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饭后小憩,以养精神

 零极限2015 2017-01-06
三、 饭后小憩,以养精神。此乃养生第三

  午睡是非常重要的。午饭之后稍休息一会,然后就午睡,要养成这个生活习惯。这就是古人说的:“饭后小憩,以养精神。”
  午时(11点到13点)心经最旺。人在午时能睡片刻,“肝卧血归”,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心主神明,开窍于耳,其华在面。心有所养,人的容貌自然亮丽。中医讲“心神相通”,此时睡上一觉(15分钟以上即可),养心怡神,有利于滋养人的气血,故午觉又有“养颜觉”之说。未时(13—15时),小肠经最旺。“心与小肠相表里”,睡个午觉,心气充足,有利于小肠在未时吸收营养,有利于皮肤的红润、光洁。没有午睡习惯的女性坚持午睡一段时间,可以发现脸上皮肤马上就能改善。

  午睡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以45分钟左右比较合适。年轻人工作忙,中午能真正睡着15分钟就有很好的养生效果;老年人一般也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午睡时间要安排在午时(11点到13点)。

  其实,从天地万物阴阳相生及天人合一的角度讲,在一天十二个时辰内,午时和子时对人生命健康而言,还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太极图,用最简单的形式,揭示了宇宙(天地万物)发展运动的基本规律。太极图产生于何时、何地、何人,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它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杰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精髓就寓含在太极图上。太极图还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应用价值,即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此图形说明:宇宙间的事物是负阴抱阳的矛盾对立统一体,它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当矛盾的一方面发展到极点,与其相对的另一方面已经开始同步变化了;在这个统一体中,阳的一面(阳鱼)在最光明的地方有一个黑点,阴的一面(阴鱼)在黑暗面积最大的地方有一个亮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表达了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之义。阴阳互抱,阴阳相生、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天下万物,莫不如此。

  古代圣贤认为:天地人本源一气,天地万物一气相连。我们所看到的有形有象的天地万物只是气的凝聚态,在万物自身的内外周围还有一种无形无象的气场,这个气场具有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特性。因此,任何一个细小的物体其气场都遍布整个宇宙,天地万物之间就是凭借这一气场才相融、相合、相应,呈现出“万物一体”的景象。天地万物主要也是凭借这一气场彼此之间才互相联系、影响。根据阳无形、阴有形的传统阴阳理论,天地万物有形有象的部分为阴,无形无象的气场为阳,有形与无形之间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互抱互生,形成一个个完整的统一体,即形成一个完整的太极。古人说的:“一物生来有一身,一身自有一乾坤。”表达的就是每物都是一太极的观点(人体就是一个小太极,就是一个小宇宙)。

  我们如果真正读懂了太极图,便会发现太阳系(天地)是一个大太极,整个宇宙是一个超大的太极,万物各自又是一个个小太极。一物有一太极,而每一物又都融合在天地、宇宙这些更大的太极之中,相融、相合、相应,这就自然呈现出了“天人合一”的景象,人身这个太极也是如此,人与天地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统一的整体中,当天地阴阳发生变化时,人体这个小宇宙、这个小天地也就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天地阴阳的变化制约、影响着人体阴阳的变化。这就是古人讲的“天人相应”。 现代科学也证明了宇宙运动是整体性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宇宙的组成部分。(关于宇宙运动的整体性,关于天地万物一气相连的秘密,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揭示,并形成了伟大的学说,即“天人合一”论、“天人相应”论。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确需要重新学习、了解、认识。 美国一著名社会学家指出:西方社会能否生存,将取决于能否吸取东方首先是中国“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思想。这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

  子时,是天地极阴之时。阴极生阳,在子时这一天地极阴之时,天地开始一阳来复;天人相应,子时也正是人体一阳生的时候,是阳气来复的时候。就在子时,我们人体的阳气就进入慢慢增长的阶段,而阳气得以增长的前提则是阳归于体,阳归于根。阳气只有得以潜藏,方能休养生息,慢慢增长。所以,于此阴阳交替之际,一阳来复之时,要细心呵护,要安睡以静养。从子时开始到丑时再到寅时,也就是晚十一点到凌晨三点,是阳气归根来复,阳气渐渐增长最为珍贵的时间。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留意观察,阳虚之人如熬夜则阳虚更甚,白天必见脸色发青发暗;阳虚之人如在子时,即一阳来复之时进行房事,对身体健康影响明显,必损其寿。上夜班的人在子时方便的话一定要歇一会儿,不能睡着就闭一会儿眼睛,这对身体有很大好处,真正去做的人都会有体会。

  人体只有这个一阳来复,这个阴阳转换成功了,下一个周期的循环,即人体阴阳互抱互生、循环往复才能顺利的进行。从寅时初(三点),人体就由阳气的潜藏增长进入到阳气的生发阶段,人体阳气生发到一定的时候人就会自然醒过来。所以过了寅时,也就是到了约五点左右,人就应该醒过来进行一天的活动,就是这么一个自然的生命活动。只有晚上阳气潜藏增长的好,白天阳气才能生发的好,人在醒着时才会体力充沛,头脑清醒。

  到了午时,太阳在我们的正上方,阳气最足,是天地极阳之时。阳极生阴,在这天地极阳之时我们的身体和天地一起就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阴阳转换,也就是到了一阴生的时候。于此午时阴阳交替之际,一阴初生之时,照样也要细心呵护,所以中午要小睡休息一会,歇一会儿。中午休息好了,你会发现整个下午以至晚上都会精力充沛,头脑清醒。所以,在不同的时间睡觉,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子时和午时是天地与人体阴阳的转换点,是天地与人体气机的转换点,所以一天十二个时辰当中以睡子午觉最为重要,睡好子午觉是用最小的时间投入获得最大的养生效益。

  由是亦知,中国人的午休习惯实是养生之举、智慧之举。现在有人在报纸上写文章评论午休习惯无益于健康,是不知阴阳也。

  一天24小时当中,人体有一阳生一阴生之时,而一年当中大自然亦有一阳生一阴生之节气。

  冬至节(十一月份)就是大自然一阳来复的时候,古人认为,冬至日是要BG的。《易经》中复卦,其卦象是上坤下震,故曰地雷复。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BG,商旅不行。”至日就是冬至日。冬至为什么要BG呢?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大自然一阳初生的时候,正是大自然在一年当中阳气归根来复的时候,此时BG就有两个意义,一个就是减少人类的活动,少去干扰大自然的这个阴阳转换;北方的农民一碰上冬天打雷就害怕,为什么?因为冬天打雷就是大自然的阳气受到扰动,在应该归根来复、潜藏增长的时候生发了出来,那么,到了春天阳气该生发的时候,力量就会不足,在农作物方面,收成就会不好。另一个就是“借天力以补人力”。所以,古人在冬至日就BG,杜绝一切烦劳之事,让机体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里与天地相感应,借助天地的力量使阳气归根来复,滋养生命,增长生命力。

  冬至要BG,夏至是一阴生长的时候,古人也BG。《后汉书?鲁恭传》云:“易五月姤用事,先王施命令止四方行止者。”五月份是夏至这一节气所居,故古人不但于冬至阴交阳时需BG,于夏至阳交阴时,亦需BG。

  于天地阴阳交替之际,阴阳初生之时,如能细心呵护,于养生有事半功倍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