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前准备上,教师应该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到底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最终达到这个教学要求。有了这个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师,才能明确自己应该找什么材料,实施什么教学手段;有了明确的教学目的,学生才能在课堂结束后学到什么知识要点;有了这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在教学结束后进行及时反思。所以,教学目标的适切与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最优化教学的前提保证。 新颖的导入部分是成功的音乐鉴赏课的开端,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对此总结如下几种导入方式: 1、音乐故事导入式 音乐故事可以讲歌曲内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社会艺术价值等。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第十五单元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舒同》一课教歌曲《送别》的教学中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因为这首歌当时是由电影《城南往事》而变成家喻户晓的歌曲,我深情并茂地讲述电影中小主人公童年的遭遇,从电影里透入的情感到歌曲中的情感。两种情感的交融,学生在体验这首歌时的情感,由最初的那种浅浅悲凉的感觉,能在唱这首歌时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中。 2、卡拉ok形式演唱导入 卡拉ok这种演唱形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尤其是教师或学生的范唱,更能引起关注。在上高中音乐鉴赏课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的导入部分,分两个组、派不同的代表演唱自己拿手的流行歌曲,当一位同学用卡拉ok形式演唱《菊花台》时,这首热门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插曲,多数同学都很熟悉并十分喜爱,台上同学的演唱牵动着台下同学的心,有的跟着旋律模唱,有的挥起双臂互动,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这首歌表达的内容不错,相信大家也一定看过这段电影,很熟悉电影的故事情节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那么在电视剧《水浒传》中也有首非常高亢,嘹亮的歌曲《好汉歌》,表达了水浒梁山好汉的豪放,粗犷的性格,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我们再次欣赏音乐……”运用卡拉ok形式演唱与主题密切相连的歌曲内容开场,不仅丰富了主题内容,而且增大了知识容量,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应需”导入 “应需”导入就是教师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对本节音乐课的内容了解程度以及想知道的有关知识等,然后由学生的需要导入到课中。在管弦乐曲《瑶族舞曲》的教学前,经过一番深入了解,发现学生们最想知道的是瑶族人的服饰、美食以及这个民族的民歌什么味儿,想看看真正的瑶族舞蹈,想知道他们每年都有什么节日,而并非想先知道《瑶族舞曲》描绘出什么音乐形象,音乐表现出怎样的情绪,及音乐由几段体构成,每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以往先分析曲目再教学的过程,而是从学生最想了解的瑶族风情导入,由“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一直保持对音乐浓厚的兴趣。音乐课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可将几种形式组合起来,穿插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知识为重,灵活运用。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是成功音乐鉴赏课的保证,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身心和教材的特点,符合认识规律,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完成教学任务。 4、室外教学法 音乐源自于生活,所以音乐课并不仅仅局限在音乐教室的。由此,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让音乐课走出音乐教室,让学生放归自然的环抱中,感受自然中的音响世界,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压力中得到缓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春天的声音》,主要欣赏的乐曲的体裁是轻音乐类型体裁。上课前按照要求同学们在学校的花园集合,首先引导这节课的意图,“这节课,我们每个学生都要欣赏、感受、模仿大自然的声音。”然后,分组活动,引导学生一起在水池边用小石头或棍棒有节奏的击水,利用这一活动辨别强弱不同的节拍效果。这时,我再把乐曲《春天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利用音乐治疗原理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事实用语言引导,“慢慢地,你们感觉眼皮很重,你们感觉很疲惫,渐渐的,你们缓缓地闭上眼睛。这时你们感觉自己蓝天白云间穿行……”这个环节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在这个环节结束后,请学生感受讨论积极性提高了许多。 5、互动娱乐教学法 当前,许多电视娱乐、联欢活动,(如:《快乐大本营》、《星光大道》《开心辞典》……)收视率高、火爆无比。之所以娱乐节目颇受大众喜爱的原因就在于它的逗笑性和竞争性,然而竞争性又在其中占着主导的地位。假设我们把原来的音乐课型改变像娱乐节目那样牢牢抓住学生们的心,那我们的教育前景又会是怎样的光明呢?那么,把逗笑的竞争性和音乐课堂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便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扣人心弦。在教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时,上课前用京腔和同学们问候,“这节课我们各小组进行擂台赛,最后的获奖者享有非常有意义的奖品,让我们努力去争取吧”。走进擂台赛版块第一回合:“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