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虚证及用药

 妙手回春ptrixl 2016-12-29

馆友“妙手回春ptrixl”:
         您好!您的馆藏文章“五脏虚证及用药”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7年1月26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健康”下“中医养生”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

────360doc个人图书馆

1.五脏虚证及用药   

    肝,阴中之阳脏,魂之处,血之藏,筋之主,其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
    
疏泄指肝对于全身的气机、血液、水道、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畅达、宣泄的功能和特性。以保持肝本身功能和其他脏腑功能活动的重要条件。
    
肝藏血,指肝具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即肝主血海也。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血运畅达、藏血才能保障;反之也只有肝的藏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肝木得养,其疏泄始能正常发挥,故前人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肝之藏血,其体为阴,是疏泄功能的物质基础,也是肝本身乃至其他脏腑功能活动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肝脏实体属阴而其功能属阳。)
    
朱丹溪有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何况阳主动,阴主静,人体常居阳动状态之中,精血、阴气最易耗散。故此示人保护阴精,强调养阴在养生、治疗上的重要性。具体对肝脏而言,肝常行疏泄功能,居阳 动状态,肝体精血则易耗散而常虚。

肝虚泛指肝的气血不足。临床表现有视物不明、听觉减退、容易恐惧等(《素问.脏气法时论》)。如肝气虚肝阴虚肝血虚

一、肝气虚
      
肝之精气不足,功能减弱,致升发无力,疏泄不及的病理变化。因肝阳气不足,肝血不足导致。
      
肝为疲劳之本。长期劳累,劳伤肝气,肝气不足,目酸而易疲劳;气不上行,津液不能布散头面,则口干面燥;气不载血上行,则脑 部缺血,头目昏花,视物模糊,思维不清,面色萎黄;肝气不足,肝经壅滞,易为暑湿所伤,而易中暑。肝阳不足则晨起经络僵硬、酸冷;肝阳不足夹风湿郁热则目 红而肢痛。
  肝血不足则中午易疲劳、思睡;肝血不足,肝虚火而多梦。熬夜加重。
       
肝气血不足,肝不疏泄脾胃,食而腹胀,日久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后天失养则肝气血不足日重。
多见于脏腑兼病中,如肝硬化见肝肾阴虚导致肝气阴两虚;肝气虚弱,血失归藏的出血证;肝气虚衰,心神经失养的忧郁证,肝肾气虚,以致肾失封藏固摄能力,出现性功能泌尿方面的病症。
     
《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肝气不足,则病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爪甲枯,面青善悲怒,如人将捕之,是肝气之虚也。为面少华色,唇淡乏力,耳鸣失聪,容易恐惧等。
       
常吃枸杞子,浸酒或煲汤;或用女贞子,杜仲,菟丝子煲瘦肉汤
       
若脾胃虚寒,肝郁气虚,应该进行温脾养胃、舒肝益气的治疗: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逍遥丸,逍遥丸有舒肝健脾的作用。

二、肝阳虚 肝之阳气不足,疏泄与藏血功能低下,并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
       
本证多由寒邪直中脏腑,折损阳气,或阴()血不足,阴损及阳,或肝阳虚损,无以升发,阴寒之气充斥脏腑而发病。其病位在肝,累及于肾。
       
肝阳虚是肝脏的阳气虚损, 而导致肝脏功能低下或衰退的病理变化,肝气虚为病之始,肝阳虚为病之渐,所以肝气虚必然会导致肝阳虚,二者相辅相承互为因果。
典型症状:   面带青色,趾指甲枯淡,胁下坚胀,或筋寒挛缩,不能固握。眼生黑花,视物不明,形寒肢冷,胁下 作痛,下肢不温,头身麻木。忧郁善恐,怏怏不乐。性欲缺乏,阳萎不举或举而不坚,睾冷囊湿,无梦滑精,女子少腹寒痛,月经后期或淋漓不断,带下清冷,宫寒 不孕。舌淡苔白,脉沉细弦迟。
  根据形寒怯冷,指甲淡白,睾冷囊湿,阳萎不举,举而不坚,旋即阳萎,腹满能食,面青目昏,耳聋,善恐,经迟,崩漏,带下清冷,宫寒不孕等,即可辨为肝阳虚证。
 
  肝阳虚证常见于惊恐、阳萎、虚损等疾病中。肝阳虚证多由惊恐过甚或久居逆境,阳气消沉,或直中寒邪,日久失治,消磨阳气而来。
        
中医术语中习惯上不称肺阳虚、肝阳虚,实际上肺气虚而有寒象者即为肺阳虚 (如咳喘、咯痰清稀、背冷、形寒);肝为刚脏,内寄相火,肝阴肝血为本,肝阳肝气为用,肝阴肝血虽多不足之证,肝阳、肝气亦有用怯之时。其证疲惫乏力,悒悒不乐,巅顶冷痛,胁肋、少腹隐痛,阴器冷感。脉弦缓。
       
肺阳虚可用附子合干姜、炙甘草;肝阳虚可用附子合桂枝、黄芪。

       
肝藏血赖肝阳的温煦、肝气的推动来调节周身血量以营养全身。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为人体之根本,《难经,七十五难》中说: “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肾属水,水能生木,肝属木,木性曲直,水乃肝之母。 肾阳不足必然可以引起肝阳不足,肝阳不足也可引起肾阳不足。只有肝阳充足,才能固守经脉,使寒邪不致内侵,筋脉得于温养,身体关节活动自如。
       
肝的疏泄条达全赖肝气(阳)的调节气机,升降出入,协助心脏推动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营养全身; 助肾温煦脾胃腐熟消化食物,使水谷精微得升,浊气得降;肝气(阳)平和,情志舒畅,水火既济,神魂自安。反之即可发生病变,如脾胃失于温煦可出现脘腹胀满,胁肋满闷,食后腹胀等证;肝功能低下,母病及子,累及心脏, 可出现心气不足,胸闷短气,惊悸失眠等。
       
张洁古在《医学启源》指出:肝虚,以陈皮、生姜之类补之” 
       
肝阳虚是肝的功能减退, 对于阴柔滋腻之品, 收敛固涩之味, 如熟地、 菟丝子、鹿角胶等,宜少用;且记肝喜条达,宜少佐 1-2 味调气之品,药量宜轻,以舒其郁滞之气,枳壳、香附、木香、青皮。同时可用附子温肝阳,黄芪补肝气,柴胡升举肝阳,三者合用助其生发之机,使肾气蒸腾以行气化,肝木条达以主疏泄,脾气旺盛气血生化有源,气顺血和,脏腑功能协调,病当自除。

又:肝虚寒证的立法和方药
       
肝虚寒证的主要病机为肝阳虚,因此,温补肝阳是其基本的治疗大法。但由于其常合并有肝血虚的因素,故尚须同时考虑其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因而其具体立法上有别于其它脏腑的虚寒证。
       
秦伯末先生指出对肝阳虚证的治疗,温肝散寒必须在养血中佐以温药生发,不能单用温热药。古代医家在治疗肝虚寒证时每每养血药与温补肝阳药并进。如张仲景组方多用当归与桂枝合用,当归、阿胶与艾叶合用,当归、羊肉与生姜配对,当归与吴萸联用;孙思邈治肝虚寒证亦是如此,多选当归、地黄与吴萸、细辛联用, 或以枸杞与酒配伍。在选药上,宜用辛温性润之品以防其劫伤阴血,且性须入肝走血分以助长生气” (《秦伯未文集》);古代医家多选用生姜、细辛、吴萸、淫羊藿、艾叶、巴戟天、川椒、木瓜等,秦伯未认为这类药物除散肝寒外,还能增强肝用不足,并认为温肝散寒,和血通脉当以肉桂为主,不主张使用附片。
       
总结历代医家的经验,肝虚寒证的治疗当以养血和脉、温补肝阳为基本法则,临床上多以暖肝煎为基本方。但由于个体差异,肝虚寒证的临床表现常常有所不同,须根据其主症加以调整:
①以四肢厥冷为主症,宜选用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温肝散寒、养血通脉。
②以头顶冷痛伴吐涎沫为主症者,为肝胃虚寒并见,宜选吴茱萸汤 加减温肝暖胃,降逆泄浊。
③以胁下痞块、坚满、腹胀不欲饮食为主症者,为肝痞症,宜选用《圣济总录》茱萸汤加鳖甲、牡蛎温肝散寒、软坚散结;乙肝后期常表 现为肝肿大、精神疲惫、腹胀、不欲饮食、少气懒言、形寒肢冷与肝虚寒证十分吻合,若能采用温补肝阳法,可另辟一条蹊径。
④以神志变化为主症,其表现为郁郁 不乐、神志恍忽、善悲易恐、沉默痴呆、少气懒言、舌淡苔白滑者,宜选用桂甘龙牡汤加淫羊藿、巴戟天等温补肝阳、镇静安神,唐容川在《血证论》云肝气虚, 脏寒魄劫、精神耗散,桂甘龙牡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 焦虑症常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在病理上与肝虚寒证的病机有相通之处,中医目前多采用泻火化痰、重镇安神法治疗,但疗效欠佳,不妨采用温肝法一试。
⑤筋脉拘挛或痿软、关节不利同时兼有肝虚寒证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吴萸化裁以温肝散寒、养血和血、通脉活络;如为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四肢欠温、痿软无力或肢体纵缓不收,久治不效者,可采用叶天士温补肝阳法进行施治,药用肉苁蓉、巴戟天、虎骨、沙苑子、精羊肉胶等。
⑥胁痛隐隐伴胃脘冷痛或隐痛、 呕酸呃气、四肢不温、痿软无力而久用温脾暖胃法不效者,当考虑肝阳不振,方选大建中汤温肝暖胃。王高说:肝有寒,呕酸上气,宜温肝,肉桂、吴萸、蜀椒, 如见中虚有寒加人参、干姜,即大建中法。张锡纯则主张以黄芪 、桂枝为主要药物组方。
⑦月经不利,经来少腹冷痛,经色淡,或漏下,伴形寒肢冷、精神疲惫、倦怠乏力者,可选用温经汤或芎归胶艾汤温肝散寒、调和冲任。

治疗法则: 温补肝阳。
施治方法:
(
)内服方药
1
.基本方药:
(1)
温阳补肝汤加减:黄芪15、党参15、肉桂9、白芍6、肉苁蓉15、巴戟天9、葫芦巴9、杜仲9。本方适用于肝阳虚之本证。
(2)
当归补血汤加味:当归6、黄芪30、党参12、白芍15、桂枝9、细辛3、鹿茸6、甘草6。本方适用于肝阳不足,阴血亏虚者。
(3)
肾气丸加味:附片6、肉桂3、熟地20、山药15、山萸肉20、泽泻9、茯苓9、丹皮9、乌药9、沉香9、小茴香6。本方适用于肝肾阳虚之证。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00250毫升,分23次温服,每口1剂。
2
.加减变化:
若畏寒肢冷,颠顶阵痛者,基本方(1)加吴茱萸9、生姜9;若面色惨白,口唇发青,加川芎15、人参6;若妇人经闭,胁肋少腹寒痛,宫寒不孕,带下清冷,崩漏,加川芎8、香附10、法半夏9
懈怠疲劳者,基本方(2)加羊肝或鸡肝、猪肝等。
若阳痿囊冷阴湿,下肢不温者,基本方(3)加鹿茸6、菟丝子15
肝阳虚,精寒肾冷,滑精无梦者,加五味子10、覆盆子10、菟丝子10、枸杞子10
(
)外敷药物
1
,小茴香5、黄芪10,共研末,加麝香0.5置纱布上,贴于肾俞、肝俞、神阙、下极等处。任选2处,每天保留824小时,连用7天。
2
.吴茱萸4,研末,置纱布上敷期门或神阙。
(
)灌肠疗法
黄芪30、益母草20、香附8、附片10,煎取汁15020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每日一次,保留灌肠20分钟,7日为1疗程。一般可用23疗程。同时可将药渣轻轻按揉阴部或少腹。适用于男子阳痿,女子少腹冷痛者。
(
)饮食疗法
(1)
当归生姜羊肉黄芪汤:当归20、黄芪15、生姜6、羊肉250,煎汤内服,并将羊肉食下。适用于阴损及阳之肝阳虚证。
(2)
黄芪粥:黄芪50、粳米150,煮粥,加少许红糖,可长期食用。适用于素体阳虚者。
(3)
枸杞羊肝汤:枸杞20、羊肝200250充,煎服。适用于肝阳虚。
施治要点:
(
)本证多表现为肝的机能衰退的病理变化。其治疗关键在于补.温、养并举,切忌用辛温通阳之品。临床经验表明,黄芪为温补肝阳之要药,肉苁蓉、肉桂亦为常用之。
(
)肾阳乃一身阳气之根本,肝阳不足者肾阳必亏,故补肝阳之时,一定要兼顾肾阳。

三、肝血虚证
       
肝血不足所产生的病证。以肝血的调节功能失常及相关脏器失养为特征。
       
肝血来源于脾胃腐熟、运化的水谷精微,同时又化生于肾精。若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运化失常,生血之源不足,或肾精不足,不能化生肝血,或肝脏有病,耗伤肝血,以及患各种出血性疾病,则会导致肝血不足,出现肝血虚证。
       
肝脏血液亏虚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虚劳、 眩晕、不寐、雀盲、月经不调,以及西医的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以头晕眼花,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闭经,面色、睑色无华,爪甲不荣,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肝血不足,阳气易升,故头晕耳鸣;
    
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濡养,所以目涩眼花,甚或夜盲;
    
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白无华;
    
爪为筋之余,肝血不足,不能荣筋,故爪甲干枯脆薄;
    
肝藏魂,肝血不足,魂无所舍,故夜寐多梦;
    
妇女肝血不足,不能充盈冲任二脉,则月经量少而色淡,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血虚之象。
【主证】
1 可有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阴血,或生血不足等导致血虚的病因病理基础。一般属慢性病,久病。
2 有面、舌等颜色淡白,脉细等血虚的主要特征。
3)有视物模糊、眼花,或肢体麻木等上述临床表现,是肝血虚失滋养的表现。
【辩证】肝血虚证
①眩晕耳鸣,面白无华──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
②爪甲干枯脆薄──肝血不足,爪甲失养。
③夜寐多梦──血不足以安魂定志。
④视力减退,甚至雀盲──目失所养。
⑤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血虚筋脉失养。
⑥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妇女肝血不足,不能充盈冲任之脉。
⑦舌淡苔白──血虚之证。
⑧脉弦细──血虚不能营养血脉。
【鉴别诊断】 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鉴别: 
1)均为慢性久病,有导致肝阴、肝血不足的病理基础。肝血虚可有失血过多病史。
2)肝阴虚证全身可有两颧潮红等阴虚内热的证候,有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眼花,手足蠕动等症。
3)肝血虚证重在头目、肢体失养表现,有面、舌等颜色淡白,脉细等血虚的特征表现。

       
肝血虚证的治疗,以养肝补血为法,常用四物汤、归芍地黄汤、当归补血汤。若见肝阴虚证,可选一贯煎等;若见肝风内动,可选补肝散、补肝汤、养血胜风汤之类。
       
补养肝血──四物汤   
       
常用中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枸杞子、阿胶等。
 
   中医有句话叫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肝的妈妈是肾,肝虚应该补肾,龟板就起到补肾的作用。
 
   在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鹿蹄筋、甲鱼汤,能够让阳气旺一些。动物的蹄筋相当于人的跟腱,力由足起,蹄筋是很好的补阳食物,而甲鱼汤能够滋润阴液。
     
《内经》载酸入肝甘温补血,所以肝血虚之人要多吃酸甘、甘温之品,如核桃、栗子、菠菜、牛肉、动物肝脏等:忌吃辛辣之品,因为辛辣耗血、眼睛涩、痛者尤其不要吃大蒜、洋葱。

附、肝虚热证是肝血虚的一种症状
  肝虚热证表现出来的症状首先是缺乏液体,如干燥,眼睛干涩、视力减退。现在很多人熬夜打电脑、写稿子,最容易出现眼睛干涩的症状。电视广告流行的各种滴眼液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缺陷,很大程度上开拓出了滴眼液的产品市场。
  还有人表现出来看东西眼花、目眩,眼前发黑,有时候眼前出现小黑点,还有发落的症状,西医中把这叫玻璃体浑浊,中医称之为肝的经血不足。
  肝虚热的另一种表现是精液不足无法润养筋,于是筋缺乏弹性,变得干瘪枯燥,从而容易扭伤断裂。另外,这种病人还会表现出性冲动频繁,但是坚持不了很久,这是假热的表现。这种人经常还会出现的症状是五心烦热,到晚上手心脚心会很烫,忍不住要往墙上或者其他凉的地方去摸。
  小肚子两侧也就是女性卵巢位置的一条经络是肝经,如果肝经总是绷着,小肚子特别紧,这就是一种热象,是一种亢奋的局面。肝虚热的男子脉极虚,摸起来像葱管,里面是空气。本来脉里面应该有血,经血流失之后充满了空气,中医里这种情况叫男子失精,女子梦交。需要赶紧补益,补肝的阴血。人正常的性行为有阴阳互补平衡的功能,遗精之后火还下不去,完事以后还想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种瘾或者魔。很多青少年有手淫和遗精的问题就是这个道理。治疗这种病症的办法可以用一些阴柔的补益肝血的药物,如阿胶、龟板胶、黄柏、生地、酸枣仁、知母、川芎、茯神等药物。
食疗方法:
  老年人手脚麻木或者不自主颤抖的,用鸡肝5只,天麻20,加水适量,两味同煮服食,每日一次。
  眼睛乾涩者,可用猪肝适量,白水炖服,不要加盐及其它调料,每日50
      
三七炖鸡
  母鸡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补肾益精;三七性温味甘,能止血化瘀、消肿定痛,是一种优良的止血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有缩短血液凝固时间及使血管收缩的作用。本方具有补脾肾、益气血、止血消瘀补血美容抗衰老调理月经等作用
方药
  补肝汤化裁  当归、熟地、首乌、阿胶、白芍、元肉,紫河车等。

四、肝阴虚 又称肝阴不足。
       
指肝脏阴液亏虚的证候。多由气郁化火,肝病及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所致。症见眩晕耳鸣,胁痛目涩,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或手足蠕动,经闭经少等。
       
肝阴是维持肝脏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若情志不遂,或肾阴亏虚,可导致肝阴不足,出现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以面部烘热,胁肋隐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目干涩,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为主。
       
肝阴不足,内热烦扰,为其基本病理变化。
       
阴虚火旺,虚火上炎, 则面部烘热;
       
阴虚脉络失养,则两胁隐痛;
       
肝藏魂,虚火内扰,魂不守舍,则失眠多梦;
       
阴虚内热,则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虚热内扰营阴,则见盗汗;
       
肝阴不足, 目失滋养,则两目干涩;
       
阴液不能上润,则口干咽燥;
       
肝阴不足,冲任失充,故月经不调;
       
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肝阴与肝阳应保持动态平衡, 肝阴虚常导致肝阳上亢;肝阴有赖肾水滋养,故肾阴不足常是肝阴不足之由,肝阴虚时常与肾阴不足并见(肝肾阴虚证)

       
肝阴虚的治疗,以养肝滋阴为法,常用补肝汤、一贯煎等方剂。若见肝阳上亢可选泻肝丸、龙胆泻肝汤;肝肾阴虚可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之类。
       “
血液运行上下全赖乎肝,肝阴虚证则不能滋养血脉。阴血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在生理状态下,又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肝阴虚证,营阴亏损,血脉不充,以致血液运行不畅而瘀滞。又因瘀血阻滞,妨碍阴精的化生,可加重瘀血,导致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缓慢,微循环障碍而出现微观血瘀证。
逍遥散”:为疏肝理脾常用方剂,方中仍以柴胡为君,顺其条达之性以疏肝解郁,当归、杭芍、白术、云苓以养血柔肝健脾。
柴胡疏肝散”:以疏肝理气、和血止痛见长,亦在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药中佐以杭芍养血柔肝,以免耗伤肝体。吐血多为火胜所致,明代缪希壅在《先醒斋医学方笔记·吐血》中明确提出治吐血三要法:“宜补肝不宜伐肝,经云:'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者也,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也,养 肝则肝气平,而血有所归,伐之则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矣
一贯煎 本方乃于滋养肝肾药中,少加疏肝利气之川楝子组成,以使肝体得养,气机条达。

五、 肝阳上亢
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肝阳上亢证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45岁前发病率较低,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与季节关系不大。肝上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西医用血压计一量,很可能发现血压变高了。
    
(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中医学归属于头痛、脑风、头风范畴,属气血亏虚、肝阳上亢、瘀血症等引起.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地黄,白芍,枸杞,首乌,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决明子,菊花等。中医治疗可用平肝补肺以抑止肝木等方法。
       
正天丸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用于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型头痛、经前头痛。
       
安神胶囊安神定志,疏肝解郁,健脾补胃,清脑宁心等。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状态,消除失眠、多梦、早醒、易醒等症状。主治:肝气郁结,心肾不交,肝阳上亢,心血亏虚,即: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躁狂抑郁症,偏头疼,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松龄血脉康胶囊用于高血压病及原发性高脂血症见有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属肝阳上亢见症者
       
安宫降压丸清热镇惊,平肝降压。用于胸中郁热,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项强脑胀,心悸多梦,烦躁起急,高血压症。
       
清脑降压片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头痛、项强、血压偏高。             
       
脑血栓片活血化瘀,醒脑通络,潜阳熄风。用于因瘀血,肝阳上亢出现之中风先兆,如肢体麻木,头晕目眩等和脑血栓形成出现的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
       
天麻钩藤颗粒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等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   

2.五脏虚证及用药   脾

    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 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一、脾气虚证:
   
 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
  
 《灵枢·天年》篇中有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的论述。其后历代医家对脾气虚证进行深入研究及发挥,指出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脾胃;或年老体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气未复,失于调养,均可使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
   
 常见于泄泻、胃脘痛、腹痛、水肿、痰饮、哮喘、痿证、小儿疳积,以及西医的慢性胃肠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脾胃同居中焦,脾胃之气统称中气,故脾气虚证属于中气不足范畴。
  脾虚证的变化较多,不同病人表现差异很大。但作为气虚证,不难与心和肾相鉴别,后者各有独特的定位症状。比较相关的是胃、肠两腑。由于气虚多归于脾,胃肠气虚故多从脾治。因此,确定气虚,排除心脏、肾脏气虚,则大多为脾气虚。
 
  辨证注意点:首先是气虚。其次脾所主的功能减弱。如运化水谷功能减退可见纳少、脘腹胀满,食后尤甚,或见腹泻(腹痛不甚,无秽臭),再发展下去可见消瘦,面色不华,或虚浮等气虚。再次,排除湿、痰之证,如苔腻舌胖,形丰等。
1
基本方药
  (1) 六君子汤:党参12,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炙甘草各10。适于脾虚诸证。
  (2) 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各100;炒扁豆75,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各50,各药共为细末,每次G克,开水或枣汤送下。适于脾气虚而挟湿诸证。
2
加减变化
  脘腹痞闷胀痛,恶心呕吐者,于方(1)中加木香、砂仁、藿香各8
  若泄泻而兼腹中冷痛、手足不温者,可于方(1)加炮附片6、干姜8
  或咳嗽、痰涎较多且有呕恶、头晕者,于方(1)中加竹茹、枳壳各10
  若久咳痰多而清稀,气短乏力者,于方(1)中加炙紫菀、冬花、白前各10
  若兼见带下色白质稀量多者,可于方(2)中加苍术10、车前子12,泽泻10充、柴胡10
  若白带日久不止,尚可再加金樱子10、芡实12、煅龙牡各15
  小儿疳积,服用方(2),再加鸡内金30,神曲、麦芽、山楂各100,为细末,每次服313次。

饮食疗法
  (1) 益脾饼:白术120、干姜、鸡内金各60、熟枣肉250。将前三味轧细焙熟,共合枣肉,同捣为泥,作成小饼,炭火上炙干,晨起空腹,细嚼咽之。
  (2) 蜂蜜100150毫升,隔水蒸熟后,于食前空腹一次服下,每日23次,坚持每日服用。
  (3) 薏米莲子粥:薏苡仁30、莲子肉(去皮心)30、冰糖适量。先煎苡仁,继入莲子肉,待粥成后加入冰糖,作早点食用。
  (4) 山药扁豆糕:鲜山药200、扁豆50、陈皮3、红枣肉500。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再将枣肉切碎,共合均匀后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
  (5) 大麦汤:羊肉100、草果5个、大麦仁50。羊肉切片后,与草果熬汤,过滤后用汤煮大麦仁,熬熟,加盐少许即成,亦可在滤汁后与肉同煮食之。

 
施治要点
(
) 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燥湿相济,生化正常。故有曰: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气不足,要在于益气、健脾、运脾。临证用药,以李东垣为代表,用参、芪补气,二术健运,升柴举陷,陈皮、木香理气,用之适宜,效如桴鼓。
   
 另外,由于脾虚之证与水湿关系密切,或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或寒湿困脾,脾不健运,由此在治疗时,应结合病情,参以燥湿、化湿.渗湿之品,以湿去而脾运显健。
(
) 脾气虚弱常由饮食失调,或劳倦损伤,或吐泻太过所致,病属慢性,病程较长,且经治疗后,愈而复发。难于巩固,因此在健脾益气、化湿升阳治疗后,病情缓解,痛、泻。利已止,仍不可骤然停药,需常服用香砂养胃丸之类药品,调理善后,以利脾气恢复。
(
健脾理气之品,常为辛香性味,且具发散、行气之功,如木香、厚朴、积壳、陈皮等之类,一则可疏通气机,治疗气滞诸证,另一则用之不当,又可辛散耗气,对脾胃气虑而气机不畅者,若单的使用此类药物,或用之太过,反使脾气进一步受损。因此,治疗由虚而痞满者,应以益气健脾为主,适当配合理气药,更不可滥用苦寒泻下,否则必然导致痞满加重,犯虚虚之戒。
    参精补肾胶囊补肾助阳,益气健脾。用于肾阳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神疲倦怠、腰膝酸痛,夜尿频多,畏寒肢冷。  
   
 绞股蓝总甙 dai养心健脾,益气和血,除痰化瘀,降血脂。用于高血脂症,见有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自汗乏力或脘腹胀满等心脾气虚,痰阻血瘀者。                             

二、脾阳虚 又称脾胃虚寒。
   
 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症见食欲减退、腹胀、胃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火不生土所致脾阳虚即脾气虚加上寒象,所以不难与脾气虚鉴别。但脾阳虚有许多兼证,如可出现腹泻,或水肿,或白带清稀。这里均要排除邪实存在才能成立脾阳虚的诊断。这里的邪实主要指湿。
【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本证以脾运失健和寒象表现为辩证要点。脾阳虚衰,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少。中阳不足,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热。阳虚无以温煦,所以畏寒而四肢不温。水湿不 化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较脾气虚更为清稀,甚则完谷不化。中阳不振,水湿内停,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不利;流溢肌肤,则肢体困重,甚则全身浮肿;妇女带脉 不固,水湿下渗,可见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皆为阳虚湿盛之征。

治疗 温中健脾

小建中汤加减本方能甘温补中,益气散寒
白芍15、桂枝10、干姜10、黄芪12、白术10、陈皮10、法半夏10、茯苓10、饴糖30(兑服)、甘草10。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苓桂术甘汤加减本方能健肿益气,温阳化饮
茯苓20、桂枝12、白术15、法半夏10、干姜6、黄芪12、甘草10。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实脾饮加减本方能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茯苓15、白术12、大腹皮10、干姜10、草果10、附片6、厚朴10、猪苓10、泽泻10、车前子10、牛膝l0。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加减
脘腹冷痛,手足不温者:小建中汤加减 蜀椒6、广木香10 (温中散寒 行气化湿)
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少,伴气短乏力者:实脾饮加减 黄芪15、党参10(益气温中)
若呕吐清水痰涎,伴脘腹胀满者:苓桂术甘汤加减 厚朴10、砂仁8、大腹皮10(理气温胃)

施治要点
  1。脾阳虚衰多由脾气虚弱发展而来。脾阳虚必并脾气不足,因此,脾阳虚与脾气虚常相互参见。故临床治疗用温中运脾之治时,常与健脾补气药如人参、饴糖、白术、炙甘草等配合使用。
  2。脾阳虚引起的水肿病,原则上忌用峻下逐水之法。因为此法运用峻烈的泻下药物,使水湿从大便出,水肿虽一时消减,但亦伤正,且水肿常可复起,故忌用。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补脾益胃的药物,方可使得脾气康复,水湿得以运化,中焦斡旋得力,水律湿浊各归其道,加之中阳日旺,虽不去泻水,而水湿自消。

补脾阳虚
  冬季气温骤降,脾易受寒困,造成脾不运化,或素体脾虚。人的脾一旦形成阳虚,其消化功能就日渐变差,食欲不振,怕冷,大便不畅。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许多人一喝酒就会出现腹泻,用中医分析这其实就是脾阳虚造成的。原因是,在酒精的作用下,脾阳会更虚,所以脾阳虚的男士定要戒酒。

进补原则脾虚的男士冬季应以补阳运脾为主,多吃性温健脾的食物,如粳米、莲子、芡实白术、砂仁和干姜。同时,山药、大枣、莲子富含淀粉,容易吸收,且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一般家庭在冬季的饮食上,可多偏重一点。在肉类的摄入上,应该选择细纤维的鱼肉为主。

食疗方案:在保证每日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多喝山药粥、大枣粥、鲫鱼汤、鲤鱼汤


三、脾阴虚 指脾精不足。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 有赖脾气散精输布。若脾虚不运,阳损及阴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饮食营养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
   
 临床表现多有胃阴虚症状,并见饥不欲食,肌肉消瘦,体倦乏力等。多见于各类营养不良证。(胃阴虚多为阳热之病所伤,以纳化功能失常为主,临床以饥不欲食,食不知味,口渴欲饮,干呕呃逆,或胃中灼热,或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特征。治疗以生津清热为主,药用石斛、沙参、生地、芦根、乌梅、花粉、玉竹、麦冬等甘寒凉润之品。)

预防: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宜进食清淡、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等,患食辛辣香燥、油腻炙煿之品,戒除烟酒。

  宜甘润养阴,选择温而不燥,凉而不寒,淡而不利的药物,如山药、扁豆、苡仁、莲子肉、黄精、玉竹、天花粉、沙参、麦冬、葛根、粳米等。
   
 如兼见脾气虚形成脾气阴两虚者,可选用参苓白术散、资生丸、六神散、滋阴健脾丸等;
   
 如脾胃阴虚者,宜用沙参麦冬汤、益胃汤等。

四、心脾两虚,病证名。指心脾两脏气血虚弱的病变。
   
 病因:心脾两虚证是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久病失调及慢性出血等引起。
   
 主要证候:本证以心血虚、脾气虚为特征。心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心神不宁,则失眠多梦。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头目,则眩晕健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则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气血两虚则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心主血,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均有联系。
   
 治宜补气摄血,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心脾两虚证的治疗以补益心脾为大法,可选用归脾汤。但若以气虚为主,则病变多偏于脾虚,治宜补益脾气,方选参苓白术散等;若以血虚为主,病变部位多偏于心虚,治宜补养心血,方选养心汤、补心丹等。

3.五脏虚证及用药   

    肾虚 指肾脏功能减弱,需要根据不同的症状调治。

   
 肾之阴阳俱虚,肾气化生不足,症见滑精、早泄,尿后滴沥不尽,小便次数多而清,腰膝酸软,听力减退,气短,四肢不温,脉细弱等,治以补肾为主。

   
 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阳虚,要根据不同的症状做不同的诊治。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切不可因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而应慢慢调理。

肾阳虚 又称肾阳衰微、命门火衰。
   
 即肾脏阳气虚衰,是肾脏阳气衰竭表现的症候。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多由心、脾阳虚及肾,损耗肾阳所致,亦可由房事过度,肾阳损耗所致。)
  肾阳为各脏阳气之本,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的作用,故又称元阳真阳。肾阳充足,则人体机能活动旺盛。肾阳不足,对各脏腑的温煦功能减弱,出现肾阳虚证。
   
 如肾阳虚衰,亏损严重,可致命门火衰证;肾阳虚衰,脾失温煦,可致脾肾阳虚证;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可致膀胱虚寒证;水湿失于温化,泛溢肌肤,可致肾虚水泛证;肾虚水泛,水气凌心,可致肾水凌心证。
症状:腰膝酸痛,或腰背冷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男性易阳痿早泄,妇女易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以温补肾阳为法,常用金匮肾气丸、 右归丸之类。
   
 若肾阳虚不能温养子宫而见妇女宫寒不孕者,用艾附暖宫丸;
   
 肾阳不能温煦脾阳,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完谷不化者,用四神丸、理中汤、四逆汤
   
 肾阳虚而见浮肿者,用济生肾气丸
   
 肾水凌心而见心悸气短喘急胸闷者,用真武汤、苓桂术甘汤
   
 导致命门火衰者,可用扶命生火丹之类。
茶疗 中草药茶主要有碟清草、虫椹草、虫草等。

肾阴虚
   
 肾阴亏损,阴不制阳,致虚火虚热内扰,甚则动血扰神,并脑髓、骨骼、齿、发、官窍失养的病理变化。肾脏阴液不足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用现代说法来说,就是:肾阴虚-供给中枢神经、泌尿生殖系统的营养物质不足。
症状:腰膝酸软、两腿无力,眩晕耳鸣,脱发齿松,盗汗失眠,梦呓磨牙,口干,尿黄,大便干燥,男子阳强易举或阳痿、早泄、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阴精,是一身阴液的总源。阴精亏损会引发各种疾病,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消渴(糖尿病)等。

   
 肾阴虚可以吃哈士膜、黑木耳、黑芝麻、小核桃等进行食补,补肾药物则有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山药,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肾阴虚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也好,匮乏到一定程度,就是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比如说肾阳虚时间长了会有肾阴虚的症状,就是两种症状都有很多。所以补肾阳的时候,一定要补肾阴,而且要阴中求阳,而且在补肾阴的时候也不是一味的只用补肾阴的药物。
   
 肾虚的药物治疗应用滋阴补肾的药物。此类药物既有温和药又有甘寒药,如制首乌、熟地黄、五味子、黄精、墨旱莲、女贞子、龟甲胶、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子、西洋参等。

4.五脏虚证及用药   心

首先心脏,心脏的虚证包括:
   
 心气虚证,是指心脏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凡禀赋不足,年老体衰。久病或劳心过度均可引起此证。
   
 心阳虚证,是指心脏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证候。凡心气虚甚,寒邪伤阳,汗下太过等均可引起此证。
   
 心阳暴脱证,是指阴阳相离,心阳骤越所表现的证候。凡病情危重,危症险症均可出现此证。
   
 心阴虚和心血虚。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面色谈白或晃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虚,为心气虚,若兼见畏寒肢冷,心痛,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为心阳虚。若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则是心阳暴脱的危象。

   
 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若阳气不足,则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功能必大打折扣,是为心气虚了。
   
 身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心气虚便是其中的一种,心主血脉,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常表现为心悸,气短,多汗,过度疲劳则会加重病情,严重者则会发展成心阳虚,即心阳不振
   
 心阳虚是心气虚的重症除了心气虚的症状外,还有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脉微欲绝。多见于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病症。
  心阳虚证的原因同心气虚证,并多由心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 .临床表现是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状,如畏寒肢冷,心痛,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心阳虚证的治法为温通心阳,方用桂枝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保元汤等
  主证:除有心气虚的症状外,还出现畏寒肢冷,面色滞暗,心胸憋闷或作痛,舌质紫暗而胖嫩,脉弱。或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为心阳虚脱的危候。
  辩证:多见久病体弱,暴病伤阳耗气,年老脏气衰弱,禀赋不足等情况。
  心阳虚,心阳不振,阳气不得外达,故畏寒肢冷,面色滞暗。心阳不振,胸中阳气痹阻,故心胸憋闷或作痛,舌质紫暗,口唇青紫。若心阳暴脱,宗气大泄,则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息短气微,神志模糊,甚至昏迷,脉微欲绝。
  治法:温通心阳,回阳救逆。金匮肾气丸 柏子养心丸 附子理中丸
  方药:桂枝甘草汤加减或四逆汤加减。
  附子、肉桂、干姜,五味子,桂枝等。

   
 心阴虚和心血虚。指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以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心阴虚证为临床常见虚证之一。多因情志内伤,五志化火,消灼心阴;或因劳伤太过,心阴暗耗;或热病伤阴,心阴亏损;或肝肾阴虚日久,致使心阴不足。
  心阴虚症常见于心悸、怔忡、虚劳、不寐等病证中。
   
 在心悸、怔忡病证中出现心阴虚证,表现为心中动悸不安、胸闷不舒、虚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甚至出现心中动悸不能自主、惕惕若惊、心痛阵作、五心烦热、盗汗自汗、脉结代
   
 虚劳病中出现心阴虚证,表现为心悸烦躁、气短乏力、口干、舌淡、脉细数无力
   
 不寐病中出现心阴虚证,表现为心悸、五心烦热、不易入睡、舌红、脉数。

相似证候的辨别
  同心气虚、心阳虚一样,有了心的定位症状,如心悸怔仲,便可以认定心脏功能异常,可与其他脏腑区别开来,不同脏腑均有各自的定位症状。
  心血虚、心阴虚证的定位症状多见以下几种: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这组症状在心的阴血虚方面比较多见。如果舌红、升火、脉细数,或有盗汗测可辨为心阴虚。缺少红、赤、热、汗的症状,或见有脉细、舌淡、面色不华,则可辨为心血虚。
辨证注意点
  有心的定位症状,再加上阴虚或血虚症状,单纯的心阴虚,心血虚辨证不难作出。
心的定位症状除去心悸、怔仲,
还有神:失眠、多梦、神志异常;
心所在部位:胸闷、胸痛;
汗:盗汗,大汗;
舌:舌体运动及色泽变化等。
但是常见的,比较肯定的,是前面几项。胸、汗、舌的变化,也可由其他脏腑所引起。
施治要点 朱砂安神丸 养血安神丸 磁朱丸
(一)思虑过度,耗伤心阴可致心火独亢,引动肝肾相火内扰,病人可遗泄频作,耗伤肾阴,亦可心烦易怒,肝胆火旺,因此单纯用滋养心阴法效果不显时, 要注意清肝滋肾,平伏相火,适当选用黄连、石莲子清心火,知母、黄柏泻肾火,黄芩、桅子平肝火。可提高治疗本证的疗效。   
(二)在心阴亏耗的病人中,常见促脉,多责之心阴亏损,虚火偏旺,治宣清养心阴,这即是"促脉惟将火病医"。但临床常见促脉而伴见四肢浮肿,动辄气短,形寒舌淡,此时促脉不可作热病治疗。当辨为心气、心阳虚弱,而用益气温阳之剂,这时对促脉的治疗 即所谓"实宜凉泄虚温补"。据我们观察,临床上促脉所见的伴随症状,还可见到寒热夹杂,阴阳互损之候,病机上的矛盾,使治疗颇为棘手,这时常以附子配川连,或附子配麦冬、生地同用,可取得较好疗效。   
(三)老年人的心阴不足,用药常虚不受补,补之失当,则易助邪,所以味厚、粘腻等大补之品往往不相宜只宜清补、平补、缓补、调补为佳。要达到补不助邪,补之能受,方为恰当。药物可选用黄精、玉竹、麦冬、北五味、沙参、元参、何首乌、生地等;若嫌滋腻,适当加砂仁、白蔻仁、橘红等和胃之品以监之

橘红
【药用部位】
   
 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的外层红色部分。植物形态详""条。
【功能主治】
   
 消痰,利气,宽中,散结。治风寒痰嗽,恶心,吐水,胸痛胀闷。
   
 《医学启源》:"理胸中、肺气。"
   
 《纲目》:"下气消痰。"
   
 《本草汇》:"能除寒发表。"
【选方】
   
 治嘈杂吐水:真橘皮(去白)为末,五更安五分于掌心舐之,即睡。(《怪证奇方》)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憨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一两半。上细锉,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局方》二陈汤)
   
 治途中心痛:橘皮(去白),煎扬饮之,甚良。(《谈野翁试验方》)
   
 治风痰麻木:橘红一斤,逆流水五碗,煮烂去滓,再煮至一碗。顿服取吐。不吐加瓜蒂末。(《摘元方》)
   
 治产后脾气不利,小便不通:橘红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妇人良方》)
   
 治乳痈,未结即散,已结即溃,极痛不可忍者:陈皮(汤浸去白,日干,面炒黄)为末,麝香研,酒调下二钱。(《圣惠方》橘香散) [展开]
【宜忌】
   
 阴虚燥咳及久嗽气虚者不宜服。

5.五脏虚证及用药   肺

    肺虚论曰:肺为华盖,复于诸脏,若肺虚则生寒,寒则阴气盛,阴气盛则声嘶,语言用力,颤掉缓弱,少气不足,咽中干无津液,虚寒乏气,恐怖不乐,咳嗽及喘,鼻有清涕,皮毛焦枯,诊其脉沉缓,此是肺虚之候,虚则宜补也。
   
 肺虚,泛指肺气不足或肺阴虚而言。临床表现有少气,呼呎浅短,耳聋,咽干等(《素问·脏气法时论》)。参见肺气虚肺阴虚

一、肺气虚 肺气虚损不足,临床以咳嗽乏力、畏风自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多见于咳嗽、哮喘、自汗,以及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

金复康口服液
黄芪、北沙参、麦冬、女贞子(酒制)山茱萸、绞股蓝、淫羊藿、葫芦巴(盐水炒)、石上柏、石见穿、重楼、天冬。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证不适合手术、放疗、化疗的患者,或与化疗并用,有助提高化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
生桂口服液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改善肺气虚寒所致的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畏寒。
益气祛痰合剂
清热化痰,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痰热症,症见:咳嗽痰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
润肺止嗽丸
润肺定喘,止嗽化痰。用于肺气虚弱引起的咳嗽喘促,痰涎壅盛,久嗽声哑。

   
 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咳喘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等。由于肺主诸气而司呼吸与声音,有输布精微至全身,通调水道的作用。因而病理上,肺气不足,一则胸中宗气亏少,呼吸失司;二则卫气不足,卫外不固,易被外邪所袭;三是肺气虚少不能通调水道,布散精气而致水液失调,脏腑周身失养。
   
 所以肺气虚的辨证要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咳嗽声低无力,喘息短气,声怯懒言,痰多清稀。
面色不荣,畏寒自汗,疲乏无力,易患外感,或脾气虚导致大肠传送无力而致便秘,虽有便意而大便难下伴汗出气短。
除上述肺经症状与全身表现外,多见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或细弱。

  肺气虚又可发展为肺阳虚,前述症状更加严重,且有背寒怕冷,反复感冒等阳虚表现。如肺气虚与脾虚或肾虚同时存在,可出现浮肿,小便不利。
治疗方法
  (1)对本脏虚损、肺气不足。症见气短喘促,或咳嗽,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当补益肺气,宜用保元汤加五味子:人参9、黄芪15、生姜3、五味子6、炙甘草3,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9、胡桃仁30、生姜3、五味子6,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对易患风寒感冒,症见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宜用玉屏风散加紫苏:黄芪15、白术15、防风12、生姜6、紫苏10。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当益肺气固表,宜用玉屏风散(前方去紫苏)煎汤口服,12次。或用玉屏风丸16(或冲剂)12次。也可用北芪片14片,12;或用人参北芪片,14片,12次。
  (3)对虚寒性慢性鼻窦炎,症见头昏、恶寒、自汗等。当以补肺气为主,兼以通窍、解毒。宜用鼻通宁滴剂(含辛荑、苍耳子)滴鼻,112滴,123次。或用鼻通丸(含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黄芩、甘草)11丸,12次。均加服北芪片。
  (4)对肺气阴两虚兼肾阴不足,症见阴虚内热、舌红口干、干咳少痰、手足心发热、失眠盗汗、梦遗失精、大便干燥等症状。治疗宜用补阴煎加减:生地15、麦冬10、天冬10、北沙参10、地骨皮10、女贞子15、天花粉6、甘草3。本方有滋肾润肺、清虚热止干咳的作用。
  (5)对肺气虚兼肾阳不足,症见形寒而畏冷、清涕不收、小便频数、余沥不禁者。可补气温肾,宜用保元汤:人参9、黄芪15、肉桂6、生姜3、炙甘草3。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2—3次。

肺气虚适宜食物
   
 母鸡(一年内老母鸡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推崇,主要是从中医上来说,母鸡的鸡肉属阴,比较适合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者食用。而老母鸡由于生长期长,鸡肉中所含的鲜味物质要比仔鸡多,这是使鸡汤味道更鲜美的主要原因。另外,老母鸡中脂肪含量比较高,炖出的汤也更香一些。
   
 猪板油 猪板油不单单是肥肉,而是肥膘!猪肚子上的成条状的肥肉。 板油一般指这种生的肥膘。 猪板油不是肥肉熬的.应该是猪肚子里肥油.很大一张,一板一板的.有薄膜包裹的油.如果熬猪肉油的话应该是猪油。 猪板油是做很多菜不可少的一门重要原料。
   
 猪肺 猪肺质嫩,色红白,适于炖、卤、拌,如卤五香肺银杏炖肺等。
   
 肉羹 肉羹是台湾传统羹类料理具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台湾河洛料理的代表菜色之一。

二、肺阳虚
  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吐涎沫,质清稀而量多,短气息微,形寒肢冷,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冒,面白神疲,口不渴,舌质淡胖,苔白滑润,脉迟缓或迟弦。
  肺阳虚证如见于肺痿病中,其临床表现以吐涎沫,质清稀量多,短气息微,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饮食减少,口干不渴,小便频数,甚则遗尿为特征,此由肺气虚馁,阴寒内生,气不化津,清阳不布所致,治宜温肺健脾,益气化涎,方选甘草干姜汤(《金匮要略》)合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见于哮喘病中,其临床表现以喘促气短,吸浅呼长,吐痰清稀,言语无力,咳声低弱,自汗形寒,四肢不温,口不渴,脉迟弦或迟缓为特点,此系肺虚有寒,气不温煦所致,治当温肺益气,化痰平喘,方选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甘草干姜汤,酌加黄芪。

  肺阳虚证以年高体弱、阳虚之人为多见,每于冬寒季节病情加剧,甚则咳喘频频,不能平卧。本证亦好发于寒冷高原地区,此与高原气寒凛烈,寒易伤阳有关。

  肺主一身之气,气属阳,《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肺气虚寒,气不布津,水饮不化 ,其病机演变可见三种情况:一是肺气虚寒,卫阳不足,易致阳虚外感,症见恶寒,头身疼痛,无汗,四肢不温,语声低弱,脉沉迟无力;二是肺气虚寒,水津不布,聚而为饮、为水,症见咳喘胸满,痰出稀薄,状若白沫而量多,甚则肢体浮肿,头晕目眩;三是肺气虚寒,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症见肢体肿胀,小便不利。

  肺阳虚证应与肺气虚证风寒犯肺证寒痰阻肺证相鉴别。
  肺气虚证与肺阳虚证:气属阳,肺阳虚证是由肺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成。肺阳虚证与肺气虚证相较,除气短、神疲、声怯、自汗、面白等肺气虚弱之表现外,还兼有阴寒内生之形寒肢冷,背寒,咳吐涎沫,脉迟等阳虚表现;肺气虚证病变尚轻浅,没有寒象,而肺阳虚证病变较深较重 ,有寒象。
  风寒犯肺证与肺阳虚证:二者皆为肺之寒证,但一表一里,一实一虚。风寒犯肺证系外感寒邪,肺气失宣所致,其症以咳声重浊,伴头痛、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等表实症为主;肺阳虚证是肺气虚弱,阴寒内生,其症以咳声低弱,畏寒肢冷,吐涎沫,自觉背部寒冷,脉沉等为主。
  寒痰阻肺证与肺阳虚证:前者为实,系感受寒邪,或暴饮寒凉,损伤肺脏,痰湿留滞而成,正如《难经·四十九难》所云:形寒饮冷则伤肺,临床可见咳喘胸闷,痰白质稀量多,甚则不能平卧,伴有恶寒发热,浮肿少汗,身痛,脉浮等寒邪束肺之症。后者属虚,乃肺气不足,虚寒内生,水津不布所致,临床可见咳吐涎沫,质稀量多,伴有畏寒肢冷,气短息微,自汗,喘促,神疲乏力,面白等虚寒之症,据此为辨。

附:

  
 《金匮翼》云,温法有二,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肺阳虚的基本治法正为温补。咳嗽:痰涎清稀、头 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兼小便不利,脉沉滑。《景岳全书·咳嗽》云,凡脉见细弱,证见虚寒而咳嗽不已者,此等咳嗽,皆不必治嗽,但补其阳,而嗽自 止。温肺汤(林佩琴《类证治裁·咳嗽门》、喻嘉言《医门法律·咳嗽门》)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喘证:喘息咳嗽,痰多稀薄如水状,恶寒,无汗,形寒肢冷,背凉,面色青晦,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小青龙汤加减。

   
 哮证:呼吸紧迫,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咳吐稀痰,不得平卧,胸膈满闷如窒,面色苍白或青灰,背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小青龙汤加减。

   
 肺胀:虚满而喘咳,痰清稀,尿少,面唇青紫,舌紫暗,苔白滑,脉沉细。温阳补肺汤加减。

三、肺阴虚
   
 阴液不足而不能润肺,主要表现为干咳、痰少、咽干、口燥、手足心热、盗汗、便秘、苔少质红少津脉细而数或咳血等。
   
 证因分析:多由久咳久咯耗伤肺之阴液;或因痨虫袭肺,燥热之邪犯肺烁烁肺阴;或是汗多不固,阴津耗泄等,均可导致肺阴亏虚。
   
 肺阴虚,治疗宜养阴润燥,降火止咳,方用百合固金丸(《医方集解》)
  主要临床表现为:干咳,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咽干,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肺阴虚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其临床表现各具一定特点,治法亦不尽相同。
   
 如咳嗽病中出现肺阴虚证,则多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潮热颧红等虚咳特点,此由肺阴亏虚,肺失濡润,而虚热内生,肺气上逆所致,治宜滋养肺阴,肃肺止咳,方选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
   
 若肺痨病中见肺阴虚证,其临床表现多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胸痛,潮热颧红,盗汗,互相染易等久咳虚损为特征,此系痨虫蚀肺,阴津耗伤,清肃失职,肺气上逆而为病,治宜养阴清肺,杀虫止咳。方选百合固金汤( 医方集解》)酌加百部、十大功劳叶等药。
   
 若咳血病中出现肺阴虚证,临床表现每见咳嗽少痰,痰中带血,其色鲜红,胸痛,潮热盗汗,颧红,口干咽燥等特点,此缘肺阴不足,清肃不行,阴虚火旺,火灼肺络所致,治当滋阴润肺,凉血止血 ,方选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合四生丸(《妇人良方》)化裁。
   
 若肺痿病中出现肺阴虚证 ,常见咳吐浊唾涎沫,质地粘稠,不易咯出,咳声不扬,气急喘促,形体消瘦,皮毛枯萎,口燥咽干等临床表现,是由肺阴不足,虚火内炽,阴津枯涸,肺气上逆所致,治疗应滋阴润肺清热,方选麦门冬汤(《金匮要略》)加味,或用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化裁。
   
 总之,肺阳虚证在不同疾病中临床表现各具特点,可据此加以辨析。

  肺阴虚证常见于久病体弱者,以阴虚火旺,形体消瘦,颧红,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为常见。肺阴虚证每于秋燥季节有所加重,多久病不愈,对人体损伤较甚。

  肺为娇脏,主治节,外合皮毛,易寒易热。肺阴虚证在其病机演化过程中常伴见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肺阴虚损,久病不愈,影响人体卫外机能,易感受外邪,而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干咳少痰,咽喉疼痛等外感表证;
   
 二是由于肺阴虚损,子盗母气,脾胃受累,而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 ,渐致形体消瘦;
   
 三是肺阴不足,阴虚火旺,火伤肺络,而见咳嗽咯血,潮热颧红等虚损之症。
  本证通常须与燥邪伤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肾阴虚证相鉴别。
  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秋季燥邪主令,易伤津液,外感燥邪,则成燥邪犯肺证。本证邪从外入,与阴虚肺燥的临床表现多有类似之处,如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咳而不爽,咽干,心烦等症。但二者在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上有所区别。燥邪伤肺证,系感受外邪所致,必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鼻干燥,脉浮等表证;肺阴虚证是肺之阴津亏耗,津液不足,虚热内生,每由内伤而致,故不兼表证而常见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等阴虚火旺的表现。以上可资鉴别。
  肺气阴两虚证既肺阴虚证:二者在病因病机上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所区别。肺气阴两虚证既可由肺阴虚证,阴损及阳,演变而来,也能由肺气虚证,汗出过多,或过服温热,火热劫阴发展而成 ,临床除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声音嘶哑等肺阴虚表现外,还同时有喘咳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容易感冒等肺气虚证,可资鉴别。
  肺肾阴虚证与肺阴虚证:肾藏精,为水脏,居于下焦,肺主气,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位于上焦。在五行中,肺属金,而肾主水,金水相生,互有影响。因此,肺阴亏损,迁延不愈,金不生水,母病及子,久病伤肾,肾阴虚耗,可形成肺肾阴虚证;而肾阴亏损,劳伤过度,肾阴虚竭,阴虚火旺,虚火灼肺,亦可致肺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除具备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外,还伴有动则咳喘加重,骨蒸盗汗,腰膝酸软,心烦失眠,男子失精,女子月经不调等肾阴虚证的表现,可与单纯肺阴虚证相鉴别。

   
 肺阴虚应当滋阴润肺。应用川贝枇杷膏、莱阳梨糖浆、川贝雪梨膏等可以治疗肺阴虚的,草药有天门冬、麦门冬、沙参、旱莲草等。
  炖雪梨川贝:雪梨1个,川贝母6。将雪梨挖去核,川贝纳入梨中,盖好孔,用白线扎好,放锅内水炖,约1小时左右,梨熟烂,饮汤食用,每日1次,连服3~5天。功效:本方用于肺肾阴虚感冒之发热、咳嗽等。有滋阴润肺,清热化痰的功效。
  桑菊薄荷饮 :洁净的桑叶、菊花各5,苦竹叶、白茅根各30,薄荷3。上五味一并放入茶壶内,用沸水温浸10分钟,频饮,也可放凉后饮用。
  丝瓜花蜜饮 :洁净丝瓜花10。以沸水冲泡,温浸10分钟,加入蜂蜜适量,温服,每日3次。
  鲜藕姜汁:去节鲜藕500,生姜50。将藕与姜洗净,切碎,以洁净纱布绞取汁。一日内分数次服完。
  白鳝鱼沙参汤 :活白鳝鱼250,沙参15,玉竹15,百合24,百部10。将鳝鱼去肠杂,洗净切碎与余药共加水适量炖熟,入少许盐调味,吃肉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
  要彻底摆脱肺肾阴虚的状态,首要的就是要补肾,研究发现冬虫夏草性温,味甘,有补肾和补肺的作用,是一种平补阴阳的名贵药材。如《本草从新》说它保肺益肾。《药性考》亦云:虫草秘精益气,专补命门。《柑园小识》还说: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凡肾虚者选用天然氨基酸含量较高的冬虫夏草4配合肉类如猪瘦肉、鸡肉或鸭肉等共炖,连续服用一个月大部分肺肾阴虚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