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次最难忘的搞定客户的经历!

 神牛哥 2016-12-12


今天来总结一下这70天来的进步与收获。70天来从各种不适应到现在的每天只要不学习,就有些不适应的变化,感谢一下自己的辛苦付出!自己还是挺棒的,能吃苦,能坚持!总结没断过,周边的朋友在玩的时候,我在学习。为自己点赞!

 

a生活和工作习惯的上的变化

 

加入716团队前:

 

不定时起床,有时的8点,有时的9点多,有时10点多,总之没有规律。每天起床后,脑海简单的安排了工作上的哪几件事情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了。

 

事情的轻重之分没有特别区分,有时候忙的时候很多事情堆在一起,自己就没能很好的处理了,经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最后好像什么事没完成,效率很低很低。

 

有时没事情做的时候,就各种浪费时间和生命,玩手机,跟朋友去做一些没有特别目标性或者意义的事,例如跟同行朋友交流都是在瞎扯淡,不具太多价值的沟通。

 

玩手机消磨时间,各种胡思乱想,心情起伏不定,情绪波动比较大,时而兴致勃勃,时而忧愁满面,可以用六月的天气来形容。遇到事情不懂的如何去提问分析,抓本质,更多都凭自己的经验或者灵光一现。做事没有章法和套路。

                    

加入716团队后:

 

每天会在6点左右起床,开始在本子上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并标注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开始背诵和朗读人情4招,写总结。

 

工作中用艾维做事法,先解决主要的,期间集中精力就做这件事,排除其他事情的干扰,有突发重要紧急事就优先处理。

 

遇到问题先提炼本质,学会去写写画画,把问题进行细分提问,挑出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做事情不再那么思路混乱了,没头绪了,学会随时向高手请教,百度市调,借力老大、辅导员、学长、还有其他优秀同学,借力自己行业的高手。

 

 做人情这方面有了自己的心得,之前做人情没有特别的套路和方法,除了请客吃饭和效率不高的拜访招术外,发现自己之前的进步是龟速。现在系统的学了人情四招:发短信、送礼、攻心四招、麦凯66后,对付不同客户有了更多的耐心和从容。

 

 在与对手竞争pk的时候,学会去做市调,分别站在自身、竞品、客户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更加全面的把控了整个事态,学会去分析客户的痛点,激发自身优势,已竞品的劣势为突破口。

 

下面说说自己的学以致用的并成功签单的案例。加入团队后,我总共开了大大小小加起来4-5单吧,总金额约100多万。


最让我难忘的是中山的A客户,初次见面是在6月份,那时刚刚加入雨总的《我把一切告诉你》读者群,该客户是网上找过来的。他发了方案后就让我报价,顺着做方案的方向,我提出要看看现场位置情况,以便给确保方案可行性。


因为客户办公的地方跟他们在建的工程离的有点远,去他办公室没有见到其他同事,不好判断他是不是主要负责人。于是去了他们现场,他给了另外一位服装厂现场的同事B电话给我,后面我顺理成章认识了B,他成了我后续很多小道消息的来源。


当时只是在读者群,每天都被学长分享的案例吸引着,只要有空都会很着迷去看看。因为自己本身做销售也好几年了,也有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案例分享开单的过程都是比较真实。很多技巧自己也有在用,只是不够全面和系统,不知道结合起来用。


那时候开始学着去周末短信,自己之前没用过这招,开始还是有些不适应,觉得有点别扭。接着是送礼,之前很少去送礼,除了大的节假日公司派送的礼物。


这个客户离我公司还有100多公里,拜访一次相对不容易,他们的项目使用我们的设备的量还是比较大的,初步方案有400多万,但由于后面方案修改了,最终需要的约100多万。


按照客户来分类,这是属于我的A类客户,是重点跟进的对象。其实当初进入外群,看到有在招生自己也是半信半疑,自己的业绩算是平平,就想拿这个案例来检验一下三大思维模式是否起效?


   全程我都是模仿式去执行,第二次拜访该客户,在办公室的时候只聊工作问题,想用麦凯66,没能用上。这个客户是典型的技术派,比较固执的。


第一次用麦凯66受阻,拜访的时候我就给客户带了核桃,怕客户拒收,我临走时放在保安亭,发了团队学到的养生短信:**总,我同事新疆的带了很多核桃给我,他们自己家种的,我带了点给您尝尝!男人多吃点核桃好!我放在保安室,您下班记得拿。


 跑一趟也不容易,我不能就这样白跑啊。这边A客户打不开局面,我就往工地B那边跑,借机过来拜访一下,见到B的时候就在办公室派了一圈子烟,大家马上就聊起来的。


顺着他们项目开展的情况,机电和装修等方面聊了起来,感觉跟B的距离没那么远,当然周末短信继续伺候着。大概隔了半个月,我继续跟进该项目。拜访A客户,之前准备了很多话题,但是该客户就是奇怪,麦凯到很少信息。


他还是只聊工作,可能是自己聊天技术还一般吧。于是我又转战B,这次刚好在下班时候,我顺便请他一起吃饭他们拒绝了。我说给他带了点水果,是去朋友那里亲手摘的,口感不错。


在我的坚持下,我来到B客户住的地方,见到他的小朋友和他爸妈,一家人都在。这次跟B聊开了,从工作聊起,麦凯到他之前的工作经历,她女儿正在读幼儿园,父母在当地开个小卖部。


他告知我A客户平时跟他们也是这个模样,他跟老板十几年了,是老板的亲信,拍板前老板都会听他意见,可以说他就是最关键的人了。


这些信息非常的关键,对于项目销售,了解清楚项目的来龙去脉,哪些是关键人,采购流程和拍板人的采购特点非常重要。


对于我们项目的成败,有直接的决定作用,抓错关键人,你再努力,人情再好也不能成事。不清楚采购人的特点,报价就没有根据,价格太高没戏,价格太低自己难受。


经过这番了解后,我确定了进攻主要方向是A,只要拿下他我的项目就有戏了。接下来的时间,我继续坚持着周末短信送小礼物,针对B我送她女儿玩具和儿童读物,跟B的关系更进一步,算是拿下B这个内线了。


   对于A客户,我还是没有太好的突破口。我从团队的案例分享学到了借力,我于是请出了我们副总。这种项目也算是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项目,而且金额也不算小,借着副总名义,我们又一次拜访了该客户。


期间还是聊业务,A客户旁坐着他的助理C,我想着内线要多布几个。于是顺手给她派送名片,要到了对方电话,拜访出来感觉客户的方案还是不确定状态。客户比较固执,我们所推荐的设备,客户都是保持怀疑的态度。


这就是老大说的没取得客户的信任下,客户说什么都是假的。回来后,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归纳出目前的客户最大的问题是人情没做透,但是客户态度有所好转。


我给C发了短信,感谢她的接见,说我们公司有规定,我们拜访客户需要有客户回访记录,来证明我们的工作表现。于是加了她微信,麦凯66起来,3下5除2,顺着她做微商,我帮衬她买了一些产品。


当然,我知道微商的产品没什么好货,这样算是拿下C。接下来的时间,从c那里知道A有晨跑的习惯,跟老板20多年了,家住公司附近,**湾小区。有2个孩子,男的上大二,小女儿上6年级,平时讨厌应酬,按时上下班是典型的实干派。


短信和小礼物,这招威力还是不小的,拿下两个内线比较简单,但是A总这里就不太好突破。目前知道这些信息后,我也不能马上就针对他们儿女送礼,毕竟不是客户亲口说出来的信息,怕吓到客户。


   时间来到开课后30天(10月中旬),跟客户的关系还是没有太大突破,我借力老大(雨总),按照老大的指导,结合三大的皮毛,我运用提问思维模式进行提问:


1.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2.竞品的劣势有哪些?

3.客户的痛点是什么?


4.如何激发优势?

5.如何突出差异化?

6.如何借力?


经过自己的分析:我们的优势是本地知名品牌,有50年历史,众多使用案例,产品生产工艺有严格把控,售后服务具有地理优势,价格适中,有内线帮我通风报信。


竞品的:也是知名品牌,但是推荐设备的在外壳和隔板的这方面工艺没我们上等。


客户痛点:找到散热效果满足系统设计,产品质量有保障,售后服务到位的厂家。


如何突出差异化:结合该客户特点比较固执,要让客户信服需要引导客户来参观实际案例,现场解说突显我们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和我们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是如何把控,所以接下来就是参观。


如何借力:当然还是借力我们副总,他对工厂生产各方面解说非常到位,还有就是我们同事做过的案例,借力他们的案例参观。

  

在我的几次劝说下,客户终于答应过来参观了。当然参观前,我肯定也是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通过写写画画,运用目标细分大致把整个过程细分为参观前准备,参观过程,参观完送客户回去,这个几个阶段,然后对每个阶段做了单爆:


1) 接客户前


一早,公司副总在我们约好时间来接我,开着他的商务车,一路顺畅提前了10多分钟到达客户那边。因为有提前做准备,我备好了饮料和食品,副总见我拎着一大袋还是有些意外,夸我还是想的周到。


我们在路上就商量好,今天如何来突出我们的优势,按照昨天的准备思路,客户已经参观过其他好几家竞品,所以今天他们来参观,一定要突出差异化,我们商量好分2步走。


   之前客户说的参观时有限,我已经提前准好工厂生产工艺的图片资料。如果他们未能来工厂参观,我们就讲解我们生产工艺的细节过程,突出我们的品质,但是效果肯定没有比客户来到工厂直接参观的好。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引导客户在看完工程案例后能够来到我们工厂。

 

我们安排的两个工程案例离的不远,离工厂也不远,这样我们就有了说辞。这两个项目都是使用10年以上的老案例了,充分验证了我们设备的性能稳定和耐用性,更具说服力。


其它的竞品都是参观他们的新安装的项目,看完工程案例,我们要给客户制造神秘感,引导客户来工厂参观。


第一、这么大项目,也不怕多花1-2小时去参观了,看设备的生产源头更能清晰一些行业内情,对选购设备有很好的帮助。给客户制造神秘感;


第二、厂离参观地不远,过去很方便,顺路可以送客户回去。


2)接到客户去往参观路上


客户一共3个人,由于提前想好到车上的座位安排,副总特意安排主要负责人A总跟他坐一起。我负责开车,一路上副总是故事高手,声情并茂跟客户从楼价开始讲起。


客户A总跟着聊起来,他对楼价这事挺有看法,我们就顺着这个话题,聊到他们当地、珠三角、美国次贷危机、香港。总之就是围绕这个主题,气氛开始融洽了起来,其他两位客户也跟着聊起来,但是感觉客户还是挺有警惕。


我们也模糊销售主张,不主动提关于设备的事。我主动提到客户目前的综合体的定位和预售价这块,又是一个热议,聊客户关心的事,他们总是有很多话说,这个阶段也到达预想目的。


3) 参观现场


昨天提前踩点,对路线熟悉,我们很顺利来第一个目的地。由于提前跟使用单位的负责打好招呼,他们很热情过来接待我们。到达设备现场,使用方自己夸起我们的设备来,我们都不用怎么解释。


项目从03年投入使用到现在,设备性能稳定,耐用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客户看了还有些不一样表情。我们主要突出2点,第一就是我们的外壳是手工制作,市场上很多是机压板,第二 我们的设备中间有间隔,有些品牌是没有的,降低成本。


这个过程感觉客户的戒备心没那么重,我们趁热打铁,说请客户到工厂看看,我们是怎么样严格把控品质生产工艺的。客户很有兴致的答应了,小目标实现。


  去往工厂的路上,大家的话多了起来,从客户学生时代,工作经历聊的很是欢乐,气氛相当的好。


  到达工厂,那就是我们主场了,这里是副总的舞台,他非常专业、充满激情的从每个生产工艺开始介绍起。


客户是学过机械的,对这些工艺一点就通,通过每个工艺细节的把控,从原料把控,到制造工序的严格要求,数据化管理,客户看的频频点头,听的很是认真。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客户从开始的警惕到稍微放开,到完全认可我们的产品的过程。


4) 送客户回去的路上


最后我送客户回去,一路上我麦凯起来,跟客户聊他的兴趣爱好,聊到旅游,客户很来劲。他喜欢摄影和旅游,其实我之前从他助理那里已经知道,我故意往这方面聊,效果很好。


客户还给了我很多旅游的建议,感觉跟客户的关系进了好,不再像以前那么僵了。客户回到他们公司已经是下班时间,客户很满意的肯定了我们的产品,说没想到大家看上去都差不多的设备,生产工艺有如此的区别。


最后就是嫌贵了,说如果我们价格合适可以定我们的产品,让我们重新按照最新要求做好报价。


本次是重要的突破口,感觉客户的对我们的信任度一下提高了非常多。从内线BC了解到,客户目前跟老板的报告也写到,只要我们价格合适就是选我们。这几天价格已经谈的差不多了,就等着客户最后确认了。


3、小结


这个项目的跟进过程,换以前自己其实很想放弃的,但是现在学习了三大思维模式,我就要用好三大。作为实践,检验三大是否真的有效,短信和小礼物的威力,目标细分的应用,问题的分析,单点爆破的应用。


目前只是学了一些皮毛,但是很系统,综合打出来威力已经明显了。继续努力吧,不给自己找借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