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渊冲先生“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pxiang818 2017-01-04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文学翻译是艺术的高级形式。如绘画、音乐、戏剧是不同的艺术。绘画要有悦目的形美,音乐要有悦耳的音美,戏剧要有感人的意美。文学翻译,尤其是诗词翻译,需要意美、音美、形美,所以,文学翻译是综合性的艺术。文学翻译家要如画家一样使人入历其境、如音乐家一样使人如闻其声、如演员一样使观众如见其人,因此,文学翻译作品应该是原作者用译语的创作。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统一,而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统一,而统一应该是提高。词汇是语言文化的基因,两种语文的词汇有时相等,有时不等;相等时,两种语文处于均势,不等时,一种处于优势,另一种处于劣势。统一时,如果两种语文处于均势,那自然好;如果一优一劣,那就要争取优势,所以说统一就是提高。 统一的结果是译文,译文应该改变译语的劣势,争取均势,最好能够发挥译语的优势。争取均势,可以用等化的方法;改变劣势可以用浅化的方法;发挥优势,可以用深化的方法。浅化可以使人知之,等化可以使人好之,深化可以使人乐之。

     意美、音美、形美(三美论)是文学(尤其是诗词)翻译的本体论;优势、均势、劣势(三势论)是两种语言关系的认识论;深化、等化、浅化(三化论)是文学翻译的方法论;知之,好之,乐之(三之)是文学翻译的目的论。总体来说,艺术论是文学翻译的认识论;简单来说,文学翻译就是“美化之艺术”,三美、三化、三之的艺术。
许老出席2016年7月18日北京香山“假日书院”活动,作“中西翻译理论的不同”主旨讲座

    在许渊冲先生看来,“信、达、雅”三字经可以理解为“信、达、优”。“优”就是发挥译语优势,就是用译语最好的表达方式,用富有意美、音美、形美的词语,换句话说,“优”就是“美”。其次,深化、等化、浅化(三化论)说明“对等论” 只能解决西方语文之间的翻译问题,不能解决中西文学翻译的难题;“三化”包括等化,但不是对等,而是创造,“化”就是“创”创的结果是使译作和原作意似、形似、神似,目的是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意似使人知之,形似而意似使人好之,神似使人乐之,這是“三似”和“三之”的关系。“美化”就是“创优”,“优”有高下之分,所以创优就是竞赛,看哪种语文更能表达原作的内容。总起来说,文学翻译也可以说是“创优似竞赛”;“优”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创”是方法论,“似”是目的论,“竞赛”是认识论,和前面提到的“美化之艺术”加起来,一共是十个字: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许老获国际译联颁发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成为首位亚洲得主(此奖为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 )

    這就是许老积累六十余年文学翻译的经验(用中、英、法文出版了五十多本文学作品,把两千多首诗词译成英、法韵文)得出来的理论。实践的成果如:“不爱红装爱武装”译成“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這个译文既不合乎“信、达、切”的要求,也不是“最佳近似度”。那么,到底是要這种翻译还是要“信、达、切”或者“最佳近似度”的理论呢?许老认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如果理论不能解释或者产生好的翻译,那就要修改理论。

     最近,许老还把最新的科学成就融入了文学翻译的艺术。在数学方面,提出了文学翻译的模糊数学公式是1+1>2(意大于言);在物理方面,把超导理论引入文学翻译,提出译文传导的信息可以超越原文(超导论);在化学方面,说文学翻译是把一国创造的美转化为全球美的“化学”;在生命科学方面,把克隆理论引入文学翻译,认为引进优质基因,可以改善译文,甚至超越原文(克隆论)。

     许老认为,翻译理论应该是双向的,既可以运用于外译中,又可以应用于中译外。在许老的诸多作品中也是如此,把“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理论既应用于翻译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司各特的小说,拜伦、雪莱的诗歌,又运用于翻译法国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作家作品;同时还应用于中国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英译和法译。

——以上内容摘选自许渊冲著 《文学与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