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虞门曹氏家训》校注

 老刘tdrhg 2017-01-13

曹氏家训

【题解】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虞门曹氏家训》校注

睦宗族第一

【题解】“家和万事兴”,本篇的主题就是如何使宗族和睦。

宗族虽有亲疏,而祖宗无亲疏也。张公百忍,有九族无二心;陈氏至公,而七百口无异食。猗欤休哉!后人能遵古贤保族之道,互相敦协以成雍睦之风也。

【张公百忍】事见《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又称“百忍成金”。

【陈氏至公】“江州义门陈氏”兴起于唐后期,始祖是陈伯宣,陈崇制订家法以后,更加兴旺发达。传到陈崇之孙陈晴主持家业的时候,已是“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口,不畜仆妆,上下姻睦,人无间言。每食,必群座广堂,未成人者别为一席。有犬百余,亦置一槽共食,一大不至,群犬亦皆不食。建书楼于别墅,延四方之士,肄业者多依焉。乡里率化,争讼稀少。”

【猗欤休哉】猗欤:叹词,表示赞美;休:美好。多么美好呀!

【保族之道】保持宗族持续与兴旺的内在规律。如张公百忍、陈氏至公等。

【雍睦之风】和睦的家风。雍,和谐;睦,亲近。诗云:“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事亲第二

【题解】本篇细述了事奉双亲,孝顺父母的原则与细则。

事亲之道,爰书备载,当讲究而力行之。为孝子可也,父母年老,事之尤宜曲谨。盖其胆虚,勿致惊恐;其力怯,必用扶持;其口淡,必倍滋味。寒则温被席,暑则扇枕簟。倘有过差,亦宜和柔以拣,不可直言抵触,以致其怒。孝子之有深爱者,其留意乎?

【事亲】事奉双亲,即孝顺父母之意。

【孝】《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礼记·祭统》曰:“孝者,畜也。顺於道,不逆於伦,是之谓畜。”

【曲谨】谨小慎微。宋·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铭》:“故不为小廉曲谨以

【寒则温被席,暑则扇枕簟】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三字经》云:“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处父子第三

【题解】本篇认为,子嗣不应区分嫡庶,应一视同仁。像薛包、闵损那样的孝子并不多见,作为父亲应该谨慎对待。

妻有原配、有继配;有嫡妻,有庶妻——然至生子则一体也。在我当平其好恶,均其施与,不可偏向,有所私厚。致他日,厥兄及弟,争端百起,甚而丧身,亡何益哉。薛包闵损,世不多得,为父者其慎诸。

【原配】元配,第一次取的妻子。

【续配】丈夫原配妻亡,再续之妻称“填房”。填房多为年轻寡妇或大龄姑娘,或为翁婿关系密切,长女出嫁后亡故,以次女续配。

【嫡妻】正妻,明媒正娶的正式妻子。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笼统来说是“一夫多妻制”,实际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一个男子只能娶一个嫡妻,但可以有多个庶妻。男子娶妻,一般需要娶背景相当(门当户对)的女子,娶亲之时,通过婚书写明双方家庭门第、嫡庶、年龄等资料,俗称明媒正娶。

【庶妻】除正妻以外的其他配偶就是庶妻,但通常称作姬妾,按地位从高到低有媵(正妻的同族陪嫁女子)、妾的区别,另外亦会有一些没有经过正式婚姻仪式的女性,多为婢女或妓女等贱民女子,有时也被称为妾,或称侍妾。

【薛包】东汉汝南人,汉安帝时著名孝友。史载:薛包好学笃行,丧母,以至孝闻。及父娶后妻而憎包,分出之。包夜号泣,不能去,至被殴仗。不得已,庐于门外,旦入而洒扫,父怒,又逐之。乃庐于里门,昏晨不废。积岁余,父母渐而还之。后行六年服,丧过乎哀。既而弟子求分财产异居,包田庐取其荒顿者,器物取朽败者。

【闵损】闵损,字子蹇。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在“孔门十哲”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史载:闵损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母恶损,所生子衣绵絮,而衣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损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

处兄弟第四

【题解】本篇讲兄友弟恭之道。

兄弟异形而同气,宜相友爱,以全天性之恩。今人多计财利,惑妇言,以至疏间甚者,互相贼害,与禽兽何异哉?周公赋棠棣之诗,极言兄弟死生若乐相须之意,欲人究而图之以信然耳然。人之兄弟,未必皆贤,亦思有以处之不藏怒、不蓄怨,亲爱而富贵之,如舜之于象,岂不可乎?

【周公赋棠棣之诗】《诗·小雅》有《常棣》一诗,“常棣”,亦作“棠棣”。毛《传》:“常棣,周公燕兄弟也。”燕,通宴。后因以常棣或棠棣指兄弟情谊。诗云:“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舜之于象】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圣王,尧的女婿兼接班人。象是舜同父异母的弟弟,为了争夺家产,曾多次陷害舜未果。舜得尧之禅让为王后,舜尽释前嫌,宽恕了象。

严闺门第五

【题解】本篇论述了古代女子的处世之道,从中可以看出古今风俗之变迁。

闺门中当严谨礼,男女不同席、不共食、不共湢浴、不通乞假、不亲授受。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严谨之道也。又教令不出闺门,书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垂戒深矣。

【湢浴】洗浴。湢,先秦时期称浴室专用词语。宋人高承《事物纪原》云:“高辛氏始造为湢,此沐浴之始也。”

【乞假】借贷。《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

【授受】授:给予;受:接受。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神情民?’孟子曰:‘礼也。’”

【闺门】内室的门,此处特指女子的居所。宋·苏轼《策别安万民五》:“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於闺门,论战鬭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

【书曰】《尚书》记载。《尚书》又称《书》、《书经》,“五经”之一,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意思是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出自《尚书·牧誓》。

勤俭第六

【题解】本篇将勤俭与开源节流对应,细述了理财之道的两大方面。

勤为生财之源,俭乃节财之流。勤俭者,成家本也。是必兴作及时,用度有节,不为无益之费,自无空乏之虞也。苟或债门一启,则时日易迈,利息易滋,终岁勤动不足以偿人利息,大可戒也。传曰:“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斯为勤俭之道也,财其有不足则哉?

【传曰】宋儒认为,《大学》分经传,经乃孔子亲授,传为曾子传承。王阳明则认为不应区分经传,当宗《礼记》古本。本段对应的《大学》原文如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