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样风采河津窑——陶瓷考古最新发现

 天宇楼33 2016-12-08

2016年春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对河津古瓷窑址的调查中,发现并发现了一处宋金烧瓷窑场,为我们揭示出一个崭新的发现,意义非常。


有关河津古代烧瓷的一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日本美乃美出版发行的日文版《山西陶瓷》一书中有载,”河津唐代出白瓷、黑瓷”,这里所指的河津烧瓷,仅指北午芹窑。在今天看来这一表述似有疑问存在,唐代的北午芹并不能确认已烧造瓷器。


十多年前笔者调查北午芹时发现古垛也有古代窑场,破坏严重。烧造以碗、盘带涩圈之类器物,多数粗劣,以为金代之物,未引起高度重视,前些年再审视时,确认为北宋。


固镇村北的北宋窑场,多烧精细白瓷,前些年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今年作了更为详细的工作。发现碗、盘、碟类器物的支烧多使用三叉支具。细腻温润,且致密度较大,釉面给人以柔嫩之感。仅胎釉而言,致密度逊于定窑而胜于介休同时期产品。卧足碟、花口盏之类器物展示了自身特色,工艺上和北宋介休窑有不可割舍的联系。吕大临家族墓中出土的两件细白瓷盖罐,很有可能即为该处窑场产品。这里还见有少量质量上乘的化妆瓷器,大体可以理解为一处烧造高水准陶瓷的窑场。


固镇村西的金代窑址,是今年的新发现,要算是深闺初识,意义十分的重大,仅标本展示的烧造器物,就足以让我们刮目以对了。它将为日后的古陶瓷对比研究提供不可替代的新资料。


这里烧造的陶瓷枕最具特色,有高温、低温两类 。在造型和装饰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高温者多见八角和豆圆形两种。低温者见有八角形等。高温八角形枕由八个面粘接而成,个体较大,有的长度超过五十厘米。


装饰部分都在枕面,以剔刻、绘画、填彩、开光为主要装饰手法。题材有花草、诗文、动物、人物等。


剔地填黑彩和黑地上白色化妆土书写诗文,是这里最具特色的装饰。黑画花也用于枕面主题纹饰,也作为辅助纹饰使用。


高温豆圆形者,枕面为扁圆形,装饰以珍珠地划花为主。这类枕的共同特征是在主题纹饰下面都留有壶门开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御题诗文圆形枕,大体可以确认为金代河津窑的产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河津窑瓷枕


窑址仅发现一种低温八角形枕,枕面剔花填黑彩,枕墙印花。虽然标本有限,但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使我们得以了解到大量公私收藏中方角元宝形、曲体长方形、花边豆形类这种装饰风格一致的陶枕是河津窑产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河津窑瓷枕


河津窑的陶瓷枕,在器形、装饰上独具风采。这里烧造的枕在国内、港台、日本、西方等公私收藏中大量存在。南越王博物馆最为集中。


广东省博物馆藏藏河津窑瓷枕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正隆庚辰(1160年)” 墨书铭河津窑瓷枕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文字描述中记载:传山西出土。

《静嘉堂宋元图鉴》平成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发行


化妆白瓷盆、罐、碗、盘等器物,黑画花的装饰手法娴熟,多数叶子都采用了一叶三笔的描绘手法,线条流畅、活泼。


河津窑出土黑画花标本

河津窑出土黑画花盆标本


河津窑中,陶瓷枕地域特征明显。国内外无一例外,把此类产品(枕)归于磁州窑。使用现在略显合理的磁州窑风格之类的词已经显的不合时宜。因为它独树一帜,在形式与色彩的运用上异彩纷呈。可以说是金代艺术水平最高的作品。


山西侯马102号金墓出土(明昌七年墓)

河津窑三彩陶枕

河津窑陶瓷枕出土标本


白瓷的烧造所占比例较大。北宋胎釉的细嫩到金代胎釉的粗糙,充分表现出宋金陶瓷分野中的特质变化。这种现象在宋金介休窑的产品中也有显著表现。北宋之简约与金代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是陶瓷考古与美学探讨所面临的共同任务,河津窑的发现为我们丰富了一批这一研究中所需的精彩资料,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河津窑出土印花器物及印模标本

河津窑北宋细白瓷标本


河津窑宋金时期的烧造窑场,大体上为北午芹、古垛、固镇一带。呈东北西南方向并列。固镇当为中心窑场。这里能有如此高水准的陶瓷烧造,其历史文化背景将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任务。


点击标题阅读相关文章



征文与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