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凡味辛之至者,皆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为其能降胃安冲,所以能止呕吐,能引肺中、胃中湿痰下行,纳气定喘。能治胃气厥逆,吐血、衄血(《内经》谓阳明厥逆衄呕血,阳明厥逆,即胃气厥逆也)。惟药房因其有毒,皆用白矾水煮之,相制太过,毫无辛味,转多矾味,令人呕吐,即药房所鬻之清半夏中亦有矾,以之利湿痰犹可,若以止呕吐及吐血、衄血,殊为非宜。愚治此等证,必用微温之水淘洗数次,然后用之。然屡次淘之则力减,故须将分量加重也。

愚每于仲春、季秋之时,用生半夏数斤,浸以热汤,日换一次,至旬日,将半夏剖为两瓣,再入锅中,多添凉水煮一沸,速连汤取出,盛盆中,候水凉,净晒干备用。偶有邻村王姓童子,年十二三岁,忽晨起半身不能动转,其家贫无钱购药,赠以自制半夏,俾为末每服钱半,用生姜煎汤送下,日两次,约服二十余日,其病竟愈。盖以自制半夏辛味犹存,不但能利痰,实有开风寒湿痹之力也。
东洋野津猛男曰:英国军医官阿来甫屡屡吐,绝食者久矣。其弟与美医宁马氏协力治疗之,呕吐卒不止,乞诊于余,当时已认患者为不起之人,但求余一决其死生而已。宁马氏等遂将患者之症状及治疗之经过,一一告余。余遂向两氏曰:余有一策,试姑行之。遂辞归检查汉法医书,制小半夏加茯苓汤,贮瓶令其服用,一二服后奇效忽显,数日竟回复原有之康健。至今半夏浸剂,遂为一种之镇呕剂,先行于医科大学,次及于各病院与医家。
按:此证若用大半夏汤加代赭石尤效,因吐久则伤津、伤气,方中人参能生津补气,加代赭石以助之,力又专于下行也。若有热者,可再加天冬佐之。
半夏含β 谷甾醇及葡萄糖苷、多种氨基酸和挥发油,皂苷,辛辣性醇类,胆碱,左旋麻黄碱等生物碱及少量脂肪、淀粉等。其对咳嗽中枢有镇静作用,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并使支气管分泌减少而有镇咳祛痰作用;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吐;所含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半夏对小鼠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煎剂可降低兔眼内压。
1.胃肠功能紊乱 半夏可用于胃肠功能紊乱的多种病证,如妊娠恶阻、呕吐、泄泻等。
2. 梅核气( 咽部异物感)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 对梅核气有效。
3. 冠心病 生半夏、生南星等份为丸,每服3. 5 克,1 日3 次。治疗冠心病50 例,对心绞痛显效率38. 7%,总有效率71%,心电图改善率30. 8%,对心律失常亦有效。
4. 眩晕 用温胆汤加减( 半夏、陈皮、黄芩、竹茹、白术、泽泻、钩藤) 每日1 剂,水煎服。治疗内耳眩晕症52 例,痊愈48 例,好转3 例,无效1 例。
5. 皮肤病 生半夏有毒,多作外用。治疗鸡眼,以生半夏研末外敷,胶布固定,5 ~7 日后鸡眼坏死脱落。治疗虫咬继发性感染,鲜半夏洗净去皮,加水捣烂外敷,效果良好。
生半夏临床用于治疗孕妇呕吐应持慎重态度。临床应用半夏,多经生姜或明矾炮制,对炮制方法十分重视。如果用生半夏内服,应经过煎煮以减毒,配伍生姜以制毒。本品反乌头。
公告声明:
本文摘自《张锡纯用药新解》主编/刘建,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必删除!
实用医学知识:由爱好中医人士共同组建,正在不断完善中。
宗旨:传承中医,科普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