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岁纪年法

 文化龙乡 2016-12-17
所属类别 :
纪年法

太岁纪年创制之初是为反映岁星逐年所在天空方位,由于"超辰"的存在,以之纪年积累至八十多年就与天象的实际不相符合了。于是古人干脆就用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了,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纪年法由天象观测到抽象符号的历程,这一历程与生肖纪年有何关系,至今仍有待研究。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太岁纪年法

  • 外文名称

    Traditional law

目录

折叠 编辑本段 详解

规则同太岁的方位保持着固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因此,太岁纪年法中岁星所在的星宿的组合,是不宜随便取舍和更改的。本文在前边已经指出,睡虎地<日书>"官"篇所记十二个月份的星宿组合,在当时也是一种使用普遍、影响广泛的系统。"官"篇与太岁纪年法既然有六个相同月份的星宿存在差异,这也说明,"官"篇中的星宿组合与太岁纪年法中的岁星所在不是一回事。

另外,由于太岁纪年法中的岁星所在不是出自对天象的实际观测,而是出自人为的规定,这也决定了"官"篇的星宿分组与太岁纪年法中岁星所在的差异不是由观测误差所引起的,而是因为它们原本就属于性质互不相同的两个系统。

折叠 编辑本段 关系

认为《日书》"除"篇所记星宿与当时的日躔位置有关的观点,其主要依据是,"除"篇十二个月份与星宿的对应关系,同《吕氏春秋·十二纪》所记十二个月的日躔星宿十分相近。

<吕氏春秋>是战国晚期成书的秦国文献,其"十二纪"所记载的一年十二个月的日躔位置,如"表三"所示。将"表三"与"除"篇各月的星宿相对照,可以看出,两者相同月份的星宿绝大多数是相同的。另外,两者所记星宿都只与月份相对应,而不涉及具体年份。据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它们的性质是相同的,即"除"篇所记十二个月份的星宿就是当时一年十二个月的日躔位置。

古人有所谓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辰,其安排的方向正好和十二次相反。

二者对照如下表:

十二次 十二辰

1.星纪 丑

2.玄枵 子

3.诹訾 亥

4.降娄 戌

5.大梁 酉

6.实沈 申

7.鹑首 未

8.鹑火 午

9.鹑尾 巳

10.寿星 辰

11.大火 卯

12.析木 寅

岁星由西向东的运行,和人们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岁星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很不方便。为此,古代的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太岁",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并用它来纪年。太岁是《汉书·天文志》的叫法,《史记·天官书》叫岁阴,《淮南子·天文训》叫太阴。根据《汉书·天文志》记载的战国时天象记录,某年岁星在星纪,太岁便运行到析木(寅),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寅",第二年岁星运行到玄枵,太岁便运行到大火(卯),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卯"

此外古人还为"太岁在寅"、"太岁在卯"等12个年份取了专门名称,如摄提格、单阏等,对应如下表:

太岁年名 太岁位置 岁星位置

摄提格 寅(析木) 星纪(丑)

单阏 卯(大火) 玄枵(子)

执徐 辰(寿星) 诹訾(亥)

大荒落 巳(鹑尾) 降娄(戌)

敦牂 午(鹑火) 大梁(酉)

协洽 未(鹑首) 实沈(申)

涒滩 申(实沈) 鹑首(未)

作噩 酉(大梁) 鹑火(午)

阉茂 戌(降娄) 鹑尾(巳)

大渊献 亥(诹訾) 寿星(辰)

困敦 子(玄枵) 大火(卯)

赤奋若 丑(星纪) 析木(寅)

单阏音chan2 yan1, 执徐音zhi2 chu2 牂音zang1 涒音tun1

屈原《离骚》中有"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一般认为这里的摄提是太岁年名里的摄提格,孟陬指夏历正月建寅之月;庚寅是生日的干支。所以屈原正好生于"寅年寅月寅日"。

但要注意,这里的寅年不是干支纪年里的"寅"年,而是指太岁在寅(析木)之年。

大概在西汉年间,历法家又取了阏逢、旃蒙等十外名称,叫做岁阳,依次和上述十二个太岁年名相配,方法同六十甲子相同,组成六十个年名,以阏逢摄提格为第一年,旃蒙单阏为第二年。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纪年法自西汉太初元年就开始使用了。

《尔雅》记载十个岁阳和十干对应,列表如下:

岁阳 十干

阏逢 甲

旃蒙 乙

柔兆 丙

强圉 丁

著雍 戊

屠维 己

上章 庚

重光 辛

玄黓 壬

昭阳 癸

旃音zhan1 黓音yi4

太岁与十二辰的对应如下:

太岁年名 十二辰

摄提格 寅

单阏 卯

执徐 辰

大荒落 巳

敦牂 午

协洽 未

涒滩 申

作噩 酉

阉茂 戌

大渊献 亥

困敦 子

赤奋若 丑

有时这些年名可用干支来表示,阏逢摄提格为甲寅年,旃蒙单阏为已卯年。创制这些名字是为了表示岁星逐年所在方位的,但后来发现岁星并不是每年整走一个星次,所以就废而不用,而改用干支纪年了。但后人还有用这些古年名的,是根据当年的干支来对照的,已经失去了这些年名的本来意义了。如司马光《资治通鉴》176卷《陈纪》十下注:"起阏蒙执徐,尽著雍涒滩,凡五年",这是说从甲辰到戊申共五年。

c.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以六十甲子周而复始,据说最早应用于西汉,到了东汉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干支纪年,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有些史书记载西汉以前的干支纪年,是后人推算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