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小建中汤证与小柴胡汤证的关系

 椰丝奶糖 2016-12-23

试论小建中汤证与小柴胡汤证的关系

【摘要】 小建中汤证与小柴胡汤证是《伤寒论》中两个重要的方证,

而且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理解其内在机理,无论对于《伤寒论》本

身的研究,还是对于临床应用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 小建中汤 小柴胡汤方证 《伤寒论》

小建中汤和小柴胡汤都出自《伤寒论》,小建中汤在《伤寒论》中

主要用于“腹中急痛”和“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的治疗,小柴

胡汤则应用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及其

他许多病证的治疗。

小建中汤证与小柴胡汤证有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伤寒论》原文

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中有“伤寒,阳脉涩,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在小柴胡汤

的方后注中有:“若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四两??”的记载。前者先

以小建中汤治疗,不差者又以小柴胡汤治疗。后者则是当小柴胡汤证出

现腹中痛时,去黄芩加芍药,说明小柴胡汤证本身可以治疗腹痛,而且

这一加减是作为小柴胡汤的或然证出现的,可以看作是小柴胡汤证与小

建中汤证之间的过渡形式。

2 二方的构

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构成的。桂枝汤在《辅行诀脏腑用

1/4页

药法要》[1]中名为小阳旦汤(用量亦完全相同),小阳旦汤加饴糖

一升为正阳旦汤,正阳旦汤芍药加倍,再加黄芪五两、人参三两,为大

阳旦汤。这一构成与《金匮要略》中的黄芪建中汤极相似,可以看作是

小建中汤的加减。

与小阳旦汤同书所载之小阴旦汤由“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二

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实际上已具小柴胡汤的雏形。由小

阴旦汤加味而成之大阴旦汤,其组成为“柴胡八两,人参三两,黄芩生

姜各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四两,大枣十二枚,半夏一升,洗”,可以看出,大阴旦汤与小柴胡汤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大阴旦汤完全可以看

作是小柴胡汤的加减。

追根溯源,小建中汤来源于小阳旦汤,小柴胡汤来源于小阴旦汤,

两者皆从最初的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四味药发展而来,两者发展下去,小

建中汤衍生出大阳旦汤,而小柴胡汤衍变为大阴旦汤。

3 后世临床应用

后世两方合用,在临床上对所适合病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如《经

方实验录》[2]记载一月经不调患者,曹颖甫认为是肝胆乘脾脏之

虚,用小建中汤加柴芩治愈,并在解释其应用时说道:“不待其不差,

先其时加柴芩以治之。”在现代医家中也有两方应用的案例可资佐证。

如肖子精[3]曾有一个病案,患者产后经一系列治疗后仍有脘腹疼痛阵

,痛处喜按,痛时汗出,面色不华,不思饮食,伴发热,呕恶,胸悸脘闷,质淡红,苔薄。脉近浮涩沉弦。先予6剂小建中汤,未见获效,后予小

柴胡汤加芍药3剂治愈(未去黄芩)。又如张子萍报道[4,一小女孩因受责骂后,郁郁寡欢,心烦胸闷,不时叹息,食欲不振,继之,突然呕吐,少则每日56,严重时日10余次,势猛量大,不能进食,食入即吐,西药抗生素、爱茂尔、654-2及输液等无明显效果。患儿平素性格内

向,沉默寡言,且素体虚弱,形寒畏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诊为中

焦虚寒,肝木侮土,予本方加柴胡、黄芩、半夏、党参(即合小柴胡

汤),3剂呕吐止,腹痛、精神紧张消失,心胸畅快。

综上可以看出,无论从《伤寒论》的记载,还是从两方的源流以及

后世的临床应用来看,小建中汤和小柴胡汤皆有密切的关系。

2/4页

两者有密切的关系,其内在病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从六经辨证来看,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的主方,在人体部位上主治

在胁;小建中汤是治疗太阴的主方,在人体部位上主治在腹,两方主治

正是从阳入阴的关键之处,“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反之,若不能食而呕则是有入三

阴之趋势,而三阴之首即是太阴,所以太阴提纲证提到“腹满而吐食不

下”正是承接少阳而来,这足以说明两者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我们再

分析两方合用的情况,本条腹中痛已有入太阴之趋势,是里气已虚,故

先予小建中汤,若得内气充实或可自解,若不解再以小柴胡汤扶正达

邪,从外而解,此寓有“攘外必先安内”之意。正如清代吕震名在《伤

寒寻源三集》中所说:“盖阳脉涩,则中土已虚,阴脉弦,则木来贼土

之象,腹中急痛是脾阳下陷,此时若用小柴胡汤制木,其如中土先已虚

馁何?夫中土虚馁,非甘不补,土受木克非酸不安,必先以小建中汤扶

植中土,土气既实,若不瘥,再以小柴胡疏土中之木,用药自有先后,

非先以小建中汤姑为尝试也。”

从脏腑辨证来看,小柴胡汤主治肝胆,小建中汤主治脾胃,肝胆属

木,脾胃属土,五行之中木克土,《金匮要略》亦认为“见肝之病,知

肝传脾,当先实脾”,说明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脾胃为一身

气机的枢纽,二者皆居中央而属土,脾以阴土而升于阳,胃以阳土而降

于阴。土位于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而升降

之权,又在中气,升则赖脾之左旋,降则赖胃之右转也。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木火金水亦得以轮转;中气衰则脾郁而胃逆,则木火金水皆失

其运行矣”。[5]两方合用,以小建中汤培补中焦,以复脾胃枢纽之

职,以小柴胡汤调和肝脾,使气机从左旋而升,则水升火降,坎离交

媾,使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后世医家以此理论,创制了许

多疗效卓著的方剂。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之逍遥散,其主治即

是肝郁脾虚;又如李东垣所创制的著名方剂补中益气汤,融补脾与疏肝

于一方,且主次分明,方中以补脾之药为主,稍佐柴胡等疏肝理气之

品,以复人体升降出入之常,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而小建中汤与小

柴胡汤可以看作是分别侧重于治疗脾胃和治疗肝胆的主治方。

从性质来看,两方同中有异,小建中汤是补虚和阴阳,而小柴胡汤

是和解少阳,且两方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阴阳不相协调的病证,

所以二者皆属广义的和剂范畴,不同在于:在治疗外感病时,小建中汤

是“安内以攘外”,而小柴胡汤是“安内兼攘外”;在治疗内伤病时,

小建中汤是专主中焦,以滋化源,而小柴胡汤则是扶土抑木,于补脾之

中尚兼疏肝,这即是两方的差别所在。临床当以病情,或单用,或合

3/4页

用,全在医者之灵活。

【参考文献】

1]马继兴.敦煌医药文献辑校[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

,1998195.

2]曹颖甫.经方实验录[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61.

3]肖子精.从临床实践谈《伤寒论》第100条的实质[J.福建中医药,1984,4(1):63.

4]张子萍.小建中汤合小柴胡汤治疗再发性呕吐12例[J.川中医,1999,17(4):37.

5]吴敦序.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1.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和我联

系,我将立刻做出处理!!!

4/4页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