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驯: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本身

 快读书馆 2017-01-11




今天的讲题是《管理的本质》,这是自我个人研究德鲁克管理思想以来,接到的最难演讲的题目。接受到这个任务,我并没有多想,但是在预备的过程中,我发现“上当”了!王欣院长送给我一朵“玫瑰”,可我被“刺”扎到了!有许多涉及德鲁克管理思想内核的书籍,比如管理精要、管理定义、管理圣经、管理DNA、管理理念、管理哲学等等,都可以称之为“管理的本质”。但是,讲“管理的本质”好像是在讲一种高大上的、象牙塔式的“玄学”和不切实际的“伪道理”,容易变成“纸上谈兵”,与现行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主流不相匹配。因此,这个题目我不敢讲,此为其一;二是我自己不可能讲明白“管理的本质”;三是我讲完之后,诸位发现我所讲的内容尚未涉及“管理的本质”,那我就下不了今天这个台了!所以,请大家容许我斗胆先行“缴械投降”,允许我换个可以演讲的题目:“管窥(浅谈)管理的实质”或“我对管理本质的一些认识”。这样,我们就能够放松一些,你们拽紧手中的砖头,不至于很快就拍到我的头上。


认识“本质”

“本质”(essence)有三个意思:


一是“固有的品质”,我们说“本性”,就是那些内在的、不变的东西。自然有自然的本性、天地亦有本性、人有各自的本性。比如:中国儒家理想主义学派孟子所讲的人之善的本性:人之“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由此“四端”生发而成人性的“四常德”(仁、义、礼、智)。基督教信仰讲“原罪”——指人会有选择恶的倾向,人性总体上是不能“自觉完美”,不能实现“自救”,因而需要“他救”。但是,恶不是“人性的本质”,而是“人之善的缺乏”(the absence and negation of good)。


二是“事物内在的相关联性(correlativeness)”。我们承认万事万物生成毁坏都有内在的关联性。只是人对此认知太少。


三是“本质”与“现象”相对。“现象”指的是表面的、多变的、外在的事物的关联性。我们通常讲“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这个意思。好多现象,我们都看不明白,如何能够看见本质呢?“我们对过去的无知不亚于我们对未来的无知”,如果我们对过去了如指掌,深谙于心,那么为何人类每一个时代都以不同的形式重复过去的悲剧?小至人类爱情,大到人类战争以及天灾人祸。


 认识“管理”

通常论及“管理”,我们都会有一系列的问题,诸如:


为什么今天这么多人关心“管理(学)”?这是讲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为什么我们需要管理?这个问题指的不是“管理的本质”,而是寻找管理的根源和理由。


如何管理?这个问题指的是“管理的方法、实践以及经验”,而非管理的本质。


管理能达到什么或获得什么?这是指管理的可能效能、目的以及方向,也非管理的本质。


管理何以运作?这是指着管理的功能,而非本质


你有什么问题和挑战?这是问管理有何可见的现象?但也会因此激发你对“本质”的思考。比如,大家觉得太乱,需要管理。你的家里堆满了杂物,是你管理家居不当。你的时间很乱,无所事事,不知所为,那是因为你不懂时间管理。你的脑子很乱,是因为不懂理性管理,不会冷静思考,缺乏理性智慧等。


不管理不也很好吗?管理有何益处?这是在问管理的意义和影响力,而非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对象是谁?谁是管理者?是公司、组织、机构、企业、单位需要管理,还是涉及到这些部门的人需要管理?大多数理智的人就会意识到“人是一切组织的关键”,机构是死的,人是活的,管理好“活人”,机构也就活起来了!


以上这些问题都很重要,有些问题我们一时愚拙,答不上来,有时会顺口而说,体现顺性的一面。有些东西感觉像哲学理念,但管理又不是哲学。有些东西像在讨论宗教信仰,但管理不是宗教信仰。有些时候管理还不得不涉及政治话题,但管理学家的视野显然有别于政治家的视野。如此种种,皆为管理不可或缺的元素,但不一定直指管理的本质,或许它们本身就是管理的本质。


 德鲁克如何看?

 在本质上,管理“不是什么”:


一、 不是“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


二、不是“促进暴力、独裁与野蛮的合法化”the Alternative to Tyranny)


三、 不是利润至上、利益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


四、 不是树立“官僚权威主义”(bureaucratic-authoritarianism)


五、 不是制造“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六、 不是为恶的行为推波助澜(not to be an evil doer)


七、不是“利己主义”(egoism)或独善其身


八、不是“控制狂”(control freak)或占有欲或支配欲(desire to occupy)


九、 不是“过度管理”(over-management)


十、 不是“误管”或“管理不当”(mismanagement)


十一、不是“技治主义”(technocracy)(技术统治论)


十二、不是“成功学”(prosperity philosophy)


如下是我从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与“管理的本质”有点关联几段震撼人心之言,都出自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使命、实践、责任》1973年的序言:


1、管理是工作,它拥有自己的技能、工具和技术……但是,本书所强调的不是技能、工具和技术;甚至不是强调管理的工作;本书强调的是“使命”。


2、管理是器官,是赋予一个机构生命力、行动力和动态活力的器官。


3、许多关于管理的书籍大都聚焦于管理技巧、聚焦于培训和聚焦于功能。这些管理技巧、培训和功能只解决管理使命的局部。它们可以处理一个企业、一家医院或一群人的事务;或是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或训练人们使用一些工具,诸如控制等。这些书籍呈现作者对特别领域的关注和对专业技术的热衷,但是它们无能就管理者的使命提出真知灼见。


4、管理是一门学科,或者至少可以说能够成为一门学科。这不仅仅是常识,也不仅仅是现成经验的归纳总结;至少应该认为管理是一套条理化的“认知体系”(an organized body of knowledge)。本书尝试向读者介绍我们迄今为止已然了解的一些管理知识。同时,本书也尝试提出一些更大范围内的“未知体系”(organized ignorance);也就是说,在一些领域中,人们明知自己需要这些新的知识以求界定人们所需要的事物,只是人们至今尚未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当我们把管理界定为一门学科时——也就是说,管理是一套条理化的“认知体系”;因此,管理适用于任何地方——在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就是“文化”。 管理不是所谓“价值中立”的科学。管理是一种社会功能,深嵌于文化、社会、价值传统、风俗习惯、信仰教义、政治体系以及政府职能之中。管理本身就是,也应该是以文化为前提;但是,反过来,管理与管理者也可以塑造文化与社会的形态。


5、管理也是一门人的学问。管理所收获的每项成就都是管理者的成就,每项失败都是管理者的失败;因为是“人”在管理,而不是某些“力量”或某种“事实”在管理。管理者的宏大愿景、奉献精神以及正直品质决定了所经营的事业的是非成败。所有人都需要自我管理——管理成为自我修炼、责任与贡献。


6、本书致力于把——“人”与“使命”整合一起,不仅致力于阐明一些客观的、具有目的性的使命,而且提出完成这些使命所必备的人品素质、技能和基本态度。“这种具有人性风格”的管理学。


7、归根到底,管理是实践。管理的本质不是“认识”,而是“践行”。管理的检测不是“逻辑”,而是“成果”。管理的唯一权威是“绩效”


结  论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最有可能的想法是直指德鲁克管理学的“三观”根源是什么?即他的管理思想背后的人(生)观(Anthropological View)、价值观(Values)、以及宇宙世界观(World View)是什么?但是,这样说显得太泛,好像具有不同“三观”的人,都会管理是的。管理不好、管理不当、越管越乱、管理失败等现象,原则上就不是管理了。


德鲁克管理思想犹如星星闪耀,您问我哪一颗最耀眼?我回答说:群星灿烂何以非要寻找最灿烂的一颗?我也可以回答:群星灿烂,都很耀眼,没有最灿烂,只有更灿烂。


我从两个方面来做结论,一是哲学层面,二是学科层面。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管理学”是真正意义上“跨界”,不能说无所不包,但的确管理思想内容所涉及的面太广,所有涉及的事物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必要性、价值以及贡献;因此,管理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认知体系都有其隐含的根源及其意义,“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人在管理实践、管理学习与管理认识中领悟和修炼出来的精髓。管理的现象与本质相互关联,好比问题与根源紧密相连一样。如果管理只固定于任何单一的认识,则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但是把管理之外在的、变化的现象(诸如资本、市场、雇佣关系、贡献、成就、合作、文化、人性、幸福感、社会秩序、政治处境、组织、机构、利润、实务、技能、经验、人事、创新、理念等)层层剥离,管理之内在的、不可变的本质也就丧失殆尽了。我把这个理念称之为“洋葱理念”——试图寻找管理之本质者,犹如剥洋葱,总想着 “本质”一定是最后的内核,结果等到剥离完所有“外皮”,内核便消失了。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我自己的理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管理学是一门“人学”,就是“个人性”(individuality)与“群体性”(community)交织一起的特性;因此,管理学是一门推动更加道德的社会秩序和推动人类生存更加文明的理性智慧——“博雅之学”。


最后:一句话、一首诗:


1、一定要问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我只能说: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本身。


2、来此讲座前,我再次就今天的讲题问了一下德鲁克先生,“为何您老在世的时候不写一部专著《论管理的本质》呢?”德鲁克先生用一首诗歌回答我:横看成“器”侧成“理”,森林树木各仁智。不识“管理”真面目,只缘身在“本质”中



  • 人力资本时代,80%的企业高管面临知识更新!中国人民大学 “首席人才官(CHO)高级管理课程”项目,自2007年推出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多届。专注于中国企业首席人才官的成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劳工学院、华夏基石研究院特联合升级打造——中国首席人才官(CHO),以帮助人力资源领导者加速成长和成熟的步伐,成为全球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