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养生 驱寒保暖补养肾气
俗语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今天是小寒节气,开始进入全年最冷的节气之一,防寒保暖成为第一任务。
中医认为,由于冬天对应人体的肾脏,所以小寒节气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经过了近一年的消耗,腑脏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的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外寒,又能使来年少生病痛。
养肾饮食少咸多苦 
“肾为先天之本,而肾又特别容易被冬天的寒气所伤,引发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情况。换言之,肾补好了,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五脏都可受益。”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养肾一定要有的放矢,阳虚的要补阳,阴虚的要补阴。阳气虚的人往往畏寒,手足怕冷,饮食养生保健法的原则是多食温热,杂荤搭配;冬季喝热粥也非常适合,如羊肉粥、核桃粥、红薯粥。补肾阴针对阴虚体质:如腰酸膝软、两颊潮红、手足心热等体征,宜用山萸肉、枸杞子、冬虫夏草、西洋参、沙参等。
另外,小寒时节的饮食可以适当地增加“苦”味食物,有助于解热去火、清热润燥、疏泄内热过盛引发的烦躁不安。同时苦味的食物还有助心阳。因肾主咸,心主苦,咸味太多,肾水变亢,心阳变得虚弱,容易出现寒象,甚至会导致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情况。所以,冬季饮食最好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
气候干燥润肺很关键 
“寒冬低温使得呼吸的局部温度很低,毛细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慢,气管排出细菌的功能减弱,同时由于干燥,呼吸道黏膜弹性减少,免疫力下降,排泄异物的功能减退,导致细菌及病毒在呼吸道生长。”王晓丽医生表示,“最近咽炎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因此小寒养生除了进补之外,还应该注意润肺。”“大家可以用热水冲泡麦冬、胖大海、菊花、百合,每天饮用,既可以润肺,还能利咽止咳,预防上呼吸道疾病。”她还推荐可将罗汉果煮水喝,老人小孩皆宜。
外出戴帽睡觉别蒙头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这个节气外出,头部特别容易受寒,寒为百病之源,长期积累寒气,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些很注意养生的人,在出门时会把帽子戴上护头保暖,但是,王晓丽医生认为,注意头部保暖不只是戴帽子那么简单。三九天里,出门前、睡前别洗头等生活细节也很重要。如果刚洗完头,头发没干就外出或者睡觉,长期积累寒气,特别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冬天由于气温低,很多人喜欢蒙头睡觉,但是,在室内空气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样做会造成氧气不足。蒙头睡觉的害处还在于被子内通风不良、空气污浊,人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二氧化碳越积越多,易使人产生缺氧症状。
搓按腹部调理脾胃
小寒时节可以多利用工作间隙按摩身体部位,不仅可以驱寒,还能调理身体机能。首先将双手搓热,再用右手放在左手上,绕着肚脐顺时针搓磨腹部十分钟左右。连续坚持可以收到调理脾胃的效果,还可以有效预防便秘;还可以选用搓腰法:用掌心上下搓磨腰部,直到腰部红热,可以预防长时间坐班带来的腰肌劳损,对预防女性的痛经也很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