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16年10月21日/22日,“群幂社群头脑风暴特训营”第二话题的研谈成果整理,共分两个部分:指定话题分享,各小组作业展示。 本期讨论的主题为:如何打造一个高活跃度社群? 第一部分 指定话题分享 本期分享由B组组长四戒,代表大家分享讨论观点。 一、方法论 在“群幂头脑风暴特训营”第一期时,我们已经讨论了如何从0到1构建你的社群,那么当社群构建好之后,如何打造社群的高活跃度? 如何打造高活跃社群,我们要和大家重点讨论的有两点:社群种子用户和核心管理层。社群要想做大,就一定要有自己的长远规划,而核心管理层的位置就特别重要。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而建立一个高效的核心管理层,将有助于我们进行社群的管理。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核心管理层,有两个方面: 自我发掘。就是社群内每日活跃用户以及意见领袖这类人可以发展成为管理层,因为这类人本身就有号召力,能有效组织群员进行讨论,促进社群活跃度。 激励招募。设立一个奖励机制,可以是实物或红包,或者其他有价值的内容输出。各社群的运营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社群初期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管理层,因为社群后期做大将会牵扯很大精力,需要我们要在群里不停去讨论、聊天,做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输出。而群主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核心管理层能够很大程度分担群主的运营压力。 当我们找到核心管理层和种子用户之后,就可以进行社群管理。就如羊群效应那样,社群的核心管理层就像一个带头大哥,带领大家去参加群内的话题讨论。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也都想表达自己,而话题讨论就能很好的展现他们的个人价值,极大促进社群活跃度。 不过,到底什么才是高活跃度社群?我们认为是大家在群内积极的互动、讨论,产生一些有内容的价值输出,增强群员之间的强关系。我们总结出了一个字:闹。也就是说这个社群特别能自high,很热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产生火花和碰撞,在讨论中抛出问题解决问题。 做社群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管理层,发展自己的种子用户,以及建立自己的社群管理规则。同时还要注重社群五感以及社群五化。 社群的五感,包括认同感、价值感、参与感、仪式感、温度感。五化则包括:目标化、组织化、流程化、娱乐化、游戏化。 首先是认同感,就是群员在进入群后,感觉找到了自己的组织,自己在群内有一定的价值。认同感和参与感可以合并来说。昨天我们进行了一个小游戏,大家在一起讨论为什么群幂的社群做的这么好,每个人说一条原因,大家进行接龙,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参与方式。而且这样每个人都在发言和思考,活跃气氛非常好,这就直接提升了活跃度。 温度感,是说成员在社群内部感受到情感的互联,用一句直白的话说就是“社群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只有每个社群成员在社群中感到了温度,产生情感上的依赖,就会很有粘性。做到以上这五点,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社群,活跃度也会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 在社群五化方面,目标化,就是做社群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组织化就是说社群要有自己的框架,即核心管理层、种子用户、普通成员三大块。组织化形成后,就能够很好地进行社群复制。同时,社群要建立奖励机制,就像一个公司,每个层级都要有相应的奖励。流程化则是指每一天要做的东西,以及每天的固定栏目和话题。娱乐化就是游戏化,也就是要增加社群的趣味性。大家参与社群活动是很开心的,而不是很压抑的,或只为了完成任务。我认为一个成功的社群,就是成员在社群里能够很快乐,在快乐的同时又能学到东西。 二、实践案例分享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实际案例,来自于我经营的读书社群。我刚接手这个社群时,里面的成员虽然很多,但互动的很少,很难组成一个话题的讨论,甚至还有人时不时在群里问:这是一个什么社群,能帮助我们什么?这就说明很多成员在进群时并不知道这个群为什么要建立。 于是我制定了群规,第一条就把社群的性质和目的说明了,这是一个读书群,大家都是在当当网买过书的人,当当把大家聚集到社群中来,大家可以分享自己平时读书的感受,还可以获取一些关于图书的优惠活动。这样大家就明白了自己进入社群,是因为自己是当当的用户,群里都是爱好读书的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认同感。 初期,我在群里发一些话题和大家共同讨论,并发现一些意见领袖,把他们发展成我的核心管理层,建立了一个核心管理小组,在里面讨论一些关于社群管理的问题,并商量一些话题抛到群里和大家讨论。有了共同爱好就会产生共鸣,这些话题抛到社群,大家很热烈的互动,这样也体现了他们自己的价值,大家参与度很高,活跃度每天都在攀升。 我们也会制定每个月度和每个季度的奖励机制,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管理层的,一个是普通群友的。我们社群的建立,以同区域的当当客户为基础,所以这个群里的人都在一个大区域内,当一个人遇到一个同城问题的时候,在社群内发言,大家都会一呼百应,互相帮助,感觉特别温暖。群友们的各种问题都会在群里说,得到大家帮助,慢慢大家就会很依赖这个群,每天都在里面说上几句话,产生高活跃度。 第二部分 各组作业展示 一、A组作业 首先,需要设置高门槛来挑选你的成员,高质量的群体才能保证高质量的互动。 其次,用广积粮的方法帮你打造独一无二的内容,鼓励大家进行二次分享。内容的打磨永远是核心。 第三,“缓称王”。设置游戏任务,并通过工具对大家的参与度进行可视化展示,提高大家的参与感,通过完成任务获取成就感。 如何让大家为了积极参与线上的交流而在线下进行更多的付出,这是学习型社群的努力目标;有座庙,有本经,这经来不来人都要念,但是经念好了,来的人自然就多了。 (A组运营官:张泽、Young、足下、赵春蕊、Zero、刘威、kris、陈锦鸿、吕健、王丽峰、李浩、祥子、喜马拉雅电台主播大兵哥) 二、B组作业: 1、社群门槛 这个门槛并不一定是钱,也可以是其他的,比如群幂的门槛我认为在于对社群有兴趣,想自己做社群。在建立社群之初就必须考虑好的门槛问题,也就是说我的用户有哪些特质,需要用什么方式去筛选这么一批人,就像群幂组建的大群,以付费或者说其实是对赌的方式,激励大家缴纳99元对赌金,对自己学的知识对组织者负责,这也算一种筛选方式,最起码把伸手党PASS掉了。 2、明确目的 如果无法让人在一分钟之内或者几句话之间明白你社群是做什么的,我就认为是比较失败的,最起码目标是不明确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被拉倒一些群里去,我们通常会问这群是干嘛的,群主是谁啊,然后可能会有人出来回答,可能不会(因为群主在忙着拉人嘛),这里请回过头去看刚才讲过的门槛。 3、社群文化 群主自身的价值输出,或者是建立社群的目标会在这里产生作用。我听过一个有趣的事,一家公司去请一个牛人,给了他一张纸,让他写梦想,然后那个牛人写了三条,一个是年薪百万,一个是一套别墅,一个是一辆豪车,然后那家公司直接盖章签字搞定。然后另外一个创业者碰到那个牛人,想挖他,只是给他讲了自己的梦想,想要做的事情,最后以月薪2500挖角成功,这里就是文化论了。 4、社群模式 个人认为终究还是要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结缘,形成文化,线下的活动更容易增加归属感,或者说利于传播, 5、攻防一体 一层一层的筛选,目标的达成,以及三观的碰撞等问题,会形成很大的人员流动,走,欢送,再来,不欢迎。永远欢迎新鲜血液的注入,自有攻防一体,留存下来成员的本身就是一种可创造价值并且传播的发散源。 (B组运营官:c小主、张红捷_玉帝红色保时捷、四戒、电商师资赵国廷、木易楊、豫章心语、喵、菲娅、tiger、刘健—翔云宠物公司、落日萧峰、木vi猫、落小落。) 三、C组作业 什么是高活跃的社群?所谓高活跃简而言之就是:多互动,多输出,多交流,总结为一个字“闹”。 为什么要提高社群活跃度?提高转化率,提高有价值的输出,增加凝聚力。 如何提高社群活跃度?强调种子用户和核心管理层。那么如何找到核心管理层呢? 1、自我发掘,找到活跃度高、意见领袖 。2、激励招募设立奖励机制来招募。 运作方式:以核心管理层为“带头大哥”,驱动群员进行话题讨论、促进社群活跃度。 (C组运营官:不想奔三还没二够、李轩洋、追梦、大有元亨、徐红迪、一溜小跑、在路上、詹詹kris、Wang Xi、集创堂-维护人员朱蕾、Mr.gao|高源车说、清山、Coco) 四、D组作业 微信群的活跃度不是社群的活跃度,很多情况下社群是包含微信群的,我们讨论社群的活跃度要从一个较高的层面看,比如这个社群做了多少场活动,比如会员人数有多少,比如UGC的内容数量和质量。而微信群是不是活跃,倒要看这个社群的具体业务类型和定位。 那么如何做好社群的活跃度? 1、主题明确 2、完善群规 3、利益驱动 4、解决问题 5、主办方投入精力多 6、设立有利于活跃的群规 7、游戏互动 8、社群的严格门槛; 9、持续的干货输出; 10、线上线下活动结合; 11、培养社群用户的身份认同感; 12、社群内部利益共赢; 13、个人的成长 14、合理的群结构与分工 15、有一致的价值观 16、供求清晰 17、存在感和价值感 18、有趣有料有新鲜感 19、群员内培养小群主,让小群主在裂变出去,成为联盟。 (D组运营官:刘吉星、郭亮亮、郭利、末末、乖乖的可乐、张张张娟、白仙逸、杨传智、kal白鸽、高峰、Hannibal、牛宝宝、文人文设计夹) 五、E组作业 1、如何评估一个社群的质量? 活跃度仅仅是评估社群质量的指标之一,而且要仅仅围绕社群定位及目标来评估活跃度,不能为了活跃而活跃。 2、提高活跃度的方法 线上互动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同时,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需要努力打造精品栏目,这样可以打造持续活跃。线上:话题讨论、内容分享、群员采访、游戏化、互动激励。线下:线下见面会等。 3、设置短期之内的目标 让大家在一个阶段互相激励,通过一样的环境来讨论以达到一直的目标。 4、价值分享 通过持续的价值分享,有价值的话题讨论慢慢挑选出一些比较有影响力来出来组织话题 建立起刚开始的第一组织,建立奖励和淘汰机制确保群成员的优秀化。 5、周期运营 让管理层策划出一周的话题量以来流程化场景化,围绕本周的场景话题大家进行目的性操作。 6、重管理 筛选核心管理层,组织核心管理分任务管理服务。 7、正确理解活跃度 活跃度并不是越高越好,群应该就是该静的是静,该活跃的时候活跃,要有节奏,有节点。 (E组运营官:六六、亓晓光、甘俊春、Leadership军、不理朝的王爷、铅笔头-陈老师、李云方、启航、Asher、刘辉、阳天、longlongago传媒、向快乐出发、BERT) 六、F组作业 打造高活跃你社群应从社群价值、内容、活动、奖励等方面入手。 1、提高社群价值: 想要提高社群活跃,首先要提高社群的价值。无意义的闲聊越来越多,会让有追求的社群成员渐渐离开;有追求的社群成员的离开,导致社群影响力日趋平庸……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价值的社群才能长久发展,没有价值的社群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顶多是个灌水群。 提高社群价值的办法: 1)社群成员筛选: 社群,就是同等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所谓的“同等”,就是自身的价值基本相同,至少在同一个阶梯上。社群在提供价值的同时,社群成员自身也要拥有一定的价值。比如,拥有某些资源、某个领域的达人等属性。社群成员的自身价值又能提高社群的整体价值,两者是相互促进的。社群价值提高,就更能吸引高质量的成员价值,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2)社群资源共享: 在社群成员与社群之间:成员为社群付出,社群让成员受益。在社群成员与成员之间:社群成员之间将各自闲散的资源进行互换共享,共同获利。这样社群就会形成一个高凝聚力的、高活跃度的社群。人都是趋利性的,相信没有谁会舍得放弃能够对自己有利的社群。 3)持续提供内容: 内容提供可分为两种形式:领域达人分享、社群成员UGC。 2、社群内容分享: 社群内容分享可分为两类:线上内容分享和线下沙龙活动。 1)线上分享: 线上内容分享具有低成本、易传播的特点,成为社群提供价值、活跃群员的主要方式。在线分享主要有领域达人分享、成员话题讨论两个方式。 2)线下沙龙 社群类型不同,线下的活动内容也会不同,相对应的团队分工也会有区别。 3、线下活动开展: 在社群运营过程中,要营造社群成员归属感,产生自己人效应,除了线上的互动,现下的活动也分外重要,真实的接触,更能激发那些源于热爱的、自由人之间的联合。 线上聊的再深,不如线下见一面更能增加社群成员之间的感情和聚合。在社群运营的过程中要不定期的开展线下活动。比如同城聚会,大型的社群聚会等。 通过各种线下活动使社群成员之间产生连接,形成强关系,增加对社群的粘聚性。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社群的持续活跃。 4、社群福利发放: 1)社群红包: 红包对于社群建设有很大的作用。巧妙的利用红包,可以激活社群成员的活跃度。但红包是建立在直接利益至上的,是“弱吸引力”。红包只是激活社群成员活跃度的手段,不能太过依赖。 2)社群周边专属产品: 红包可以刺激社群活跃度。不过这类物质动力,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缺陷:专属度不足,不能更有效的让社群成员产生社群归属感与社群印象感。所以,为了补充专属度不足的缺失,社群专属产品应当成为社群物质刺激的组成部分。 相比较现金、实物,社群专属产品不一定价值非常高,但一定要突出这一特点:社群烙印。社群周边产品尽管成本不高,很容易加深社群成员的印象,提高社群成员的荣誉感、归属感。 5、 总结: 通过提高社群价值、线上线下活动、红包和物质奖励、社群文化建设等方面,将会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激发社群成员的激情,形成社群成员归属感,增加社群成员粘聚性,从而打造活跃度极高的社群。 (F组运营官:于鲁、shouren、刘城銘、一丁、小女子、一心、马千程、有毒的木木、保定品质孕婴李静、赵明建@够搭空间、何银忠、羊·不孬、飞鱼留言、勇者) 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