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家宋行标赏析李可染书法作品

 活着活着活着活 2017-01-14

李可染先生擅书法,又喜搜书帖,尤爱魏碑,他书法早年学王羲之、赵孟頫、石涛诸帖,深得精髓,融会贯通。李可染的书法总体上可分为两大风格,一为早期放达、清雅、疏淡,奇中寓正;一为晚期沉着、深厚、凝重,正中寓奇。具体来说,四十年代圆纵、五十年代细谨、六十年代方折、七十年代浑厚、八十年代雄劲。尤其在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他的书法渐趋成熟,达到高峰,显示出“外拙内巧”、“体庄茂而宕以逸气”的强烈自我风格。

外拙内巧

收藏家宋行标赏析李可染书法作品

《墨宝堂》虽然没有明确的创作年代,但从笔墨技法以及钤印来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属于李可染先生晚期的作品。该作品为水墨纸本,纵34.5厘米,宽97.5厘米,其款为:“中国画廊,可染题。”作品右上方钤有白文印“孺子牛”,朱文圆印“李”、白文方印“可染”钤于款识左下方,这正是李可染晚年典型的钤印方式,其中“孺子牛”印更是多出现于其80年代的作品中。从笔墨技法上看,“墨宝堂”三个字虽均为上下结构,但实则变化多多,“墨”字上斜中正,中平下险,左撇的墨味腴润,右捺的墨韵干辣,均颇为适度而具有美感。“宝”字“貝”的右下开而不收,“堂”字的横折故意断开等,都十分微妙而别有意趣。这种笔法圆厚重实,既不显得沉重呆板,又丰厚之中见筋力。其结体意方而用圆,字势开张大气。其点画圆劲,用墨酣饱,时有飞白,行笔如锥划沙,具有动感,有篆隶之意。通篇给人以沉稳坚定、宽博大度、严肃雄健之感,是李氏晚年代表书法作品之一。

收藏家宋行标赏析李可染书法作品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此白石老人印语。”这又何尝不是李可染自身的写照。从“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到万里写生,“废画三千,”“白发学童”,最后得有大师是名,笔墨淋漓之能,何尝不是“天道酬勤”。

李可染虽以画闻名,山水、人物、动物皆精,书法艺术却不及绘画般为人熟识。《李可染书画全集·书法卷·序》中说:“书法既是李可染的余事,也是他的全部艺术活动的重要部分。说余事,因为书法只占用他从事绘画以外的较少时间,并且与绘画的数量比较占据次位。但是,从书画理法相同的意义来说,从笔法与结构的最抽象的原则来说,书法就不仅不是余事,而是可染艺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了。”

李可染书法,初学王右军,赵吴兴,深得其精髓,放达、清雅、疏淡,奇中寓正。虽单幅书法不多,但从早年的绘画题款中可见端倪。但正如“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所言,他并非一味的临仿,取其精,而抛弃了其流滑和柔媚。李可染先生曾说:“字体削瘦容易,丰厚难。就像人的肢体,要有骨力、有弹性、苍而润。瘦笔只见骨头,比较容易,若在丰厚之中见出筋力就好了。丰厚比瘦削好,传世多颜字是有道理的,颜字有庙堂之气。”由于 “文革”中作画甚少,常以习字为日课,临摹颜真卿《八关斋帖》、魏碑、汉隶诸帖,自创了一种采众家之长的一家之体——“酱当体”,该书法便是如此。

“天道酬勤”四字笔法颇见“颜筋柳骨”,起笔落笔颇有蚕头雁尾之势,以“力”字如刀斧般撇最为明显。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结体意方而用圆,字势开张大气。其点画圆劲,用墨酣饱,时有飞白、颤笔,行笔如锥划沙,既不显得沉重呆板,又丰厚之中见筋力。又因为师于白石老人,李可染颇得齐书的神韵,真中带隶,隶中又带篆,上迫李北海追求茂朴、苍古、雄浑的汉隶笔意,下追《天发神谶碑》、《石门铭》等碑,刚劲、犀利。如此各家之长融于以体便成了李可染“酱当体”的特色,笔法注重“力”,结构注重“势”、“稳”,以重为轻,以拙为巧;点画如雕凿、如熔铸,沉重厚实,富有立体感 (文/宋行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