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对抗,跟强迫症友好相处——一个强迫症患者的感悟 | 友所思

 小蓝2266 2017-01-14


经历了20多年内心的折磨,最终发现,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内心的安宁。如今,我仍是个强迫症患者,但内心平静很多,而这种安宁是我曾经梦寐以求的。我愿意与强迫症患者分享我的感悟,更希望其他人保护好自己的心灵。

原 创

很多人都听说过强迫症,有的人不幸中招,得了强迫症。


我就是一个资深的强迫症患者,30多岁却有20多年的强迫症史,经历了这么多年与强迫症的“殊死”搏斗,这几年,我却不想跟强迫症做搏斗了,反而觉得它像个朋友一样,友好地对待它,它也不怎么兴风作浪了。现在有时候,还想开开强迫症的玩笑呢。


一.强迫是什么


度娘这样解释强迫症: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没有过强迫经历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痛苦。


举一个强迫症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确认已经关好了门,但心里还是反复怀疑门是否关上,就会去反复检查门窗确保安全;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有问题,不想一遍遍去关门,但心里仍然怀疑没关好,就会在去关与不关门、怎么才能消除想法之间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于是产生了严重的焦虑。



二.奇葩的强迫行为


强迫症患者通常会有强迫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反复洗手来保持干净;看到窗户就忍不住查多少个窗户……我的强迫行为主要是锁门。我的一位男性朋友声称,每次离家时,势必要多踹门数次,才能安心,否则就惴惴不安。看来我们遇到的门遭殃了。


有的强迫行为,比锁门还奇葩些。有一次,一个实习生跟我出去,我打算让她在桥下计算一分钟有多少自行车经过。这个大眼睛的姑娘,拿着一张纸、一支笔,守在桥的一侧。一分钟过去了,她很为难地查找纸张,却说不出一个数来。她再试一次,我观察到,每过一个自行车,这位姑娘就在纸张认真写着什么。一分钟又过去了,她还是没给我一个数。后来实习生终于提出换个任务了。我看到她的那张纸上已经写得密密麻麻,每过一辆自行车,她就把车上人的外貌、车的颜色等情况都记录下来。我说不用这么细,她说,不记下来心里难受。后来我发现电脑中她的文件夹名称中统统包括哪年、哪月、哪日、哪时、哪分和哪秒。问她为什么写得这么多,她还是“不这么写就难受”。她做的这些“异举”就应该是强迫行为了。

强迫行为看着可笑,然而身处其中,才知其苦啊。



三.它只是你的一个老朋友


我看过很多关于强迫症的资料,也曾试图摆脱强迫症。经过这么多年与强迫症的相处,我发现,越是激烈反抗,就会得到其加倍的报复——焦虑;有些声称让你克服强迫症的书籍,并不能让心灵得到安宁,而是加重了对抗,加重了焦虑。因此,我建议强迫症患者看这类的书,要慎重。

直到有一天,我接触到了曾经患有强迫症的孟刚的视频讲述和他的书,才终于发现:人是可以跟强迫症友好共处的,强迫症之所以让人痛苦,是因为思想中的对立让人产生了严重焦虑。其实强迫症就像你的一个老朋友,这位老朋友有时会拜访我们,如果我们对它非打即骂,它一定会把我们的心灵家园砸得稀巴烂;如果你以礼相待,这位老朋友可能呆几天,甚至坐坐就走了。如果有一天,这位在你的生命中存在了几十年的老朋友离你而去,也许你的生活还会缺失点什么呢。我希望在强迫症中挣扎的人们,能够平和对待它。觉得门没关好,那就多关几次门,多几次确认,不用再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了。


当然,如果你还有勇气,并且有比较专业的心理医生辅导,你可以尝试跟强迫症永别,毕竟这位老朋友一开始扮演的就是不速之客的角色。但你一定要做好攻坚战的准备,因为强迫症是深深植根在性格基础上的。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内心的安宁。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也是心理疾病高发和复发的时候,希望你们都快乐,内心安宁。


同一事件,不同观点,愿与微友互动交流。微友可以点右上角关注 俗人说 公众号与我交流,也可以加个人微信号:杜俗人(biqianfan),与我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