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开题报告

 昵称15221501 2017-01-04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运用,课堂教学的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家都在探求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学案教学就是在新课标实施后很多学校都在尝试探索的方法之一。作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紧密结合的地理课程,如何编制一套与新课标的理念相契合、与新教材相配套的学案,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学案是连接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媒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0年秋季,我校首先在高一年级全面推行学案教学,为学案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去年,我校就提出要在全校推行学案教学,为此通过各种媒介,我收集整理了有关学案教学的许多资源,对学案教学进行了了解和研究,并就如何编制学案,提高学案的质量,使学案教学达到有效和高效,在自己任教的班级进行了尝试,从各种渠道学习他人编制、使用学案的经验和教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年,本人试图通过学案的编写,通过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目标要求)、新知学习(课前预习、课堂探究)、例题分析、课堂验收、课后作业、总结反思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基础,对疑难之处心中有数,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通过问题探究,主动思考,在思考中质疑解难,在交流中探究结果;通过典型命题分析,掌握分析、解决地理的思路和方法;及时有效地进行针对性训练对当堂基础知识实现有效的巩固;通过课后及时训练完成基础巩固和能力提升;最后进行章节学习的总结反思,对老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进行有益的反思,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学案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学案目标定位、学案过程编制、学案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内容涉及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目标、学习流程安排、导入资料引用、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终端评价等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谢莎莎发表在《考试周刊》(2008年第35期 )的《学案导学: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和高瑞华发表在《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3期)的论文《如何利用学案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等等。

三、研究目标

1、学案编写的目标。

一份学案将让学生在多长时间内完成,预期达成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学案编写包括学习流程顺序、活动的设计、信息的呈现方式、图表数据的使用、探究问题的抛出及针对练习的数与质等,这些怎么编制,为什么这样编制,必须经过反复考虑,明确编写的目的性。教师形成学案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在探究中逐步深入,以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产生成功的愉悦与持续进取的动力。

2、学生学习的目标。

学案教学是教学时能使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学案中将学习目标示意给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尽量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能够达成,用词注重浅显易懂、准确到位,如使用了解、知道、理解、掌握、运用等,能使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及课后检查中,都可以“学案”作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学,以求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3、课堂教学的目标

地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学案编写过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教学效果的检查和反思,充分认识教学主体观、内容观和过程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打破以教师为中心,改变单一的“灌输式”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养成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四、研究内容

以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学案教学作为研究主体,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通过学案的设计,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指导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学案教学,实现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有机结合。学案包括三条线: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其中知识线是明线,学案编写以知识为主线,学法线和能力线是暗线,必须在学案有充分的体现。

3、通过学案教学,增强教学双边的目标意识。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至于放任自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技巧,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高一级部分学生:高一(1)班~高一(6)班学生、高一(9)班~高一(12)班学生。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跟踪比较法、实际操作法。地理教研组全体老师参与,以高一级地理备课组为主,其中以朱国院老师为组织者。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历时一年。

第一阶段:资料收集、整理。2009年8月—2010年7月,本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为实施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8月—2011年3月,本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启动实施,开展学案编写的讨论、撰写,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2011年4月—2011年7月,综合处理各种资料,开展成果展示,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申请结题。

六、成果展示

.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

七、保证措施

课题得到了学校和科组的大力支持,在时间、经费和设备上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地理教研组有多名多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中学高级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