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玄老师讲千古易人——邵雍

 清醒4321 2016-12-20

按:如今学术界的人士都只认定许多经学家一类学者为易学家,所以往往忽略了许多精通占卜的往古贤德。《易经》本为占卜之书,况且由筮入易,乃传统治易的根本门径。不通占卜,就很难体悟易经的大道哲思。所以我专门编写《千古易人》这套书,入选的人物大多是史书有载、品行高尚又精通占卜的贤德。相反,经学大师反而遗漏了许多。以后修订再版时会尽量补充进来。


邵雍字尧夫,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祖籍是河北范阳。邵雍幼年时随父亲邵古迁徙到衡漳,后来又迁到共城。邵雍三十岁的时候,游历到河南,并且把父母葬在伊水之上,于是邵雍就成为了河南人。邵雍年少的时候,也是自称有雄才大志的人,慷慨激扬的想要求取功名。凡是书籍他都要认真的去读,一开始做学问时就艰苦、勤奋,一连数年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学习。在苦读中他叹息道:“过去的古人们,为求学崇尚访友拜师,唯有我自己没有去四方游历学习。”所以,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步到了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那些分封国齐、鲁、宋、郑的遗址,用了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然后幡然归来感叹的说道:“道理在于是非的概念啊!”从此再没有出去游历。

当时李之才在共城做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亲自到他居住的地方去拜访。问邵雍说:“你知道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性命的学说吗?”邵雍回答道:“如果我有那个幸运的话,愿意接受先生的教导。”邵雍就这样拜李之才为师,系统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图像。李之才所传授的都是渊源于远古时期,而邵雍自己却深入的探求那些隐秘于古书中的更深的道理,他巧妙的悟解了许多似乎非常神奇的东西,洞察了其中的有内涵、蕴涵,在汪洋般的知识海洋里得到了浩大而博学的升华,这些多是邵雍自己研究所得到的学识。 随着邵雍学识达到纯清的境界,德行达到可以成为邵雍一派的程度,他玩心高明,观察天地的运动变化,阴阳消长的规律,论述远古至今世道的发展规律,细微到论述行走、飞行类动物,草本植物、木本之物的性质、性情,高深的造诣解开那些难以解出的意思,解开了众多的问题。他的学说不是依附仿造之类的东西,而是自成体系的学说,在演绎中是很准确的。就这样他衍义了伏羲八卦中的主旨,写下数十万字的著作而流传于世,但由于他的隐居和经营世界的理念和统治者不合,所以世人对他的思想了解很少。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居住茅草房,不能遮挡风雨,他亲自砍柴烧火煮饭以侍奉父母,虽然常常断炊,然而却怡然自得,感到很快乐,别人不能看清他快乐的秘密所在。到为父母守丧的时候,哀痛损己完全合乎礼仪。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许多贤能的人退居洛阳的时候,都很敬重邵雍,常常互相一起串门游览,为他买园圃住宅。邵雍年年按季节种田收割,仅仅能自给衣食。给他的住宅取名叫“安乐窝”,因此,他自称“安乐先生”。早晨他焚香端坐,下午饮酒三四盅,微微有些醉意即不饮了,常常不到醉酒的程度,兴致所到就吟诗自咏。春秋季节就在洛阳城中游玩,刮风下雨常常不出屋,外出则乘小车马,一个人牵着缰绳,随意之所好,到哪算哪。士大夫们家里都知道他车子的声音,争相恭候迎接,小孩、佣人都欢呼跳跃、相互转告说:“我家的先生到了。”不再称他的姓氏名字。有时候留下来住宿二夜,然后才离开。喜欢管闲事的人另外做房屋给邵雍居住,以等待、恭候他的到来。名字叫作“行窝”。

司马光把邵雍当作兄长看待,二人纯洁、高尚的道德被乡里所钦慕向往,父子兄弟之间每每互相告诫说:“不要做不善的事,恐怕司马端明、邵先生知晓了。”有士大夫到洛阳的,有的不到官府衙署,却必到邵雍家里。邵雍品德、气质纯粹凛然,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贤能的人,然而他不注重表现、推荐自己,与人交往没有界限阻碍,成天和大家在一起闲居宴请笑谈,不以为有什么奇怪。与别人谈话,乐于谈论别人的善行而隐瞒他的缺点。有的就便请教学问,他就回答他,从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对别人不分贵与贱、老与少,一律以诚相待,因此,贤能的人喜欢他高尚的道德,不贤的人叹服他的感化。一时间,洛阳城中的人才盛况空前,而忠诚、淳厚的风气传闻于天下。

  熙宁年间推行新法,官吏受牵制被迫无所作为,有的自己弹劾自己离职。邵雍的门生故友在州县做官的,都写信向邵雍询问访察,邵雍说:“这是贤能的人应当尽力职守的时候,新法固然严厉,能宽松一分,那么民众就会受一分恩赐了。自己弹劾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嘉佑年间,下诏访求隐逸之士,留守王拱辰以邵雍应诏,授予他将作监主簿,又荐举隐逸之士,补为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辞谢未成才接受任命,最终又说有病而不到任。熙宁十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年间追赐谥号叫作“康节”。

  邵雍高明英俊,才智见识出众,傲视千古。他坦率平易、忠厚朴实,不露锋芒,因此他清醒而不激动,平和而不随波逐流,别人与他交接久了,更加尊重信任他。河南府程颢初次侍奉他的父亲认识了邵雍,与他从早到晚一直讨论不休,回去后,感叹地说:“尧夫,是内圣外王之治的学问啊。”

  邵雍的智慧、思维超越常人,遇事能预测而事先了解。程颢曾经说:“他的心里虚怀若谷,光明磊落,自然能在事前预测了解。”当时学者因为邵雍有超人的造诣和远见卓识,想有高于邵雍的所作所为,甚至称邵雍有玩世不恭的意思;又因为邵雍能预测未来,就说邵雍对一般物质的声气存废有所感觉,只是以它的动态运行来推测它的变化。于是列举世事中已经如此者,都以为是邵雍有言在先,邵雍大概未必是这样的。

  邵雍病重之际,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从早到晚守候在侧,快要死的时候,大家在外面的房子里议论丧葬事情,邵雍对众人所说的话都能听见,召他的儿子邵伯温来对他说:“各位君子想把我埋葬在离城很近的地方,应当把我葬在咱祖先的坟茔一起。”葬事毕后,程颢为他写了墓志铭文,称颂邵雍的道纯净而不杂乱,就他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既安稳又成熟。他所写作的书叫作《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他的诗叫作《伊川击壤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