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055回 | 细说治疗血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

 医贵仁心 2017-01-07
小编说:
这一期,我们来说说《金匮要略》里的血痹虚劳病篇~

055回

案1
肖某,男,30岁。1985年5月3日诊。
头顶至脑后麻木伴疼痛半年,近一月加剧,且增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经某市人民医院作脑电图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神经衰弱”,服安定谷维素、维生素B、脑乐静等药,症无缓解,且头痛愈甚。
诊见:形体稍胖,四肢不温,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涩。
--《四川中医》

案2
张某,女,52岁。200年6月8日就诊。
口渴多饮伴血糖增高4年,手足麻木1月余。曾服用优降糖、二甲双胍治疗,血糖86mmol/L。
诊见:口渴喜饮但量不多,疲乏无力,手足麻木时有刺痛,下肢发凉,舌淡红,苔薄黄少津,脉缓细。
--《湖北中医杂志》


案1:
证系阳气不足,复感风寒,浊邪上逆,痹阻清阳,营阴郁滞
治拟温阳散寒,通痹止痛之法。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15克,酒白芍20克,桂枝、藁本、羌活、远志、生姜各10克,大枣7枚。
服5剂后,诸症减轻,守原方继进10剂而愈,随访二年,未复发。

案2:
证属阳虚血寒,气血瘀阻,肌肤经络失养。法当温阳祛寒,活血化瘀,益气通络。

药用:桂枝、白芍、干姜、桃仁、红花、当归、甘草各12克,川芎、地龙、大枣各15克,黄芪、莱菔子各20克,细辛6克。

服药6剂后,手足麻木减轻。
原方加黄精20克,吴茱萸5克,以增益气温阳散寒之力。再进6剂后,诸症大减。后随证增减治疗半月余,手足麻木疼痛、下肢发凉等症悉除。
《血痹虚劳病脉证病治第六》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耆桂枝五物汤方:黄耆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本条论述血痹重证的证治。阴阳俱微是素体营卫气血的不足;寸口关上微,是阳气甚虚;尺中小紧,是阳气不足、阴血涩滞的表现,合言之即阳不足而阴为痹。

血痹的症状,主要是以局部肌肤麻木不仁为特征,如受邪较重,亦可兼有酸痛感,所以说“如风痹状”。

但血痹与风痹的症状是有区别的:前者以麻木为主后者以疼痛为主。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组成。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倍生姜助桂枝以通阳行痹,芍药和营理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五药相合,温、补、通、调并用,共奏益气通阳,和营行痹之效。

因本方具有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调畅营卫的作用,所以,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
血痹病舌质紫暗,脉沉细涩者,可加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治疗产后身痛可重用黄芪、桂枝,下肢痛加杜仲牛膝、木瓜;上肢痛加防风、秦艽、羌活;腰疼重加破故纸、川断、狗脊肉桂等。

本方对小儿麻痹症、雷诺病、风湿性关节炎、周围神经损伤腓肠肌麻痹、低钙性抽搐肢端血管功能障碍、硬皮病等四肢疾患属营卫不和,血行滞涩者有较好疗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于亚急性脊髓神经病有一定程度症状改善作用,研究表明本方通过对活性氧应激引起的生物物质障碍的抑制作用,从而产生对脑代谢的影响

--选自《日本东洋医学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