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坛的故事 | 地坛的祭祀是怎么玩的

 金色年华554 2016-12-13

96、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最后五年,地坛终于再次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尽管此时的地坛已是残缺不全了,但比起那些已经消失的古建筑来说,还是非常幸运的。国家开始注重文化建设了,而且北京还成为了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举办地。像地坛这样的皇家建筑,成为了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地坛西门牌楼被列为了首都迎接亚运会的十个景点之一),北京市对地坛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恢复工作,使我们看到了今天的地坛。


97、地坛近五百年来的整体变迁已经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会按照古代皇帝祭地坛时走的路线顺序,把地坛里的古建筑逐一介绍给大家。祭祀的礼仪和路线在明清两朝略有不同,我就不分述了,主要是介绍景点儿,让有兴趣来地坛游览的朋友,能有更好的兴致。地坛的祭祀在夏至,但是在夏至前两个月,朝廷就开始整理地坛了。夏至前二十五天,负责礼乐的太常寺开始为祭地的事忙碌,安排具体的人员和事物。前十天从天坛的牺牲所,选取祭祀所用牲畜(如有必要,皇帝会亲自挑选)。


98、祭祀前三天开始,会在斋宫的案几上立个铜人,铜人高半米左右,身穿文官服饰(据说是魏徵),手持斋戒铜牌,上刻“斋戒”二字。从皇上到大臣,开始进入了祭拜状态,不但沐浴更衣,还要独居静思,清淡饮食,戒荤戒酒。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不参加哀吊丧礼。除了急事以外,不办理任何公事。到了祭祀这一天,天不亮,地坛祭祀的地方铺陈褥垫以供祭拜,军队从东华门到地坛坛门沿途高搭布幛并全线戒严,设立公交快速专用道,供皇帝及其仪仗队通过。而那些不参加祭拜活动的留守官员,也早早地等候在了午门外的两旁。一切准备停当,大约在日出前1个半小时,皇帝身穿朝服乘礼辇(如同礼宾大轿车)出宫到太和门台阶下,再换乘最高档次的金辇(堪比空军一号)。等午门钟声一响,如同公交总站发车的铃声,皇帝驾出午门,百官跪送圣躬。


99、浩浩荡荡的队伍由东华门向地坛出发,到安定门外护城河桥的时候,地坛里的坛钟鸣响,以示迎接圣驾。皇帝来到地坛的坛门(其实,地坛只有一个正门,就是现在的地坛西门),然后套用一句小学作文的话: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巍峨耸立的牌坊。现在各位朋友来到牌楼前,是不会有巍峨耸立之感的,因为周围全是高楼大厦。但在古代,地坛地处荒郊,附近并没有高大的建筑,所以突兀的牌楼是很高大的。古代人看到的牌楼不仅与现代人的感觉不一样,就是牌楼上的文字内容也不一样。比如明朝嘉靖皇帝打这儿过,抬头一看,牌坊上写着:泰折街。清朝嘉庆皇帝打这儿过,抬头一看,牌楼上写着:广厚街。文化大革命的红卫兵小将打这儿过,抬头一看,什么也没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