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川派中医外科那些事(十一)浅评《中医外科临证集要》

 龙醉清风 2022-07-21 发布于辽宁

浅评罗禹田《中医外科临证集要》

罗禹田教授乃蜀中著名中医外科学家,近率其高足艾儒棣、宋根信编著《中医外科临证集要》(以下简称《集要》),由四川科技出版社付梓。喜读佳作,获益匪浅,谨志数条,以示庆贺。

1编写体例 独具风格

《集要》的编写体例,不落俗套。总论开首第一章,即入临证主题—病因病机,不落一般外科总论言必先中医外科发展简史、病名释义等窠臼,无陈陈相因之嫌。随之分列中医外科之诊断和辨证作为二、三章;第四章论治法,分内治外治两节。将各种内治常用治法纳入消、托、补三大法则中;外治归纳为药物和手术疗法两种,突出中医特色,繁简得体,纲举目张。各论以人体部位归纳病类法,从头至足依次排列,收载外科常见病80余种。病名以中医为主。各病分列部位、症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剂等内容,省略临床表现,并入辨证论治,而免于重复,突出辨证论治和方剂两项治疗部分,一扫通常编写时“头重脚轻”之弊端。文末附以“烧伤治验”及“方名索引”前者为罗老治疗烧伤独特经验之专论;后者将书中出现的内服、外用处方,以方名首字笔画为序,纂成索引,以便读者前后对勘检阅。全书体例,遵古而不泥古,寓新意于传统编写法中,独具特色和风格,堪称中医外科专著之上乘。

2审察病源 探幽发微

《集要》论病因病机,将疮疡的发展过程总结为“隐”、“显”、“变”三个阶段。指出按“隐显变三阶段来分析,对探疮疡的病因病机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谓“隐”,是指无疮疡形象,但有伏邪潜在体内,伺机而发。所谓“显”,是隐患不断发展的结果,即当隐患未予消除,或消除不及时,则在体表出现不同外发形证。所谓“变”,是疮疡继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有顺变逆变之分。其中尤强调了“隐”性病源的重要性。由于“隐”的阶段自觉症状不明显,医患最易忽略,然而“却是防患于未然的好时机”。

病因归纳为内因、外因两类。内因中谆谆告诫人们要重视情志和禀赋因素;外因中特别注意到“形损气散”和“形损卫散”两个要素。至病机阐述,极言疮疡之发生与经络、气血、脏腑之失调有密切关系,并引证《外科证治全书·痈疽证治统论》作为探索外科病因病机的結论:“阴阳调和,百骸畅适,苟六淫所伤,七情内贼,饮食不节,起居不慎,以致脏腑乖变,经络滞隔,气血凝财结,随其阴阳之所属,而攻发于肿肤筋脉之间,此痈疽之所以发也。”实乃《集要》审察病源,探幽发微之精要处。

3突出辨证 首创五诊

《集要》将“四诊八纲”熔于外科之诊断和辨证中,而有所发挥。其别致处,在于详述望闻问切四诊在外科诊断的具体运用后,特设“测诊”一法以区别于切诊。指出:“测诊是医生借助于手指的感觉或用某种量具、器具对病人患部进行探测的一种诊断方法。”测诊的内容包括测大小(量直径、量周径),测冷热,测疼痛(性质、范围、深浅),测软硬,测深浅(肿疡、溃疡),测绵管窦道等,并将数据如实地记录在病历上,以便复诊时通过同样手段,了解疾病是改善还是发展。这是外科临床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对外科断的有益创见。至辨证亦与众不同,将“辨部位”冠于首,以适应“疮疡发生在体表,有形有象,看得清,摸得着”的特点。要在“看其部位属哪一经络的循行部位。”“知其气血的多少,毒之大小,预后的顺逆。”它如辨表里、虚实、类型、痛痒、脓血气味、兼证、阴阳、顺逆等,再依次展开。《集要》认为,不可低估外科兼证对主症的影响。“若合并兼证,尤当辨清,治疗及时可迅速治愈;若未及时治疔或治疗失误,必酿坏症。”此亦是《集要》辨证之入微处。

4分部论病 经验丰愆

《集要》广搜各部外科常见疾病80余种,“疮疡”约居其半。治疗经验丰愆,颇多独到之处。兹择其要,略举如下:

善用消散。《集要》说:“疮疡初起,首重消散。”每遵《内经》“汗之则疮已”,而善用汗法消散。如额疔初起用疔疮汗解汤,莲子发形体壮实者服蟾酥丸,手丫发初起服醒消丸,调疽初起服麦灵丹等,均在取其微汗,使邪毒随汗而解。又如眼丹、发颐、对口疮、上中下发背初起脉浮发热,恶寒无汗或微汗者,用荆防败毒散温散之;腹皮痈初起用《金鉴》双解贵金丸,唇疔初起热毒炽盛用《正宗》内疏黄连汤,上搭手属阳证者用《金鉴》神授卫生汤,意在表里双解。

善用温法。如中搭手气寒而里实者,用《准绳》一粒金丹温下之;痰柱发初起偏于阴证者,用验方加味疮疡流气饮助阳理气;烧伤后期,身热久不诅者,用桂附八味丸甘温除热。

善用护心解毒法。如臀痈、體疽,神志恍惚,谑语狂言,毒气攻心者,用验方泻心凉营解毒汤频频冷服;乳痈溃后,邪毒内攻,内陷传隔,神昏谵语,高热烦渴,肿痛反增,邪毒内攻,用验方护心解毒汤加服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腋痈逆证,高热神昏谵语,心烦口干,二便难,伤口无脓,邪毒走散入营血,内陷脏腑,用验方护心透脓汤,肠痈脓成,高热神昏,用验方多仁汤合紫雪丹,或验方解毒丹皮汤冲服紫雪丹等。

善用补法。《集要》十分推崇张山雷先生的论点,指出:“补法用于疮疡溃后的生肌收口阶段,然而补脾养胃是补法的重点。”“善治外症者,必须处处照顾脾胃”溃后尤其显得重要。因溃后每日流脓血则耗正气,而脱腐后生新必须赖气血之充足。”各论中介绍的验方“加味八仙糕”,健脾益胃,益气固本,每日清早当成早点服用,适于脾胃虚弱或痈疽后期调养脾胃,为善后良方。书未所附烧伤治验中,再次强调此点,“正气乃气血之功能,气血乃正气之物质,其源在胃脾,故扶正应从养胃健脾着手;又因为脾的基础在胃,所以健脾必须通过养胃实现。”实属有得之言。

此外,《集要》对重用皂角刺有独到经验,如在仙方活命饮条下按:方中皂角刺的用量,根据临床经验有以下体会:用小量(4〜6克)时,多协同其它药物起托毒外出的作用;用大量(130克左右)时,则有明显的消溃作用即是说,本方中的皂角刺用至130克左右,若治疗肿疡脓未形成时,它的消散作用特别强大,能迅速促使肿疡消散;若治疗肿疡脓已形成时,再于方中加生黄耆20-50克,它的穿透作用又显得特别突出。服药之后必有大痛之感,随之脓即迅速穿溃而出。

又:外用药,《集要》载有诸多验方。如消肿散治疮疡初起;黑膏药治肿疡溃疡,敛肌散生肌收口;润皮油膏治干性皮肤病;紫榆膏治烧伤初期未感染者,五倍子散治疤痕疙瘩红痒作痛;藤黄末撒布于金风化痰膏内治横疽与阴疽后期,等等。均是行之有效的经验良方。

5精于本草 明阐方义

罗老熟于本草,发外科方药之所未发。凡例八条中,有六条言方药。附方231首中,古方72首,经验方158首。各病之末,将“方剂”列为专题,与“辨证论治”等标题并列。每方列有方名,方源,方组,功效,适应证,用法,方义,脉络清楚,有根有攀,其篇幅多超过各病内容的二分之一。其中,外科方义阐析精当,美不胜收,实为外科专著所罕见,亦是《集要》编写特色的一个反映。试选古方和经验方之方义(包括内服、外用方)各2则,以见罗老学术经验之一斑。

古方一:内服方——香贝养营汤(《医宗金鉴》):方中人参大补肺脾之元气;白术健脾除湿,促进中焦的气化;茯苓甘淡健脾渗湿,助白术使脾健运,则化痰除湿之力加强;甘草和诸药以助药力。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乃补气健脾之四君子,使脾气健运而气血流通无阻;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是养血活血的四物汤,有形之血不可速生,故用四物奔血活血则气有所依附,气血皆补,二方合用实为大补气血之八珍汤;再配贝母、桔梗开宣肺气,化痰宁嗽,使痰涎去;香附调理气机,气机一顺则百脉调和,百病无生,而瘰疬一症岂能久留?所以全方共奏补益气血,健脾除湿,化痰散结的功效。

古方二:外用方——生肌玉红膏(《医宗金鉴》):方中当归、血竭,紫草凉血活血;甘草配合紫草解毒清血;白芷宣滞、止痛、脱腐;轻粉、白蜡化腐生肌;麻油润燥缓痛,并有益于新肉生长。按:本油膏乃外科收口药中之常用药,为许多外科医生所喜爱。根据笔者临床经验,若脓腐重者,宜于膏内加入少量化腐生肌的丹药,其效更佳。注意不宜外用太乙膏复盖,否则脓水四溢,引起皮肤溃烂,若脓腐已尽者,则不可加丹药,夏天也不宜外用膏药复盖。

经验方一:内服方——护心透脓汤:方中生绿豆清热解毒,乳香、朱砂解痈疽诸毒,托里护心,解毒消肿;党参、生黄耆、当归大补气血,调和营血,以扶正驱邪,托毒外出;玄明粉、木通通利二便,使在里之邪毒随二便而去;皂角刺,穿山甲解毒透脓溃坚,使邪毒随脓而去。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护心托里、消肿除烦、透脓溃坚的功效。

经验方二:外用方——消肿散:气血不行而肿痛,壅肿久不得散,便滞而发热。方中苍术外发皮水;大黄、黄柏、牡丹皮清除血热;姜黄、陈皮、香附行血中之气,并助散血草消散瘀肿全方有外感内应之能力,因而药效颇佳。

重庆中医研究所研究员陈源生老先生“序”曰:罗公禹田教授,以《中医外科临证集要》嘉惠医林,裨益后进。“是书强调整体观,主内外合治。辨证论治,并重五诊。于望冋闻切之外,益以测诊,手测患处,审度脓之熟否,部位浅深,气血多少,以及经络脏腑,综合察考,实此书一大特色。其于巴骨流痰、烧伤、附骨疽等之治疗,论之亦精,以基础方而随证化裁,执简驭繁,学者颇易掌握。手此一编,于教学、于临床,都足资参考。”以上是对《集要》最恰当的评价。惜乎“巴骨流痰”一病,于书中未能见及,恐素编写或付梓时脱漏所一致,希望今后有机会再版时增入,以饱眼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