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常用的血糖监测的优缺点,你了解吗?

 渐近故乡时 2017-01-03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手段。有规律地进行血糖监测有助于鼓励患者积极地参与糖尿病管理,为医护人员提供数据以制定个体化降糖方案,评价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及优缺点


自我血糖监测(SMBG)

利用血糖仪测定“实时”末梢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反映最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认可的评价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糖化血清白蛋白(GA)

反映近期23周平均血糖水平,短期内血糖变化较HbA1c敏感。


动态血糖监测(CGM)

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间接反映血糖水平,连续监测3 d血糖,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4种血糖监测方法都不能用于诊断糖尿病,而是多用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血糖的监测和评估。


常用血糖监测方法及优缺点比较,见表1。



知识链接末梢血糖和静脉血糖的差异


末梢血糖是用血糖仪检测的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静脉血糖是静脉血清或血浆葡萄糖。由于临床上静脉血糖采用较为精密的血生化仪测定,准确度较高,较为可信,所以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以静脉血糖为准


目前,各机构和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中所说的血糖都是指用葡萄糖氧化酶或己糖激酶法测定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末梢血糖不能用于诊断糖尿病,只能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各时间点血糖监测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自我血糖监测的监测频率和时间需根据患者实际需要来决定,与治疗措施(是否接受胰岛素的治疗)、血糖有无达标等因素有关。监测可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如餐前、餐后2 h、睡前及夜间。


空腹血糖(FPG)

不等于“早晨没吃饭的血糖”,而是指810 h未进食的过夜血糖。FPG反映胰岛素基础分泌状况。


餐后2 h血糖

是指第一口进食开始计算时间的早、午、晚餐后2 h血糖,主要反映胰岛素餐后分泌状况。


餐前血糖

一般指午餐前和晚餐前血糖,有助于发现无症状及医源性低血糖。


睡前血糖

一般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者,可判断药物治疗效果及是否需要睡前加餐,预防低血糖发生。


夜间血糖

指夜间2:00-4:00的血糖,用于了解有无夜间低血糖,在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时应监测夜间血糖,以分辨其原因(是“苏木杰现象”或“黎明现象”),及时调整药物。


随机血糖 

是指除以上指定血糖监测时间外的任意时间血糖,便于随时捕捉特殊情况下的血糖变化,作为临时调整治疗的依据。见表2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陆菊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