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不知所起,译往情深】译界泰斗许渊冲是如何学英语的

 神气哥 2019-09-25

最近,由董卿主持的电视节目《朗读者》开播,第一集就请来了翻译界的泰斗许渊冲。

节目开始许老先生刚上台就给了董卿一张名片,上面赫然写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这股傲气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然今年已经96岁,但他思维敏捷、声如洪钟,谈起翻译来滔滔不绝。在节目里,许渊冲先生表示自己现在还经常加班加点做翻译。

在节目中,他还教了我们如何文艺地表达“熬夜”——The best of all ways(一切办法中最好的办法);To lengthen our days(延长我们的白天);To steal some hours from the night(从夜晚偷几点钟)。

“想要延长白天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夜里偷几点钟”(从此我为自己的熬夜找到了文艺的借口)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先生的一句话“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

视频在此,还没看的小伙伴赶紧来膜拜一下吧~

视频失败?切换电脑版,或用以下浏览器:
UC百度QQ360谷歌opera

也许很多人已经看过这个视频,但今天我们要跟你分享的是许渊冲先生的英语学习之道,以及他对翻译“好坏”的看法,下面就让我们重新来了解这位大师吧!

他有过哪些著作

■许渊冲小传

许渊冲,江西南昌人,1938年考入著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曾师从钱锺书学习英文翻译。上世纪40年代,许渊冲先后在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和法国巴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入北大外国语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任教。

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译联杰出文学翻译奖(北极光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同年,获北京大学大雅奖。

迄今为止,从事翻译工作70余年的许渊冲已出版各类著作150余部,涵盖汉语与英、法语互译。上世纪80年代起,许渊冲开始把中国古典诗词曲赋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计有《诗经》、《论语》、《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牡丹亭》、《桃花扇》、《西厢记》、《长生殿》等,深受西方赞赏,许渊冲于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许渊冲的学术著作有《翻译的艺术》、《中诗英韵探胜》、《文学与翻译》等。此外,他还翻译了包括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德莱顿的《一切为了爱情》等十余部重要英法译汉作品。

他如何与英语结缘?

初学英语嫌拗口,也曾爱听“小星星”

别看许渊冲如今是翻译界的泰斗,但在刚接触英语时,他并不“感冒”。

欲求原因,且让我们翻开许渊冲的回忆录,暂时“穿越”到1921年的4月18日,一个百花欲开、新月渐圆的时候。

那一天,在江西南昌的一户普通人家,一个哭声特别响的男婴呱呱坠地,这就是许渊冲。

许渊冲的父亲只读过几年私塾,社会地位不高。曾有人推荐他去一乡下学堂做校董,但有人却因“资历不够”而反对。

这事让许父很生气,许渊冲记得小时候父亲常说要他们好好读书,“有了资格,才好为家庭争口气!”

许渊冲首次接触英语是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英文老师教二十六个字母,讲到“wxyz”四个字母时,因为没有中文读法可以借鉴,许渊冲被难住了。

“幸亏二堂兄把这四个字母编成口诀:‘打泼了油,吓得要死,歪嘴!’这才勉强记住。”在许渊冲的自传里,也记录了这一段趣事。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还不会国际音标,许渊冲对英语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兴趣。

倒是六年级的时候,许渊冲听见哥哥背英文儿歌“星星眨眼睛”时,觉得很好听,“这是我第一次学到的两句英文诗,却是我后来翻译几千首英文诗的第一步。”

有意思的是,当记者辗转找到当初这首可以算许渊冲“英语启蒙”的儿歌时,居然是如今仍然传唱、并在亲子秀真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开头Kimi唱的那两句:

Twinkle,Twinkle,little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这里有一段从Youtube上找到的视频,标题为“A Master of Interpretation: Understanding Shakespeare and Tang Xianzu”,里面有许先生讲英文的片段

视频失败?切换电脑版,或用以下浏览器:
UC百度QQ360谷歌opera
他如何实现英语水平飞跃的?

西南联大师从钱锺书,奠定“创译说”

许渊冲真正对英语感兴趣是在高二时。一次考试,记忆力极好的许渊冲轻易背下了教材《英文短篇背诵选》里的30篇短文,成绩一下子跃居班级第二。再加上老师教学得法,让许渊冲对英文产生了兴趣。

此外,许渊冲又读了朱光潜的《谈兴趣》一文,“使我读书教学都重兴趣:没有兴趣的书不读,没有兴趣的课不听;有了兴趣的事可以做得尽可能好,教书教得有趣时,学生反应令人神往;译诗译得神来时,读者反应令人入迷”——许渊冲一生的翻译学术思想就此奠定。

1938年,许渊冲考入了刚成立不足一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当今的物理学家杨振宁、经济学家王传纶、两弹元勋朱光亚以及两院院士王希季等成为同年级的同学。

在西南联大期间,许渊冲听过不少精彩的讲课,比如闻一多讲《庄子》。他认为,1938年~1946年间的联大胜过哈佛大学,“因为联大不仅有当时地球上最聪明的头脑,还有全世界讲课最好的教授”。

因此,许渊冲不仅疯狂汲取中国古典文化知识,并在大一时师从钱锺书学习英文翻译。从许渊冲写的《钱锺书先生和我》一文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当时听钱锺书讲课还是日后与钱锺书通信谈论译诗之法,都使许渊冲获益良多。

在给许渊冲的一封回信中,钱锺书一语道破翻译的难点——“无色玻璃般的翻译会得罪诗,而有色玻璃般的翻译又会得罪译”。

在评价许渊冲的译作时,钱锺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你带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灵活自如,令人惊奇。”

许渊冲回忆说,钱先生的信对他是一个鼓舞,也是一种鞭策。此后数十年的翻译工作,许渊冲字斟句酌,一直以“知之、好之、乐之”为评论译文的三大标准,并专门著述予以解释:“知之是低标准,看译文能不能使读者理解;好之是中标准,看译文能不能使读者喜欢;乐之是高标准,看译文能不能使读者愉快。”“知之是要达意,好之是要传情,乐之是要感动。”

因此,他认为译文要能传达原文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才有可能达到翻译的高标准。

“如何能传达原文的三美呢?那可以用三化的方法:等化,浅化,深化。”而这“三化”,“合起来说就是优化,就是再创作,或者说创译”——许渊冲坚信:翻译就是一门化原文之美为译文之美 、再创作的过程。

1941年应征在美国志愿空军任英文翻译,把三民主义解释并翻译为美国林肯总统的“民有、民治、民享”,惊艳全场。

什么促使了他翻译中国文学作品?

译中国律诗为英法韵文,异国惊艳

众所周知,译诗难,译博大精深、讲究含蓄之美和意境的中国格律诗更是难上加难,可许渊冲一心想把中国文化的精髓推向世界。他认为中英互译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翻译,“全世界有十多亿人在用中文,又有约十亿人在用英文,所以中文和英文是全世界用得最多的文字”。

平时关心政治的许渊冲说,21世纪是中国崛起的世纪,他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不只是经济方面,还有文化方面,文学翻译理论的崛起就是中国文化在全世界崛起的先声,是中国争办世界一流大学、出版世界一流文学作品的先声。

1958年,许渊冲开始把《毛泽东诗词》翻译成英语韵文。而得益于他1950年赴法留学的机缘,他以自己在法国巴黎大学研习文学研究的积累,同时也着手了中译法的翻译工作。资料显示,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源源不断地把中国古典文学精华翻译成英、法韵文。

据许渊冲回忆,由于诗词的原文意大于言,寥寥数字即引起无限联想,比如《诗经》中的”悠哉悠哉”,意味深远,韵味无穷,仅形似的译文难以表达。所以,他在译诗的过程中,改用了“意译”的方法,采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也就是“创译法”。

其实,许渊冲并不排斥直译,他在谈到唐宋词翻译时也曾说过,如果直译就是译语的最好表达方式,那也可以采用直译。许渊冲的创译法,就是不拘一格,反复斟酌,直到找到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概括成三个字,可以说是‘信达优。”

许渊冲用创译法把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译成了英法韵文,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有的美国学者甚至认为许译已达到了英美文学的高峰,20世纪学贯中西的文理大师、美国科学院院士顾毓琇就曾指定让许渊冲翻译《顾毓琇诗词选》,西南联大时的同窗杨振宁在为许渊冲回忆录《追忆逝水年华》英文版写序时,也赞赏许译“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下面这个视频是2016年7月,许渊冲教授在北京香山饭店做了关于“中西翻译理论的不同”的讲座。在讲座上他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翻译的观点,比如许先生认为西方语言是精准的语言,汉语是精炼的语言。

他认为,中英语言有最多90%的部分是对等的,其他不对等的部分需要创新翻译。西方有人基于对等理论,认为诗歌是不能让中国人翻译的。许先生列举了大量实例进行了反驳,并得出结论:中国的诗歌不用中国人翻译是行不通的。

视频失败?切换电脑版,或用以下浏览器:
UC百度QQ360谷歌opera

许先生对中国传统经典有着深刻的、独到的理解。“道可道,非常道”被他翻译为“The truth can be known, but it may not be the truth you know.'基于此,他对诗歌的翻译,以及当今南海问题等进行了有趣而富有深意的评价。

浅谈如何做出好翻译

如何才能做出好的翻译?有没有标准和相应的方法呢?我们来看看2015年6月翻译大家许渊冲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表达的看法吧。


二十年前,翻译界掀起了一场关于《红与黑》译本的论战。上海《文汇读书周报》把译本分为“等值”和“再创造”两类。

当时有学者在香港翻译会议上说:“‘等值’类指译文句子结构与原文形式比较贴近,并较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再创造’指译者对原文的形式与结构进行了艺术变动。

译文中注进了译者的个性。读者选择的结果如下:选择‘等值’类的占78.3%,选择‘再创造’类的占21.7%。

说明喜欢‘等值’的读者占大多数。”把译文分成“等值”和“再创造”两类对吗?“等值”的译文不需要再创造吗?“再创造”的译文不等值吗?这都需要举例研究。我们先来比较《红与黑》第一章第一句的两类译文:

(等值)维里埃尔(Verriere)这座小城可以算是弗朗什—孔泰那些美丽的城市中的一座。

(再创)玻璃市算得是方施—孔特地区山清水秀、小巧玲珑的一座小城。

第一种译文的“维里埃尔”完全是音译,但原文前半分明是玻璃的意思,所以第二种译成“玻璃市”,比起音译来,哪种译文和原文更等值呢?音译没有传达任何意义,要说等值,恐怕远远比不上再创的译文吧。

第一种译文说“美丽的城市”给人的印象是城市的建筑美丽,并不包括山水在内,但是《红与黑》第一章同一段接着就描写玻璃市的山水,而且原文分明说的是“最美丽”,这就可以包括山水在内,可见第一种译文翻译的只是一句之内的字,而不是全段之内的“意”。

至于“小巧玲珑”,1950年我三次走过法国和瑞士的边境,发现那里的小城真是“小巧玲珑”,所以这个再创的译文不但是译了原文的字,而且译出了原文的“意”,使读者更了解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这种译文比起第一种来,哪种更和原文等值呢?恐怕第一种只是形式上等值,而第二种才是内容上等值吧。

也许一个例子不够,我们再看第二例吧。两种译文分别是:

(等值)我喜欢树荫。

(再创)大树底下好乘凉。

有学者认为第一种译文“句子结构与原文形式比较贴近”,但有没有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呢?笔者认为没有,因为原文上下文中,市长高傲地把自己比作大树,他说“喜欢树荫”,正是因为他这棵大树底下好乘凉。所以第二种译文其实更传达了作者的原意。

这场关于《红与黑》翻译的论战给翻译界留下很大影响。随后几十年间,形式上对等的翻译理论一度流行,如社会科学院有学者提出“形似而后神似”论,北京大学有学者提出“最佳近似度”,复旦大学有学者提出“紧身衣”译论等,多是西方对等译论在中国的延续,但真正等值的创译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其实,西方翻译界提出对等译论,因为西方语文如英、法、德、意、西等,据电子计算机统计,约有90%可以对等。而中国语文和西方语文不同,据电子计算机统计,只有不到50%的语汇可以对等。那不对等的一半怎么办呢?朱光潜、钱钟书二位的答案是:“艺之至者,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联系到翻译的艺术上来,就是说:文学翻译的最高原则是要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而又不违背原文的内容。西方的对等论只要求“不逾矩”:是低标准;中国译论要求“从心所欲”,是高标准。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毛泽东的《念奴娇 昆仑》气势雄伟,“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三个“一截”,英美译本、北大出版社译本都译成piece,不能表达原词的雄伟气势。中国翻译公司却译成:

这才能表达原文世界大同的理想,传达原文的意美;译文有韵,传达了原文的音美;译文整齐,传达了原文的形美。

再举一个例子,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中的名句:“不爱红装爱武装。”美国诗人恩格尔和他夫人聂华苓的译文是:

这是相当典型的西方对等译文,也符合中国“形似而后神似”的要求。但这些都是形式上的对等,内容上是不是对等呢?原诗形式上的“武装”在内容上表示的却是英雄主义。

富有意美;“爱”,和“不爱”有重复的音美;“红装”和“武装”有对仗的形美。原文的“三美”在对等派的译文中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怎么能算等值的译文呢?那么,中国学派的译文又是怎样传达原文“三美”的?我们看看中国翻译公司的译文:

敢于面对硝烟。表现了女民兵的英雄主义,这是意美;英文face当名词是“面孔”,当动词却是“面对”;powder当名词是粉或炸药,当动词却是抹粉。

“面孔”和“面对”在英文是同一个词face,“抹粉”和“炸药”也是同一个词powder,所以译文也有重复的音美;“面对硝烟”(face the powder)和“涂脂抹粉”(powder the face)的译文对称,又有对仗的形美。这样译文就传达原文的“三美”了。

这就是中国学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一个例子。到底什么是好的翻译,怎样的翻译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读者从上述例子中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

希望每个翻译人,

都能学习许老先生的匠人精神!

也希望许先生延年益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