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性网球肘不要“老整”肱骨外上髁

 玄德玄同 2020-05-01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为肘关节外侧前臂伸肌起点处肌腱发炎疼痛。疼痛的产生是由于前臂伸肌重复用力引起的慢性撕拉伤造成的。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患部疼痛。随着对网球肘病因的不断认识,除了肱骨外上髁及其周围的局部病因外,该区域支配神经的卡压或刺激,即神经源性因素成了网球肘的致病因素之一。


     我们都知道C5-7T1前支共同组成臂丛,颈神经根约占椎间孔径一半,其前侧为钩椎关节及椎间盘,后方为上关节突及黄韧带,颈神经根出椎间孔后从前中斜角肌间隙及其相互交叉的肌纤维之间穿行。颈椎病患者颈神经受损的病因,主要有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急性扭闪致伤,来自神经根前方的致病因素有钩椎关节错缝、骨赘、椎间盘退变,后方的关节囊松弛、后关节突关节紊乱、黄韧带增厚等。


    刺激臂丛的因素:神经根受卡压刺激,颈椎周围软组织炎性反应,前中斜角肌紧张痉挛等等。由于神经根周围缺血缺氧,炎症介质刺激致神经根鞘壁增厚、粘连,导致C5-7神经根受卡压。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对肘外侧痛伴颈部疼痛、压痛患者,在行前中斜角肌周围局封后疼痛在短时间内缓解(非神经阻滞作用),胸廓出口综合症伴肘痛患者行臂丛神经松解及前中小斜角肌切断后肘外侧痛消失(4/5),肌电和电生理检测证实肱骨外上髁处痛觉C5-T1均有支配,表明肘外侧痛与C5-7神经根卡压有直接关系。因此,网球肘的病因主要是前臂伸肌总腱及筋膜的损伤、微血管神经束卡压、环状韧带损伤等.有些经长时间局部常规治疗无效者被认为是顽固性“网球肘”,可能是神经源性和肘部局部病损病因同时存在的颈源性肘外侧痛,即所谓的“不同部位的卡压”,单纯行肘外侧部治疗效果不好,且容易复发。

处理措施:对颈椎进行调衡治疗,同时对肘部局部病损进行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有效。对颈肩部痛性筋结筋条的疏通、松解,可消除软组织的异常应力刺激,恢复其动态平衡,改善微循环,阻断炎症—疼痛—肌痉挛恶性循环,消除或减轻前中斜角肌对臂丛的卡压。棘上棘间韧带松解可增加椎间隙,扩大椎间孔径,直接解除或部分解除周围组织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松解神经根鞘周围的粘连,改善神经根周围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根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有作者认为:指压手法具有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松解软组织粘连的作用,患者在自主后伸运动中产生肌肉舒缩的累积效应,使痉挛肌肉血液循环增强,术者拇指推揉过程中可使神经根与损伤变性肌肉的粘连松解,因而能迅速消除痛源——肌痉挛及继发性颈段保护性代偿的形态改变,恢复其动静态平衡。

     我们认为指压手法只能对消除颈痛与对肘痛的起一些缓解作用,此效果可能与快速消除变性痉挛的前中斜角肌对C5-7神经干的卡压有关。颈部正骨手法可矫治紊乱的颈椎椎间关节或直接解除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或通过消除变性软组织的异常应力,恢复骨关节及软组织的正常解剖位置,重建病变椎体间的动静态平衡,达到“骨正筋柔”的效果。


  术后康复:弯腰撑肩低头锻炼对下颈段椎间隙狭窄患者适用,利用头部自然重量产生向前向下的分力,置病变颈椎节段于自然牵拉状态,拉开椎间隙,扩大椎间孔径,使疗效得以巩固。肘部的康复锻炼可使肱骨外上髁处局部病损的前臂伸肌总腱之肌—骨间、肌筋膜间、微血管神经束—肌纤维间粘连松解,循环改善,炎症吸收,起到加快消除局部疼痛症状、促进痊愈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