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卷有益,再读医书《北方医话》之“痛淋治肝,卓有效验”

 369蓝田书院 2016-12-24

作者:李国卿


五淋中的痛淋,实为临床常见病。就经验而论,常规应以八正散治之,多数病人疗效显著,甚至有立竿见影之效。比如临床上常提到的尿路感染,辨证属膀胱温热者,屡有效验。然而确需精工细辨,把握其准绳。我所述的经验,则属湾回别有天。


其患腰痛如裂,辗转呼叫,上引两胁,下及少腹,胸胁胀满,呕不能吐,二阴抽急,尿不能出,色如米泔,大便溏泻,舌红少苔,六脉皆弦。诊为痛淋,投以八正散合失笑散。其药为:木通、萹蓄、大黄、矍麦、滑石、车前子、石韦、淡竹叶、甘草,煎汤送服蒲黄,五灵脂为末5g。服药后,疼痛仍不减轻,病情反而加重。后经仔细推敲,对该患者治宜舍证从脉,其脉弦急,法当治肝。于是重选逍遥散合失笑散,其处方为:当归、柴胡、薄荷、茯苓、白术、白芍、延胡索、蒲黄、五灵脂、生姜,共为煎剂,频服。真是药到病除,守方6剂,一切如常。


事后细细玩味,肾病腰痛,肝肾同源,同属下焦,肝脉布胸胁,病在肾,及于肝。病急宜治标,疏其肝,气机得通,其痛自减。其后每遇此病,则均以此法治之,每治必效。



科普

是对中医淋证的分型,历代医家对其看法略有不一,较为常用的为《医部全录·淋》中五淋,即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现代中医学者综合前人对淋证的论述,现在将淋证分成六种症型进行辨证论治。


病机

淋证的病位在膀胱与肾,与肝脾相关。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之邪。病理性质有实、有虚,且每见虚实夹杂之证。


病理演变:初起多属实证。淋久湿热伤正,每致脾肾两虚,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


辨证论治


1、热淋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常用药:瞿麦、扁蓄、车前子、滑石、萆薢、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


2、石淋

症状: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若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药:石苇散加减。

常用药:瞿麦、扁蓄、通草、滑石、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石苇、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青皮、乌药、沉香。


3、血淋

症状: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常用药:小蓟、生地黄、白茅根、旱莲草、生草梢、山栀、滑石、当归、蒲黄、土大黄、三七、马鞭草。


4、气淋

症状: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方药:沉香散加减。

常用药:沉香、青皮、乌药、香附、石韦、滑石、冬葵子、车前子。


5、膏淋

症状:小便混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尿道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口干,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方药: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常用药:萆薢、石菖蒲、黄柏、车前子、飞廉、水蜈蚣、向日葵心、莲子心、连翘心、丹皮、灯芯。


6、劳淋

症状: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病程缠绵,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肾。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淮山药、莲子肉、茯苓、薏苡仁、泽泻、扁豆衣、山茱萸、菟丝子、芡实、金樱子、煅牡蛎。



·龙家鲜药·聚天地之灵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