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部编版:七上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昵称28525563 2016-12-19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标要求】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①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②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知识梳理】

1.淝水之战

(1)背景: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经过:


淝水之战简介

383年,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东晋团结一致,从容应对,以8万精兵应战,在淝水与前秦军前锋隔岸对峙。最终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孝文帝与北魏

北魏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2)原因:

北方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

(3)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简介

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人服饰。(穿汉服)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成汉姓。(用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与汉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汉制)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学汉礼)

(4)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表现

①经济: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②政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③文化: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情感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2)评价: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3)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

1、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对“民族交融”的理解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3、淝水之战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为什么却不能统一江南?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 

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

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

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5、课后活动

1.根据图画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 影响? 

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 

2.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6、魏晋以来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相互影响?民族融合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文化交流等;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