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司匹林也是双刃剑 服用方法很重要 你吃对了吗?

 lcs819 2016-12-27

目前阿司匹林已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药物。正确应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最小,心脑血管获益最大。但阿司匹林也存在用药风险,哈医大四院心内科四病房副主任杨庆辉副教授提醒,正确用药不但可以大幅提高用药效果还可有效降低副作用风险。

阿司匹林的药物机制

我们先了解一下阿司匹林有趣的发现、发明、发展史。杨柳多生长于阴冷潮湿环境中,而关节炎多在阴冷潮湿时发作, 因此将杨柳液汁用于治疗关节炎, 发现杨柳根和皮确实具有减轻关节肿痛的作用。人们在不断探索研究,发现叶和皮还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且这些树木中的水杨苷被发现并合成纯水杨酸,进而制成毒副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问世,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解热镇痛药。后来发现应用阿司匹林解热止痛的患者可以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现在阿司匹林已成为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首选药物。

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首先是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膜上的环氧化酶抑制血小板聚集, 阻止血栓形成。其次阿司匹林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通过干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新生血管生成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

抗血小板治疗是国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之一。临床试验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够使心脑血管高危患者获益,严重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卒中及血管事件死亡率显著降低。但任何药物都是一柄“双刃剑”,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在获益的同时亦存在风险,任何人服用阿司匹林都可能会有副作用的产生,其中消化道出血后果最为严重,服用方法不当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正确用药很关键。

正确服用阿司匹林注意以下几点:

正确服用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副作用的发生,同时药效也可更好地发挥。

1)服用计量

大多数指南推荐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为75-150mg/d,国人常用100mg/d,治疗效果确切,出血风险低。阿司匹林导致的出血风险均呈剂量依赖性,阿司匹林剂量高于100mg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剂量低于75mg可能会降低疗效。

2)服用剂型

阿司匹林有普通片剂和肠溶片剂。阿司匹林肠溶片优于普通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剂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显著降低胃部损害。

3)服用时间

餐后或者餐中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是错误的,这是服药的最大误区。因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肠溶膜耐酸不耐碱,能抵抗胃内酸环境,在十二指肠内碱环境下才分解因而避免胃粘膜损伤。若餐后或者餐中服用,食物会使胃液酸碱度提高,药物易溶解,且药物与食物混合后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易使肠溶膜破坏增加胃内溶解机会。而餐前服用,因空腹胃内酸性环境强,药物不易溶解且胃排空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因此可减少对胃粘膜损伤。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对于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是不可逆性的,持续于整个血小板生命周期(7-10天)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持续性的。所以不用固定服药时间,关键是空腹服用。因此每天晨起或睡前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相同的。医生建议阿司匹林肠溶片应该在餐前20-30min空腹服用。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还应注意每次大便颜色,如大便颜色发黑或者柏油便,存在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应及时就医,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高危人群加强防范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出血。出血发生率较低但危害大,比较常见的是消化道出血。以下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要尤其注意防范:

1)消化道溃疡及并发症病史;2)消化道出血史;3)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病;4)幽门螺杆菌(HP)阳性;5)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抗凝治疗;6)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7)年龄≥65岁。其中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史出血风险增加10倍。65岁以上出血风险增加约3倍。联合使用NSAIDs /糖皮质激素出血风险增加约4倍。联合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出血风险增加3倍。

预防的方法是胃肠保护药物和检测HP。一是在有消化道疾病或者反酸等症状时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抑制剂(H2RA)等胃肠保护药物可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风险。二是检测HP,如阳性则给予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若个人出血风险高,及时应用胃肠保护药物可有效的减少阿司匹林引起的潜在的胃肠道副作用风险。

综上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100mg/d ,最佳剂型精确肠溶剂型,最佳时间餐前服用。同时注意高危因素的防治,引起胃肠道损伤应联合PP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