估本身具有非常强烈的倾向性,必须从多个维度构建评估体系。4Cs的评估是为了学习的评估,我们需要平衡使用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是对学习的记录、反馈;总结性评估是对阶段性学习效果的总结,分数在总结性评估中只是一个维度的结果呈现,需要构建多维度评估体系。




来学校的生态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场,让身处其中的师生回归生命本真的自然生长规律。老师是观察者、启发者、引导者,也是学习者;学生是那颗毛竹,在缓慢生长的前5年里将根扎得越深,越广,而后的生命力才能越旺盛,蓬勃生长,成就斐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