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您让子孙后代铭记薪火相传的历史印记

 熊猫康乃馨 2017-01-02

     此文很朴素,但是很有意义,历史印记需要传承。

                   

                                       家谱的故事
     只希望年轻一辈明白前辈苦心,好好传下去给后世子孙,我想这是宗亲们历经千辛万苦,四处奔波,搜谱考证,最终完成重修的动力所在吧。



    去年中秋假期回渝探望父母,很久没有回重庆了,挺想念两老的。

   母亲说,堂兄把修订完的家谱给了我家一套,我抚摸着厚厚的家谱思绪万千。




   我家保留有一本残破的谢氏家谱总谱,还是大伯年轻时从大爷爷手上抢救下来的。听我母亲说,我爷爷一辈有十个堂兄弟,家谱由大爷爷保管。大爷爷只有一个女儿,在他病重临终前,却把家谱付之一炬,幸好当时大伯去看望大爷爷,看见在燃烧的族谱,抢出本总谱来,其余的尽数烧毁了。可能是无子继承家业,旧时观念女是夫家人,按老家说法就是绝后了,女儿是上不了族谱的。


    这本老族谱保存在我家三十多年了,去前年修谱的宗亲还来借阅过,以考证我们是属于哪房支系。当时是八十年代我还在读书,闲暇之余也看下家谱,谱里记载谢氏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周宣王之母舅,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失去爵位,谢国为楚国所灭,子孙四处逃亡,以国都为姓,称谢氏。


   谢氏到两晋南北朝时,英才辈出,谢安、谢玄、谢灵运等扬名海内,在朝为官者众,与当时另一豪族并称“王谢”。.谢氏族人多居于河南,祖庭河南南阳东谢营村,因战乱迁徙流亡,四处分散安居各地。总谱保留了北宋著名诗词、书画家苏东坡所作序文题词,还保留了江西部分字辈,我还记得的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余的忘记了......这本族谱修订于清光绪二十一年谢氏祠堂,粮一百担银钱若干为润笔,历时三年修成。




    我姓始祖四兄弟清初从河南开封府迁移入川,一兄落居长江流域宜昌,另一落居重庆府长寿,其余两兄弟落居川内。总谱记载了入川始祖安定下来后,回老家迎父母入川并终老于此。族谱从入川始祖记起,直到我爷爷一辈,后面我父亲这辈人就没有。一0年老家召开谢氏宗亲联谊会,在清明节联合川渝各县谢氏同宗开会,决定重修谢氏族谱,追根溯源,还清历史本来。古有“国有史知兴替,家有谱知世系”,今逢国泰民安,国家繁荣昌盛,理应重修族谱传承后世,老一辈逐渐凋零,修谱刻不容缓。


    宗亲会选举出修谱人员,多是本族德高望众之宗老,他们不辞辛苦,四处收集本姓族谱,近及川渝各县,远及祖居地河南南阳、湖南、湖北、广东等地。以严谨态度考证每一支系,还历史本来面目。历时三年把县内每一个宗亲聚居地始祖入川来源搞清楚,共有十二支入川始祖,多以湖南、广东、湖北占九支,其它地三支。


    前年清明节宗亲会向全县宗亲发放了县内总族谱,分聚居地编撰,这次修谱与时俱进,女儿也全名列于谱内,婿、外孙子(女)以后可列上。谱书定下三十年大修一次。我家是母亲回老家时在堂兄家拿到的,很厚一本,修订者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工作量之大不可想象。老一辈人心怀责任,毅然挑起重担,令后辈钦佩敬仰。


   家谱是一个姓氏薪火相传的历史印记,它是一个姓氏的迁徙史,更是一个宗族荣耀史。历代先贤,名留族谱,激励后代再创辉煌,去追逐祖先前进的足迹,鼓励后人勇往直前,干出一番成绩。


   今次修谱续订新的世辈传承,共排定四十字,直到一百代。现在年轻一辈对字辈已不是很重视,给孩子取名随心所欲,只觉得好听就行。只希望年轻一辈明白前辈苦心,好好传下去给后世子孙,我想这是宗亲们历尽千辛万苦,四处奔波,搜谱考证,最终完成重修的动力所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