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如何识别并预防躁狂的 || 渡过

 致虚守静666 2016-12-09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比起抑郁,躁狂或许是更加难以识别和预防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我看来,抑郁和躁狂都有着相同的本质:对真实自我的抗拒。

 

抑郁仿佛一个跋涉了很久得不到休息的旅人,突然间筋疲力竭,一动也不想动,陷在原地无法前进;躁狂则像是一个太想超过别人的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前半程就调动起自己所有体能全速奔跑。那种瞬间超越的感觉确实很美妙,而代价确是惨痛的,因为前面还有太多的路程。

 

这些年,每到年底,我都感觉自己会有一些躁狂状态。似乎这一年马上就要过去,而自己却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太多的心愿没有实现,恨不能奋力一跃,抓住这一年的尾巴,做出一些改变。

 

我的上一次躁狂,大概就是去年这个时段发作的。此前,我有过长达三个月的抑郁状态,然后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突然转变为躁狂。当时,我对自己的状态做了如下记录:

 

“我现在变了,变回大学时那个纯粹的自己,但是又不同了。我结合了超我的力量,变得更加开放,心中有火,走路有风。走路不再像以前那个裹脚的小老太太,大声说话,想唱就唱;做事情更快了,我变得思维敏捷行动迅速。

 

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和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没用的,在别人眼里一无是处,就是个寄生虫,吸血鬼,靠吸爸妈的血,依赖他们而活着、偷生。现在我没有一秒钟不高兴,没有一秒钟去想自己不在乎的人。我脑子里都是美好的东西,胸口卸下了千斤巨石。我像孙悟空背着巨石一般讨好着越来越贪得无厌的假我。我太累太苦。我看到了真实的世界,美得让我想哭想跳。以前我觉得这个世界全是盯着我的不屑一顾的眼神和议论我的声音,现在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就像是高清像素的彩色照片,看也看不够。

 

别人可能会爱这样的我,也可能不爱。但是真的不要紧,我爱我自己,这就够了。那个消失的女孩回来了,从此,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段话记录于2015年12月4号。当时,我认为自己达到了类似顿悟的一种状态,直到后来再次抑郁。搜索相关资料时才发现,当时我的每一种表现几乎都与躁狂吻合。可是,我并没有领悟到抑郁和躁狂之间存在着的必然关联,甚至还梦想回到那种自我迷醉的状态。就像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说的:“让我尝一口蜜吧,让我尝一口蜜,我宁愿去死。”

 

好在这几个月来,我主动寻求元认知心理干预,通过自我实践和练习,已经对这种状态有了一定的免疫。

 

我的主要武器有三件:

 

第一,  自我觉察和放松训练。


学会感知自己身体的状态,尤其是疲劳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味否认、抗拒自己感受到的疲惫、脆弱、无助和受伤感,身体很容易因为过度防御和转变为躁狂,如同血液会因为要防御病毒而增殖大量的白细胞一样。

 

最近一次特别深的印象,是在两周前,在高效完成大量任务后,我出现了亢奋状态,还不断想去做更多的事,甚至出现了眼球灼热、视线聚焦的状态。当时我坐下来问自己:“别骗自己了,你的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刹那间,我发现自己其实已经非常疲惫,像一只鼓鼓的气球被扎了一个针眼。我才意识到现在不是需要做更多的事情,而是身体太累了需要休息。于是,我的眼睛不再是圆睁发亮,上眼睑慢慢垂了下来,仿佛灯泡逐渐旋暗,躁动的心灵逐渐进入休息。

 

第二,  学会设立自我防护。

 

人在幼年期是分不清外界与自我的界限的,很容易把外界当成自我的外化。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树立起自我价值感和恰当的自尊,长大后就会长期处在与外部环境界限模糊的状态。

 

比如现在众多鼓吹成功学的鸡汤文,就在不断暗示人们: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都拥有着成功的无限可能性,如果你没有成功,那是你自己的问题——看似积极向上,其实对人的影响是负面的。正如布林·布朗在《不完美的礼物》(又译《脆弱的力量》)中说的:“在我们这个过度追求成功的时代,平凡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甚至被鄙视了。”

 

所以,要学会区分自己和外部的边界。我会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还是我认同了外界对我严苛的标准?于是我对自己说:放松一些,放下那些想让事情变得和它本来面目不一样的念头,去和自己在一起。——这就是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的:“当你不去改变的时候,改变才真正开始。”

 

第三,  学会合理规划生活和时间。

 

对于我来说,每当工作太忙、时间却不够用的时候,最容易对自己能力产生质疑。这时,有必要学习一些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技术,能有效地避免出现躁狂时能量井喷的现象。我不指望这些技能带我走上人生巅峰,只期望藉由它们找到一种与自己内心相符合的生活节奏和状态。

 

正如作家黑塞所言:“凡是竭尽全力趋向中心的人,凡是努力趋向真实的存在、趋向完善境界的人,外表看来总比热情者要平静得多,因为人们并不总能看见他们灼热的火焰。”

 

愿我们都成为心中有山河,眼底存光亮的行者。

 


扫描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