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度盘点:2016,引领行业发展的10大物流黑科技(动图 视频)】

 恶猪王520 2017-01-14


引言:


2016年,互联网+趋势势不可挡,新兴技术层出不穷。短短的一年间我们见证了无数的创新案例:Atlas机器人刷屏互联网;AR技术、可穿戴技术正在逐步行业内渗透推广;各大巨头纷纷加大无人驾驶研发力度;国内方面京东菜鸟的机器人研发都取得了突破,甚至已经开始应用……


作为中国物流行业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物流指闻,岁末年初我们做下梳理盘点,在物流行业即将迎来下半场之际,看看哪些技术孕育着变革物流业的希望。


一、波士顿动力推出新版“Atlas”两足机器人


2016年2月,机器人Atlas一经发布瞬时引爆互联网。新版的Atlas机器人具有平衡控制能力、自我恢复能力、无缆绳、自我导航、目标识别能力等能力。可独立穿越气候条件恶劣的雪地,就算在崎岖不平且被雪覆盖的山坡也能行走自如。

内置电池驱动,不再需要外接电线获取动力;得益于配置的激光雷达与立体传感器以及谷歌的室内室外定位能力,能够在室内和室外进行自我导航。

最重要的是新版的Atlas可以迅速识别货物,并将它准备地放在货柜上。让它帮忙搬运货物根本不是问题。即便目标物被人为移动了,依然可以紧紧跟着移动。

 


点评:虽然说仍在研发阶段,也未正式宣布投入物流行业。但是随着大小公司的纷纷进军,可以想见以Atlas为代表的机器人未来早晚会涌入物流业,而这对物流行业来说不异于一场革命。


相关推荐:【逆天黑科技:未来物流竟然要被智能机器人革命掉】


二、菜鸟发布末端配送机器人“小G”


你是否想过有一天,打开门是机器人给你送快递,走在路上累了,可以叫个机器人来给你拿包?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已经逐渐要成为现实。

2016年菜鸟网络正式发布了一款名叫“小G”的末端配送机器人。从菜鸟网络发布的实拍视频来看,小G是一台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的机器人,身高1米左右,大概能装10-20个包裹。只要通过手机向小G发出服务需求,他便会规划最优配送路径,将物品送到指定位置,用户可通过电子扫描签收。

在快递开始配送前,用户可以事先向小G预约配送的时间,地点与物品,小G会协同工作,自动进行包裹的分配和运行路径的规划。

强大的算法让小G拥有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能力,它会观察周边的复杂环境,并在系统中建立自己所看到的多维世界。走在路上,小G也能动态识别环境的变化,它不仅能识别路上的行人、车辆,还可以自己乘坐电梯。


点评:当然除了小G外,马校长的菜鸟在物流技术上创新的野心还有更多,看看上面的自动分拣设备,作为一个独特的物流生态平台,菜鸟正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中国物流的发展。


相关推荐:【视频曝光:中国首批送快递的机器人来了】


三、京东加码布局无人仓


一直以来,大家可能听的最多的是京东的无人机,其实除了派送环节的无人机和无人车,京东仓储自动化也是亮点。


2016年,京东对外展示了最新的无人仓计划视频,同时披露了其中应用的核心技术。负责京东智慧物流研发的X事业部总裁肖军表示,“无人仓”代表着全新的第三代物流系统技术,其智能化体现为:数据感知,机器人融入,算法指导生产。从京东公布的无人仓视频看,从商品入库、存储到拣货、包装、分拣、装车的环节都无需人力参与,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成了无人仓的主角。

SHUTTLE货架穿梭车:在货架间飞速移动货物,速度快到6m/s,每小时可以处理1600箱!

智能搬运机器人AGV:抓举300KG,轻松搬货。在调度系统和人工智能的调教下,可灵活改变路径。

DELTA型分拣机器人:3600次/秒的抓取,拣货速度也是高效。


点评:“整个无人仓技术的实现,算法是核心和灵魂,能使库内作业效率产生极大的提高。而这些算法的集合,将是人工智能在仓库的最好体现。”随着京东物流的开放,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仓的“智力”将为行业仓储运营效率的提高带来新的动力。


相关推荐:【京东无人仓计划曝光:数据、算法、机器人变革物流行业】


四、亚马逊拟打造空中仓库


说起无人机,亚马逊可能更具代表性。2013年起就开始筹划自己的无人机送货计划,2016年完成无人机商业派送,同时获取了在“停在电线杆上充电”的专利。如今它又有了更大的目标:像宫崎骏的《天空之城》一样,现在亚马逊要的是一个“天空之仓库” 。

2016年,风险投资分析机构曝光了亚马逊的一份专利。专利显示,亚马逊准备在天上建设配送中心,从专利图来看,配送中心就像架在了齐柏林飞艇上。

亚马逊将此空中仓库命名为机载履行中心(简称AFC)。AFC将存储许多货品,根据用户需求预测它会自动转移并悬停在预定地点上方,方便无人机补给和大规模派送。一旦接到订单,空中配送中心搭载的带有温控设备的无人机,马上就能携带新鲜食物执行送货任务。

在专利文件中,亚马逊所引用的例子是一场体育赛事:地面上正在进行一场大型夺冠大赛,而载满了小吃和纪念品的空中仓库AFC浮于其上。AFC可以在体育场馆附近飞行,向大型赛事提供音频或是展示户外广告。



点评:亚马逊在文件中称,相比地面仓库,无人机和空中仓库AFC的组合在运送货物方面要快得多。虽说计划仍处于探索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政府监管的困境。不过随着其在技术探索上的一步步成熟以及政府监管的进一步放宽,或许不远的将来我们会佩服亚马逊这些公司的先见之明。


相关推荐:【厉害得都上天了!Amzon空中仓库专利曝光】


五、全球首套全系列穿戴式设备诞生


2016年,Zebra技术公司发布世界上唯一全系列穿戴式设备。这套系统搭建在Android操作系统(OS)上——由Zebra移动DNA鼎力支持,用免提和语音指导的选取指令。

这项全球性研究,对比了1000多名IT和批发分销部门的专业人士对于2015至2020年的预期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等多个国家,横跨了零售、制造、物流、运输等。


相比于传统的只有语音指导的穿戴式设备,这套设备牛逼在哪呢?提高15%的生产效率,降低39%错误率,同时解放员工双手。当然,还可以快速扫描和读取,更好的分类处理,同时增加用户移动性,舒适性和准确性。



想看更加全面了解这套设备,点击下面视频,或者戳下文推荐。


点评:尽管可穿戴产品形态并不是眼前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产物,但是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的速度仍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当成本降低,技术成熟之时,或许真会像一些人说的“可穿戴式设备将会颠覆我们的生活”。


相关推荐:【全球唯一全系列穿戴式设备正式出炉,物流人都惊呆了】


六、一副眼镜改变作业,AR技术应用物流



AR: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近年来成为投资者创业者看好科技领域之一。


这样一种前沿科技应用到物流领域是怎样一种场景?2016年全球领先物流公司DHL联合科技研发公司UBiMAX在其荷兰仓库进行了试点项目智能眼镜的实验。


之前我们进行货物存取虽然有信息系统的指引,对比之前纯人工出错率得以下降,但是过程依旧繁琐,效率依然不是很高,一般要经过巴枪扫码,人工或者系统录入等阶段。


但是当AR技术应用到物流中后,眼镜上的摄像头可以不间断地扫描任何可见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并以3D图层的方式显示其信息——例如这是什么货物,什么时间入库的,最终要送到什么地方去,急需程度有多高等等。

所有图层的前后显示位置均可以由眼镜佩戴者调整。具体工作场景是怎样的呢?见下文相关推荐。


点评:无论是出错率还是作业效率都得以大大提升,而这样一个结果的实现仅仅需要一副眼镜而已。


相关推荐:【万万没想到,当AR技术应用到物流竟然会产生这样的化学反应】


七、谷歌包裹处理机器人新突破,机械臂有了“灵魂”


包裹处理机器人已经有些常见,但是会思考,有“灵魂”的包裹处理机器人可就难得了。


2016年谷歌研究科学家Levine称:“经过80多万次的尝试,相当于3000个小时的练习后,我们看到了一些智能反应行为的端倪。机器人观察自己的抓手,并实时纠正自己的动作,而且还展示出抓握前行为,所有这些行为都是来自自然学习,而不是在编程时写入程序中。”

Levine的文章中还配有几则视频,展示了机器人拿起和分拣物品,并声称工业分拣任务的可应用性显而易见。谷歌研发团队一直在运行一个14台机器人组成的网络,该网络一直在尝试一系列增强机器人抓握、处理和分拣物品能力的任务。


当大家仍处在阿帕狗打败围棋界一众高手的震惊中的时候,谷歌的这个即将“灵魂”机器人正在低调的冲击物流界。


点评:要你把东西捡起来绝对没问题,这是因为当你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你已经在没日没夜地抓东西、掉东西,并从经验中学习。此时的机器人仿佛就是一个处于幼年时的孩子,正在一点点成长,未来将长成怎样的模样?是天使还是魔鬼?当未来有一天我们在回忆的时候,或许我们会想起这次“胎动”。


相关推荐:【谷歌包裹处理机器人新突破,有 “灵魂” 的机械臂是怎样炼成的?】


八、不再甘为搬运工,中国民营快递启用分拣机器人


分拣新模式,快递分拣不用流水线,而是同机器人在卸货端直接识别快递,再投递到固定的出货口——这段文字描述的不是亚马逊这些国外的巨头,而是中国本地诞生的新模式新技术。

2016年上半年,申通义乌分拨中心正式上线运行,一个机器人平台,只需配备2000米的仓库,10个入口,350个机器人就可以同时作业,1小时可以分拣18000个快件。这些机器人自动充电5分钟,就可以奔跑4小时。

行业专家对此点评称:多个机器人并行作业模式,理论上比串行流水线分拣量更大;结构布局限制小,同样的占地面积可以安装更多的分拣口;而模块化机械结构造价不会太高。


点评:如果还有人以为中国快递还处于肩挑人扛的阶段的话,申通这项技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驳实例。而这却不个案,据2016年双11期间的信息显示,当时,圆通、韵达等都有采用机器人分拣设备。民营快递,开始有些不一样。


相关推荐:【1小时可以分拣18000个快件,中国本土竟然有这么先进的机器人】


九、日本首次启用积木型移动仓库,全程自动化


2016年,日本最大的家居连锁店NITORI公司在日本首次启用积木型移动仓库,全程自动化。该系统实现了无间隙积木的高密度保管理念,在累积的积木小保管箱上自动滑行,商品全自动搬入操作场地,让操作人员进行商品清点。


这套系统到底有多牛呢?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


这是沃尔玛旗下英国传统零售业巨头——ASDA于2012年改造其位于Lutterworth的配送中心,经过引进AutoStore高密度存储与高效率拣选系统。ASDA将其原有的miniload箱式堆垛机系统拆除,并在原地建起一套AutoStore系统,使存储能力和拣选效率倍增。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NITORI公司的成果。在该系统投入使用之前每天需要在7590立方米的货物中心进行包装,发货人员的成本控制、通道扩大,以及步行距离延长等是作业效率低的最大问题。新系统投入使用后,发货效率提高3.75倍,作业的检验率也变的可控,弹性应对节日的发货量,高密度保管仓库,提高不规则的土地的利用效率。


点评:当供地面积不断紧张,地价不断上升时,如何提高单元面积利用率,如何创造更大的价值,如何让员工更舒适的工作,成为当前和未来仓储物流人思考的话题。目前包括京东、菜鸟在内的国内巨头也在推动仓储自动化,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


十、让运输安全迅速成本低,多个巨头布局无人驾驶


虽然无人驾驶卡车不如无人驾驶汽车那么引人注目,但是很多人认为这项技术可能会推动卡车运输这个关键行业向前发展。


2016年,由谷歌,苹果,特斯拉,和无人驾驶初创企业Cruise Automation前员工组成的40人团队OTTO,完成了自动驾驶的演示。

路测现场


8月,Otto被Uber以6.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随后Otto表示计划扩大其卡车车队,并将最早于今年开始提供货运服务。


不仅仅是Otto,去年4月,由多家厂商提供的卡车组成的一个卡车车队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了环欧自动驾驶。


到了2016年底,百度和福田发布中国首辆无人驾驶卡车。


就在今年1月,新加坡交通运输部宣布将与丰田及瑞典商用车制造商斯堪尼亚(Scania)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开发和测试将货物从一个码头运到另一个码头的无人驾驶卡车队列系统。


无人驾驶这片蓝海,玩家越来越多。


点评:看看无人驾驶这片市场的玩家,谷歌、Uber、百度、奔驰……当技术和法律监管得以突破,不眠不休的新“驾驶员”相比人类优势当然明显,巨头加科技,未来的货运市场格局是否会因此而改变?


相关推荐:【黑科技:谷歌前高管联合苹果、特斯拉要把卡车变成无人驾驶搬运工】


综述:


这些是不是未来物流科技的主流,我们无法完全说死,只能说风起于青萍之末,未来在这里孕育。


来源:物流指闻 叶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