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幕后|大世界的故事,上海人侪要晓得

 万宝全书 2017-01-05

幕后|大世界的故事,上海人侪要晓得

从解放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白相大世界”。在那个娱乐活动相对匮乏的年代,大世界游艺场的精彩是不少老上海向往且自豪的地方。对于那些初来上海的游客,不少人也会这么向他们介绍:“没去过大世界,等于没去过上海。”由此可见,迭个大世界在上海人心里的地位有多重。

1917年,上海滩医药大亨黄楚九邀请当时上海滩著名的建筑师周惠南设计了一个西洋风格的游乐场,并命名为“大世界游艺场”,当时借鉴了西方娱乐活动的形式,但在内容上还是以中国传统戏剧为主。

大世界创办人黄楚九

整个大世界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由三幢四层高的主建筑群和两幢附属建筑组成。五幢建筑的中央按同心弧形排列,作为表演杂技、魔术为主的中央露天剧场。主楼之间通过百米天桥南北相贯,上下拾级相通。北部是假山花坛,建有喷池、水榭、人工瀑布等景观。

大世界里有好几个戏园、书场、电影场,还有文演、杂耍、口技、相声的场地,还有从洋人那儿学来的角子机、弹子房、溜冰场。游客花两角钱就能从中午玩到深夜,成了当时上海最火爆的市民娱乐场所,也是远东第一游乐场。

刊登于《申报》上的大世界开幕广告

大世界做得最绝的就是一进门让人先乐。能让人乐不可支的就是大世界看家宝贝十二面哈哈镜,那忽高忽矮、忽胖忽瘦百态千姿,引人捧腹。从1917年起,这十二面哈哈镜就像门童一样站立在大世界的大厅里,从没被替换过。

上世纪20年代 大世界外游人如织

1931年,因黄楚九的去世,大世界转到了大流氓黄金荣手里。他在招牌上加上了“荣记”两字,此后游乐场就成了流氓、妓女纳身之地,搞得乌烟瘴气。

上世纪30年代 荣记大世界

解放后,大世界经过改造,成为人民大众休闲娱乐的地方,其以游艺杂耍和南北戏曲为特色,一直以平民化的风格和雅俗共赏的娱乐节目受到众多上海市民和外来游客的欢迎。20世纪70年代,大世界改名“上海市青年宫”,但青年宫并不对外开放,而是青少年的活动中心,里面为青年们办起了各种培训班。

改革开放以后,大世界再次进入到广大老百姓的视野。1981年1月25日,上海青年宫开始对外开放,十二面哈哈镜又完好无损地从尘封的历史中走向前台,人们的笑声也再次在大世界里回响。

点击播放GIF/57K

大世界最受欢迎的12面哈哈镜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大世界再次调整娱乐方向,推出了“竞技世界”中的“大世界擂台”及“吉尼斯纪录擂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绝技高手,创造了世界和国内众多的“唯一”和“第一”。大世界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座创造吉尼斯纪录和作品展示的场所。

2003年,热闹了近一个世纪的大世界闭门修缮。据悉,改造工程将深入挖掘大世界独有的深厚历史底蕴,再现老大世界的艺术风采,成为集传统戏剧戏曲、民间艺术表演、民俗展示以及中外歌舞为一体的,以展示上海戏剧戏曲为主的表演艺术博物馆,使其成为各类时尚文化的交流中心。

日前,修缮一新的大世界开始试运行,并将在2017年3月100华诞之际正式对外开放。它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民族、民间”文化为主题,定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视典君也期望大世界能尽快与我们再见,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修缮一新的大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