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疮疡

 林2606 2016-12-16

疮疡是外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外科疾患一般可分为疮疡兴杂证两大类,疮疡 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如痈疽,疔疮,疖肿,流痰,流注,瘰历等。好发于夏秋季,四季皆可发病.此类病是中医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迅速,部分病情较重等特点,在面部可引起疔疮走黄(两医称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在手、足易引起伤筋损骨的严重后果.创伤出现感染以后,就形成了疮疡。                                                                      

疮疡疮疡图册

病因/疮疡 编辑

一般“伤”在皮肤,出现感染后,伤口比较浅,感染也就比较薄,故称为“疡”。“创”在肌肉深处,感染以后脓血郁积较深,同时伴有红肿热痛,故称为“疮”。因为疮疡一般都由外来创伤所致,所以在古代“疡医”也被用来泛指从事外科、皮科的中医。

疮疡长体质差、气血不足的人身上,往往缠绵不愈。出现低烧不煺、四肢厥逆、疮疡塌陷晦暗、脓汁清淡稀冷、神智萎靡、昏昏欲睡的症状,这种情况,需要鼓舞阳气,补益气血。外用药一般都采用以攻毒的方法,使用全蝎、蜈蚣、毒蛇、朱砂、雄黄等有毒药物。着名的红升丹和白降丹就是外科常用的去腐生肌,拔毒排脓的良药

疮疡也有由内而发的,比如好发于青壮年的青春痘,中医称为痤疮。寒湿外裹为外因,而内因则是心胃郁火,大多是由于饮食过于醇厚、肥腻、辛辣,加上酒色的催化而成。

小儿饮食不节,食积化热,上攻于心,常常会出现反复的扁桃体感染化脓,并发高热、惊厥,有的会内传于心肾,导致心肌炎、肾炎。

症状/疮疡 编辑

疮疡发病过程中,由于病理变化造成的特殊形态,或由于功能障碍产生的特殊体形,对诊断常有一定意义。 如颜面疔疮者步态蹒跚,局部突然伤口凹陷,皮色暗红,常是「走黄」的先兆。红丝疔必有红丝一条或数条; 蛇头疔溃后二週,仍形如蛇头,不见消煺,多是损骨;胸椎流痰的形如「鸡胸」、「驼背」; 髋关节流痰因大小腿肌肉萎缩而形状如鹤膝;指关节流痰则指肿如蝉腹,骼窝流注每见患肢屈曲难伸。

中医论述/疮疡 编辑

(一)疮疡与气血的关系 

人身的气血是相辅而行的,是循经脉以内循环全身不息,它有内养脏腑、外营肌肤,具有维持生命,抵御外邪的作用。当气血循环作用被破坏,则气血运行失常,就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阻于肌肉、或留于筋骨而发生疮疡,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由此可见,不论人体内部或外部气血凝滞,都可使人体发生疮疡;诸如痈、疽、疔、疖、流痰、流注、肿块等证的发生,都与气血凝滞的病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人体气血旺盛时,卫外能力强盛,肌肤外邪不易侵入,即使发为疮疡,也容易消散;如属脓肿,成脓期也易使毒势局限,破溃后也容易生肌敛口。但如气血虚弱者,卫外能力薄弱,肌肤就容易受各种外邪所侵袭,发生各类疮疡疾病。得病后气虚者阳气不能外达于表,局部抵抗能力低,毒势就不易局限,血虚者则难以濡养肌肉,溃后腐肉难脱,亦难以生肌敛口                                                                      

治疮疡的药治疮疡的药图册

(二)疮疡与脏腑的关系 

人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机体,疮疡疾病虽多数是发生于体表的某些局部,但与脏腑却有着密切的关系。若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发生各种疮疡疾病,如《灵枢·脉度》说:“六腑不和则留为痈”。《华氏中藏经》也提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者也,皆五脏六腑畜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这就明确地指出疮疡疾病虽生于外,而其根源却与脏腑有关。

一般还认为,疮疡病人脏腑所处的状况不同,疮疡病情的深浅也有所不同。例如属于六腑不和而产生的疮疡,多在浅表、多属阳证,病情较轻,较易治疗;如由于五脏已伤所表现的疮疡,病变多在筋骨或称为阴毒疮疡,多属阴证,比较难治。在治疗上,如是腑证疮疡,可攻可泻;但如是脏证疮疡,宜补宜温。把疮疡分为腑证和脏证是为了准确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的,但临证上腑证与脏证是互相影响和互相转变的;今天被认为是腑证疮疡,明天可能转变为脏证疮疡,故医者必须随时审察,在诊断治疗上随机应变。例如以痈疽为例,《灵枢·痈疽》就对腑证转为脏证给以描述。它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日痈”。“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日疽”。由此可见,痈证病在初期,五脏未伤,属腑证,但如治疗失当,则热气下陷,内连五脏,则为脏证,成为疽证,则难治矣。因此治疗疮疡必须掌握脏腑、阴阳。在腑证、阳证阶段,宜设法勿令其内陷于脏,成为阴证;即使是已属脏证、阴证,也宜设法使其从脏转腑,从阴转阳,这是我们治疗疮疡疾病的一点经验

(三)疮疡与经络的关系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与脏腑联系,外通四肢、百骸、五官飞九窍、皮肉、筋脉……等处,具有运行气血,联络人体内外各个组织器官的作用。因此,不论何种致病因素引起人体的局部经络阻塞,气血凝滞,都可发生疮疡。正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上说:“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可见局部经络阻塞,是疮疡病变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而身体经络那一部分有了阻塞,那一部分就容易发生疮疡,故有按经络部位诊断和治疗的,如人中疔委中毒等。

以上所述,疮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是与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因而在治疗中既要重视疮疡的局部病变,又要重视整体情况,分清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采取准确的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的目的。

治疗/疮疡 编辑

內治

初期─宜用消法,以祛邪為主。
中期─宜用托法,以扶正祛邪並重。
後期─宜用補法,以扶正為主。

外治

也依病程的發展,辨證施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