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放可不放的支架一定不放!

 晋中丰烨液压 2016-12-05
楼主小人物人小 2006-08-07 11:26:13 近年来,各地医院建立的“急诊绿色通道”使大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快速得到诊断,有的需要立即送入心导管室,接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CI,俗称心脏导管介入术)。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使梗死的冠状动脉迅速开通。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时有效的救治手段,介入术正受到青睐,但是否每个冠心病人都需做支架置入?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张抒扬教授的一番分析,以及他们实实在在为患者着想的故事,使我们从僵冷的导管中感受到医生对病人的温情,值得医生同行深思和借鉴。


可放可不放的支架一定不放!



  1 有狭窄就非要放支架吗?
  张抒扬教授作为内科心脏病学专家在2005年参加卫生部医疗质量
管理督导团,到各地巡查医疗质量,看到很多医院建立了绿色通道,
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但相当一部分医院的治疗处理很不规
范,在急性期不但干预了梗死血管,在非梗死血管的狭窄段也放了支
架,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张抒扬教授说,对急性心梗病人,医生的判断至为重要:患者年
龄,过去有何疾病,本次发病时间有多长,梗死面积有多大,在什么
部位发生。要做出决策,是否马上进导管室做急诊PCI?还是直接静
脉溶栓?或是争取用药物控制?
  卫生部督导团在检查各地一些三级医院中发现,某些医院有不规
范的地方,一些并不一定非要做支架的,或是还可以用药物控制的患
者,都给做了PCI,甚至有些医生对非梗死血管也做了PCI,或者病人
发病已超过24小时早已没有症状了,也做了支架。这样的处理是不符
合治疗指南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人的风险。
  对于需要放支架的患者,张教授更是慎之又慎,详细向家属和患
者交代支架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给予最经济又有效的治疗。她说,
引起症状的血管狭窄一般大于70%时才考虑支架治疗,而且还要看是
在主支还是在分支,如果主支血管无明显病变,单纯分支血管狭窄都
可先采取药物治疗。
  所谓PCI的规范化治疗,还涉及到术前的高风险评估。

  2 “首选药物治疗”的观念要强化
  有一36岁男性患者,因严重胸闷两天入院。以往他每日吸烟两包,
其父有心梗史。住院后给予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改善。两天后做冠脉
造影显示他的两支血管中段有60%~70%狭窄病变,一般来讲这样的
病变可以用支架。但张教授考虑患者年轻且是初次有症状,服用药物
有改善,因此可继续药物治疗,强化降脂,戒烟,密切随访观察。现
患者出院后坚持药物治疗,未有复发。
  张抒扬说,PCI的规范化治疗包括,可放可不放的支架,就先选
择不放,加强药物治疗后再评估支架的指征,这样给患者以药物治疗
和改变生活方式的机会,争取稳定斑块或逆转斑块,延长或减少支架
的置入,特别是对年轻患者更要慎用支架。
  对于病变在50%~60%的患者,则先进行药物干预,如降压、调
脂,抗血小板,还要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运动、减肥。
  张抒扬说,对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当病人希望用非支架方法时,
可以考虑先给病人药物治疗的机会。特别是现在心血管疾病年轻化了,
不良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年轻人早发病的主因,教育这些人纠正不良生
活方式更重要,要尽量往后推迟接受支架治疗的时间,否则可能会影
响他们的生活和事业前途。但严重狭窄,特别是经内科保守治疗仍反
复有心绞痛时,就必须采取支架成形术。
  经张抒扬教授进行规范药物治疗的很多病人控制了症状,强化的
药物治疗,包括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使患者出现放支架后再次狭
窄和再次血管重建的现象都减少了。

  3 一定要放,也尽量用最少的支架
  有位患冠心病和糖尿病的80岁老人,发生了三支血管病变,医生
建议他做搭桥手术。但老人心肾功能不好,家属一再要求用介入方法。
张抒扬教授向他的两个儿子交代:如果完全血管重建大概要用药物洗
脱支架3~4个,病变预扩张和支架后扩张至少要2~3个球囊,花费大
概十几万元钱,而且术后有肾功能恶化和支架后再狭窄的可能。家属
仍说:“为父亲花多少钱我们都去想办法。”当问到患者家境时,患
者儿子说“我们都是下岗职工,孩子们都在上学。”这句话使张抒扬
教授的心一下子紧起来。
  因此对这位老人,张教授决定先解决最致命的问题,即只给犯病
的一支血管做了一个支架,其他两支血管病变目前还比较稳定,就暂
时先用药物控制,病人费用大大减少。现在经过回访,老人病情控制
得很好。
  张教授说,医生一定要为患者算算账,方案设计和治疗决策既要
治病又要省钱。支架重建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个有效方法,但它只是
在动脉硬化性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有效方法,整个疾病过程中还是
要靠对患者多重危险因素的全面控制。

  4 导管医生如何支持手术科室?
  在很多情况下,心内科医生还要为一些手术科室如外科、妇产科、
耳鼻喉科等科室的高危患者保驾,渡过麻醉关、手术关。如何抓住主
要矛盾,如何掂量获益与风险?
  有位老太太是糖尿病足,一侧下肢已截肢,另一侧也出现严重问
题,需要马上截肢。可是她来心脏科做造影显示有严重的冠心病,前
降支弥漫病变,最重处狭窄95%,另外两支血管也有不同程度狭窄。
此时该如何支持外科手术?非常矛盾。因为从糖尿病角度考虑,患者
放药物洗脱支架远期再狭窄发生率低,但该患者病变长,在前降支至
少需要两个药物支架才能覆盖整个病变。可一旦放了支架,需严格使
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合并波力维,至少要使用3~6个月才敢停
用波力维,这对该患者来说非常不适宜,因为外科手术是越早做越好。
  此种情形下,药物洗脱支架就一定比金属裸支架好吗?综合各方
面因素,张教授给患者用一个球囊充分扩张狭窄病变后,置入一个38
毫米长的金属裸支架,成功解除了严重狭窄,不但将本次的医疗花费
降到最低,而且在一周之内就保驾患者做了手术。

  5 做支架后还要重视终身治疗
  即便是做了PCI,医生对术后处理要同样重视,而且要长期、规
范。
  张抒扬教授说,病人来诊,常规的是住院-上台-手术-走人,
手术医生管到这里似乎可以算完成任务了,但是对导管医生来说,给
病人做了支架如果不重视终身治疗,就可能出现再狭窄,或出现新病
变。因此,一定要有个制度把病人全程管理起来。
  张教授治疗过的病人都在她的门诊上接受长期观察和随访,按治
疗指南严格对各种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张抒扬教授说,我每次给病人
决策时就不断问自己,如果是我的亲人,我会如何决定和选择?那么
这就是我对病人的选择和处理方式。
  张抒扬的导师是著名的心脏病学家方圻教授和金兰教授,从协和
前辈们身上,她找到了自己一生的行动楷模。张抒扬有时感到工作的
疲劳,却从来也没有感到医患关系紧张的压力。当一个医生处处为病
人打算,主动告知,长期随访,能用普通药物治疗解决的,就不用高
价值的,处处替病人节约,争取用最小花费,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这样的好医生患者怎能不拥戴呢!

  张抒扬1986年毕业于原北京医科大学,以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
绩被选入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工作,1991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
学位。1995年赴美国AltonOchsner心血管研究院心脏科做博士后研究
员。1999年5月回国,2002年任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作为心脏导
管室负责人开展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无一例严重
并发症发生,无死亡,无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及纠纷出现。多次获医
疗成果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开展的“液体放射球囊防治血管再
狭窄研究”和“骨髓干细胞心肌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实验室研究”
均站在本学科研究前沿,在国内外发表文章50余篇。
  张抒扬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其导师国际著名介入心脏病学家Dr
.StephenR.Ramee高度评价她:“在临床和实验室工作中表现的技巧
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她可能成为最有前途的心脏病学专家之一。”

  张抒扬教授
#2回复踏雪无痕 2006-08-07 14:35:07 我的老师也这么讲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