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迷信薏米红豆汤祛湿了,很多人吃了好几年都没吃对!

 天方夜谭吧 2016-12-27

中医常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是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每当人们感到体胖痰多,舌苔厚腻,下肢水肿,大便不成形,而且精神不佳的时候,总会疑心是湿气惹的祸。

有人说了,祛除湿气很简单啊,一把薏米,一把红豆,加水熬成汤就行了,网上都这么写。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究竟适不适合喝薏米红豆汤?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如果连红豆薏米的功效都没搞懂,或者做法完全错了,那么喝多少年都起不了效果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应该怎么做这道汤,才能祛湿又不损害身体。

薏米红豆汤为何不管用?

别再迷信薏米红豆汤祛湿了,很多人吃了好几年都没吃对!

薏米红豆汤的常见做法就是将红豆薏米加水熬煮,然后喝汤吃豆,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人们想要用它来祛湿的话,有几个误区一定要避免。

1、薏米错了

别再迷信薏米红豆汤祛湿了,很多人吃了好几年都没吃对!

湿气性属阴寒,易伤阳气。《内经》说:寒者温之。这说明,温法才是治疗湿气的根本大法。

薏米祛湿虽好,但有一定的寒性,红豆性平,所以整个方子是偏凉性的。也就是说,这个食疗方只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湿邪分为湿热和寒湿。如果是湿热,那么舌苔应该是黄腻的,舌质应该是红的,而寒湿则是舌苔白腻。

喝了寒凉的薏米红豆,把湿气热气压下去了,仿佛症状减轻了,但实际上,把脾给伤了,脾胃运化食物,是需要阳气的,若是寒湿体质的人常吃薏米,损伤了阳气,对湿气的抵抗能力是会越来越弱的。

薏米是有一定健脾作用的,但生薏米性凉,体寒和阳虚的人都不宜服用,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炒薏米,将生薏米炒至微黄,去其寒性,健脾祛湿功效也更明显。

2、红豆错了

别再迷信薏米红豆汤祛湿了,很多人吃了好几年都没吃对!

中医里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赤小豆和红豆是有区别的。红豆又称相思豆,体积比较大,最常用的就是用来做美味的红豆沙糖水。而赤小豆体积比较小,有利尿、消除水肿的作用。从形状来说,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从功效来说,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质,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的作用,功效更强,中医入药都用赤小豆,而红豆则只供一般食用。

赤小豆质地坚硬,难于煮烂,如果要与粳米同煲,则应该先把赤小豆煮烂后,才加入粳米。  而红豆比较圆,煮完之后,红豆会变软。

3、煮法错了

别再迷信薏米红豆汤祛湿了,很多人吃了好几年都没吃对!

赤小豆、薏米仁很难煮烂,最好用热水浸泡一小时后再煮,否则营养很难出来,但很多人往往都是直接煮。还有一些人,熬薏米红豆粥时,加大米进去,觉得稠稠的很好喝。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功效全无了。

4、“光祛湿不健脾”错了

湿气主要来源于脾虚,脾胃虚弱之后,不能够运化吃进去的食物,这些没有被运化的食物,堆积在体内,生成了湿气。脾虚生湿气,湿气又会加重脾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祛湿,需要同时健脾。

为什么有些人喝了红豆薏米粥还是有湿气,越吃越不舒服,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本身湿气已经很重,伤及到脾了,或者说他本身是脾虚湿盛。

别再迷信薏米红豆汤祛湿了,很多人吃了好几年都没吃对!

正确祛湿的方法,可以参考《本草纲目》食疗方——芡实薏仁茶。具体做法是将薏米仁炒到微黄,将炒薏米、芡实、赤小豆各5克用冷水浸泡半天(或用热水浸泡两小时),洗净后加水煮一小时,转文火煮半小时,待凉饮用。

之所以加入芡实,是因为芡实的健脾作用最好,还可固肾,肾脏好了,能够利尿、祛除水湿。

小编说:中医所谓的“湿”,不像一般人理解的那么简单,因此,如果要对症解决,最好还是找医生为你准确辨“证”,治标也治本。

更多祛湿小妙招分享

别再迷信薏米红豆汤祛湿了,很多人吃了好几年都没吃对!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进行慢跑、快走、瑜伽等运动,微微出汗可帮助祛湿,升发阳气。

第2招:饮食清淡,不食生冷

脾胃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甜食、油炸品、肥甘厚味等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也不宜经常食用。

第3招:避开湿气的环境

人体内产生湿气,很大一部分也和环境有关。防止湿气入侵体内,潮湿下雨天应尽量减少外出。不要穿未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